第1篇:掩耳盗铃成语故事表演剧本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表演剧本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掩耳盗铃成语故事表演剧本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幕
时 间: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 地 点:大街上 人 物:盗铃者(李阿猫 ) 丫鬟(金)
管家
老爷
盗铃者:唉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逃出那该死的破私塾了。还好,还有时间,那就在街上 闲逛一下吧!该死的,刚翻墙时钱都掉光了??哇! 这铃儿制作得很精细嘛!如果这铃儿是我的, 那就发财了。我就可以成为大富翁了??哈哈哈??可惜,可惜那个铃儿不是我的。虽然这 铃儿不是我的, 但我可以想办法让这铃儿成为我的。 可是??可是这铃儿会响,惊扰别人?? 唉呀!我怎么那么笨呀!用棉花塞住耳朵不就听不到声音了吗?对,就这么办! 丫鬟(金):张管家,门外有个人在瞧那个铃儿! 管家:那个人该不会是要盗铃吧!快去通知老爷。 管家:别跑,快停下。 盗铃者:求求您,大爷,我的玉皇大帝呀!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管家:怎么行呢,不能轻饶一个小偷!老爷,我们该怎么处置他呢? 老爷:把他交给官差,让他们交给县令处置。 管家:是。 盗铃者:饶了我吧,救命呀!
第二幕
时 间: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 地 点:县衙门 人 物:盗铃者(李阿猫 ) 管家 县令 差役 知府 群众 老师 县令:升堂。 差役:威??武?? 知府:堂下何人? 盗铃者:本人姓李,名阿猫,在“孔子”私塾就读。 管家:我是金府的管家,姓金。 知府:金管家快起来,说说你为什么告李阿猫呢? 管家:他要偷我们金府门口挂着的古铃儿。 知府:金管家,你有何证据? 管家:在场的群众都看到了。 群众:我看到了李阿猫偷金府的铃儿。 盗铃者:我??我只是看一看,摸一摸罢了,并没有偷呀! 管家:你逃跑的时候明明是抱着那个古铃儿跑的. 知府:李阿猫,你对管家的陈述有何异议,否认吗? 盗铃者:恩??知府老爷,我家是经商的,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短信发发 发,彩信手机拿回家,什么上网、游戏、铃声下载,通通都行.还有还有,相片随意拍,留下您最酷 最炫的表情. 知府:得了,你这是贿赂本官,罪加一等。我可是大清第一清官,你这把戏对本官没用。
盗铃者: 知府大人,饶了我吧!我并不知道这个铃儿是他们家的,以为是没人要的。 管家:你还狡辩! 老师:哎呀!李阿猫,你这兔崽子原来在这呀。知府大人,我的学生到底犯了什么事呀? 知府:他偷了这户人家的铃儿,被逮了个正着。 盗铃者:孔老师,我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也听不到?? 老师:别说了,我孔子一向提倡本人大作《论语》的仁者爱人,可竟教出你这样的学生。回去给 我抄《论语》10 遍。 盗铃者:老师,老师?? 知府:肃静。 差役:威~~武~~ 知府:李阿猫,你真的以为用棉花塞住耳朵,别人就听不见铃儿响了吗?你这样想就大错特 错了。你这样做只不过是自己听不见罢了。你其实就是在自欺欺人。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 个教训,我们就把这事件叫做“掩耳盗铃” ! 知府:李阿猫,你偷盗古铃儿,理应打三十大板,你还贿赂本官,罪加一等。 盗铃者:知府大人,饶了我吧! 老师:知府大人,对我的学生能不能从轻处理。 知府:本官念李阿猫只不过是个在私塾念书的学生,这次便饶了他!现在宣布李阿猫交由他 的孔老师处理。 老师:还不快谢谢知府大人。 盗铃者:谢谢知府大人。 师爷:退堂。 差役:威~~武~~
第2篇:成语故事串烧表演剧本
成语故事串烧表演剧本
一、闻鸡起舞 旁白:《闻鸡起舞》
西晋的名将祖狄在年轻的时候就立志报效国家,他每天读书习武,从不浪费时间。一天早晨,天还没亮,祖狄就被鸡叫声吵醒了。
场景1:天微亮,一只骄傲的大公鸡慢慢的抬起了头,缓慢的将身体抬了起来。一条腿(夸张)的从鸡窝里迈了出来(动作慢而夸张)另一只腿也跨出了鸡窝。慢慢地慢慢的伸展看了翅膀(动作夸张、缓慢),大公鸡慢慢昂起了头,抬起了下额。高高挺起了胸膛,喳喳着翅膀,在场地内精神的渡来渡去。
加上配音数来宝:我公鸡喔喔起得早、舒展羽毛我伸伸腰、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清喉咙我来歌唱、喔喔喔 喔喔喔(公鸡边打鸣边伸长了脖子左面叫三下右面叫三下)。
