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译
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译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jù),猎得兽,必尽啖(dàn)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将奚(xī)以狗为?”越人悟,因与肉分,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颈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伯牙琴》
翻译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擅长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米饭和肉,像对待人一样去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它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你凭什么还要养狗呢?”那越人醒悟了,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的时候,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就跑着离开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作品寓意
讽刺: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道理:对于贪婪残忍的坏人或恶势力,不能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阅读启示:在这一则短短的讽刺小品中,邓牧把元朝统治者暗喻为“狗”。揭露了它的贪婪残忍的本性。从越人与“狗”妥协所造成的悲惨的后果,他作出这样的结论:“人”不能和“狗”妥协,不能一时一刻放松对“狗”的警惕。在这里,披着故事外衣的轻松的小品却含蕴着对于黑暗现实的极其严肃的批判和揭露。
社会影响
在自编诗文集《伯牙琴》的《君道》、《吏道》等篇中,猛烈抨击封建君主统治是“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夺人之所好,取人之所争”、“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认为战乱的原因在于:“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憧憬大同世界,以为“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人无乐为君;欲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幻想出现“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君民间相安无事”的社会。这种朴素的民主思想对黄宗羲着《明夷待访录》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
邓牧(1246年~1306年),字牧心,自称三教外人,又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思想家。
家世贫寒,南宋亡,遍游名山大川,其身世史无详载。据《洞霄图志》中的《邓文行先生传》记载,邓牧少年时,喜读先秦诸子典籍,崇尚古代学者。邓牧虽出身贫寒,但为人清高孤傲,不附权贵,淡泊名利。宋亡后,刚过而立之年的`邓牧拒不入仕新朝,与当时的民族志士谢翱、周密等人相来往。元大德三年(1299年),邓牧到余杭大涤山中的洞霄宫隐居。大德九年,元廷鉴于邓牧的名声,派玄教大师吴全节亲至洞霄宫请其出山做官,被邓牧严词拒绝。隐居期间,邓牧曾和冲霄观道士孟宗玉编辑了《洞霄图志》和《洞霄诗集》二书,详细记载了该地宫观、山水、洞府、古迹、人物、碑记及游览、酬答诗篇。又作传世名作《伯牙琴》。该书是邓牧的诗文集,原作一卷,有诗文六十余篇。在编《四库全书》时,仅存文三十一篇,诗十三首。
邓牧在《君道》、《吏道》二篇政论文中,大胆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指出皇帝是最大的剥削者和掠夺者,在暴君与酷吏的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起来斗争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其思想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有较大影响,成为黄宗羲民主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2]邓牧终身不仕不娶。
第2篇: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越人歌
先秦: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我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心绪纷乱不止啊,因为能够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注释:
今夕何夕兮,搴(qiān)舟中流。
搴:拔。搴舟,犹言荡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所引作“舟”。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pī)好兮,不訾(zǐ)诟(gòu)耻。
被:同“披”,覆盖。訾:说坏话。诟耻:耻辱。
心几(jī)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几:同“机”。王子:此处指公子黑肱(?-前529年),字子皙,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父亲楚共王。
悦:喜欢。
赏析:
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原文汉字注音为“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译文为“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鄂君子皙在听完译文后万分感动,与越人缠绵一夜,“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声义双关,委婉动听。是我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一句最为经典,后来楚辞中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被认为是借鉴了其“兴”的修辞手法。
起首两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引作“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这是记事,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在这里,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还要重复追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难以控抑。这种句式及其变化以后常为诗人所取用,著名的如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末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易转为比较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悦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而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这种谐音双关对后代的诗歌如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等恐怕不无影响。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二句相仿佛,也可见出此楚译《越人歌》深受楚声的影响。虽然今人所读到的《越人歌》是翻译作品,但仍可这样说:《越人歌》的艺术成就表明,两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第3篇:《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越人歌
先秦: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我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心绪纷乱不止啊,因为能够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注释:
今夕何夕兮,搴(qiān)舟中流。
搴:拔。搴舟,犹言荡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所引作“舟”。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pī)好兮,不訾(zǐ)诟(gòu)耻。
被:同“披”,覆盖。訾:说坏话。诟耻:耻辱。
心几(jī)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几:同“机”。王子:
第4篇: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
《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
深蒙错爱啊不以我鄙陋为耻。
心绪纷乱不止啊能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注释
①搴:拔。搴舟,犹言荡舟。
②被:同“披”,覆盖。
③几:同“机”。
④说:同“悦”。
赏析:
故事
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
第5篇: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我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心绪纷乱不止啊,因为能够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注释:
搴(qiān):拔。搴舟,犹言荡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所引作“舟”。
被(pi):同“披”,覆盖。
訾(zǐ):说坏话。
诟(gòu)耻:耻辱。
几(jī):同“机”。
王子:此处指公子黑肱(xx-前529年),字子皙,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父亲楚共王。
悦:喜欢。
赏析:
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