旁白:他立刻起身,穿衣、习舞,由于祖狄的勤奋,后来他当上了奋威将军,为国家立下了许多的大功。
场景2:相公侧窝躺在床上睡觉,忽听得鸡叫三声,腾的从床上坐了起来,(“这公鸡的叫声是在催促我早早起来,练舞呀!)立刻下床、穿衣、洗脸(配京剧:《卖水》),抄起宝剑前往园内开始练箭(配《精忠报国》片段)。
二、刻舟求剑
场景1:两位相公相约出游、踏青,两人手持折扇一摇三摆,左看看、右瞧瞧,忽然见前面有条河挡住了去路。正在范畴之时,忽然间得远方漂来一架小舟,渔夫朝两位相公摆手示意并招呼道:“两位公子,可问是否打船地否?本船乃花冠2010年最新配置,安装了倒船雷达和GPS定位系统,每公里起步价8元”。两位公子坐上了船,一位公子说:“我们要报销的”。
船在河中行驶着,突然公子的宝剑掉到了河里,他高声叫船夫停下船,船夫着急的向水里张望,另一位公子则不着急的摇了摇头、摆摆手说;“没关系、没关系”,然后用超大的锔子锯船在船上做记号。(配音乐《就算了吧 》)
旁白:船到江心时一个不小心,他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箭,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但是船一直在走,而宝剑掉到了水中就不会再移动。就算船夫潜水的本领再高,又怎么能找到根本不在船下的剑呢?
三、狐假虎威 场景1:两位公子继续前进,一位公子对另一位公子说:“仁兄”“贤弟”(两人互做抱拳鞠躬状)前面一片百亩森林,让我们一起去探个虚实。(配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旁白: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动物,大家都叫它森林之王。它每天要吃掉好多的小动物。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就被老虎捉住了。
场景2:老虎昂首挺胸的在森林里巡视,(音乐〈两只老虎〉+舞蹈)远处妞妞的走来了一只狐狸(狐狸的快板:我的名字叫狐狸、美丽动人有诡计、花言巧语是长相、老虎前面我神奇)。
狐狸见到了老虎马上殷勤的跑了过去和老虎打招呼“虎哥、虎哥,好久不见都想死我了”,狐狸依偎在老虎身边,暧昧的给老虎整理毛皮,给老虎择虱子,对老虎说:“虎哥你是森林之王——”,没等狐狸说完,老虎一把把狐狸抓住,狐狸挣扎了几下,见无法逃脱就转了下眼珠,旁白: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个花招。它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管理所有动物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地会惩罚你的。要是不信,你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害怕我。”老虎听完狐狸的话,有点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场景3:狡猾的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管理所有动物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地会惩罚你的。要是不信,你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害怕我。”老虎听完了狐狸的话,摸了摸脑袋,傻胡胡的跟着狐狸身后走。狐狸偷偷的笑着。
旁白:森林里的动物们,看见一只狐狸走过来,后面还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老虎一看,不知道动物们怕得是它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吓跑的,就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惩罚自己,也慌忙逃走了。
场景4:
小猪出场(〈猪之歌〉片段)边唱边做动作。小猫出场(〈波思猫〉片段)
小动物见到了老虎各个吓得瑟瑟发抖,做惊恐状。老虎一脸的警鄂(用手放在嘴角做警鄂不解状)狐狸得意洋洋(用眼左右环顾)。小猪赶紧跪安,猫连连作揖。老虎见状“敖”的一声逃走了。
四、望梅止渴
旁白: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打仗,天气炎热得出奇,热得透不过气,士兵纷纷晕倒,(做晕倒状),曹操见状十分心急。
场景:一队人马从远处走来,曹操骑着高头大马,士兵们东倒西歪的走着,不时倒下。曹操见状双手拖须摇头状“哇哇哇呀,这可如何是好呀?”他叫来了向导,坐在马上俯身问:“这附近可有泉水?”向导弯腰抱拳道:“在山的那一边,要走很远才能到”。曹操骑在马上歪着脑袋想了想,(食指在脑旁做缠绕状)。他用鞭子拍马屁股,跑马步到前面,挥鞭指向前面,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杨梅树林,树上长满了又大又好吃的杨梅,我们快点赶路吧”。士兵们一听马上从地上起来,跟着曹操退场了。(配音乐〈划大船〉片段)
旁白:眼下一滴水都没有,大家快渴死了怎么办呢?他立刻叫来了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有没有水呀?”向导摇头。曹操想了一个好主义,对士兵说:“前面有一大片杨梅树林,树上长满了又大又好吃的杨梅,我们快点赶路吧,绕过这座山就到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嘴里已经吃上了杨梅,好象不那么渴了,走路都有劲了。
五、画蛇添足
旁白: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祀了祖宗后,便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人喝,参加的人很多,可是这壶酒不够喝,于是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像谁就喝这壶酒。大家点头称赞。
场景:一群用人丛拥着一个手里抱着酒的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挣抢着要喝酒,一个人说:“别吵了,别吵了,我们比赛画蛇,谁画得快又像谁就喝这壶酒。”大家点头称赞。
旁白: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就画好了,他端起了酒壶要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心想:他们画地真慢,想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于是,有画了起来。他给蛇添了四只脚。
场景:每个人都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人最先画好,他抬起头,瞧瞧这、瞧瞧那,路出得意的样子,走到别人面前指指点点,其他人表示不愿理睬他,用手哄他走,这个人回到原地围着自己画的蛇转了一圈,忽然拍拍头做恍然大悟装,急忙给蛇添了脚。这时旁边的一个人画好了蛇,一把把酒壶抢了过去,做哈哈大笑状,你见过蛇吗?蛇可是没有脚的,哈哈,仰头喝起了酒。
旁白:这个人得意洋洋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我再给蛇添几只脚。”就在这时,有个人一把把酒壶从他手里抢了过来,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那个人咕咚鼓动的把酒喝了下去。”
:《童年》版的成语歌《九牛一毛》。《童年》的旋律家长几乎人人熟悉,而“九牛一毛”的相关图谱呈现也让幼儿忍俊不禁。于是,不同的切入点和相互之间的有利刺激却令家长和幼儿都很快学会了该成语歌曲……
第3篇: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小编收集了关于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
第4篇: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原文】
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锺(2)者,欲负(3)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4)毁之,锺况然(5)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6)揜(7)其耳。(《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
【批注】
(1)范氏:即范吉射,春秋时代晋卿,后被智伯所灭。
(2)锺:乐器名,同“钟”。古代一种中空的打击乐器,用铜或铁所制成。
(3)负:用肩背物。
(4)椎:音追,用来敲打物品的器具。
(5)况然:这里指敲钟所发出的'声音。
(6)遽:音句,急忙、赶紧。
(7)揜:掩注遮蔽。音眼,通“掩”。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晋国的智伯把范吉射消灭以后,有人在范家看到了一口钟,就想把它偷偷背走。但是那口钟实在太大了,根本就背不动。因此他就想把钟敲碎了,然后再一块一块的搬走。不料,一动手敲打钟,钟就发出了阵阵嘹亮的响声。他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