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认识滤镜工具经典教案及点评
认识滤镜工具经典教案及点评
认识滤镜工具经典教案及点评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一、二年级起点版)信息技术第三册第7课,该书介绍了用金山画王组合、绘制、编辑图画的基本操作方法。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既能让学生学会使用滤镜工具,又能创造性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迁移到课堂中,大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们在二年级学生中开设了金山画王软件学习的课程。对金山画王软件的学习,我们一直通过电子教室广播的形式进行教学。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金山画王软件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很高,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学生能认识并运用滤镜工具;
3.让学生利用滤镜工具画生活中的各种东西。
【教学准备】启动学生的计算机(装电子教室软件)。
【教学过程】
(将学生计算机处于黑屏状态。)
师: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我也会变魔术呢!不过,我是在计算机上变魔术,猜猜看,我今天给大家变一个什么魔术?
生:我想老师会给我们变出一只小鸟。
生:老师会像真的魔术师那样变出许多扑克牌。
生:老师会变出许多小游戏让我们玩。
师:我今天要变的魔术你们一定想不到,我会把一个气球变成一轮弯弯的月亮呢!不过我是在计算机上变,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变的?
生:想。
师:好。我就变给你们看看,可要看仔细哟!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广播展示给学生观看变化过程:用仙女棒画出几个气球,再把鼠标在滤镜工具上停顿一会儿,好让学生看清滤镜工具的名称和样子,然后用滤镜把其中的一个气球变成一轮弯弯的月亮。学生仔细看老师变魔术的过程,当把气球变大变圆时,许多学生笑着说:“像个烧饼!”。特别是从一轮圆月变成一轮弯月的时候,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还直喊道“哇,天狗吃月亮啦!”)
师:月亮变好了,像吗?
生:像,真像。
(点评:教师通过用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接触滤镜工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仔细地观察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并情不自禁地为变出了一轮弯弯的月亮而拍手叫好。由此看出,学生已随小魔术不知不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
师:你们看了老师把气球变成月亮的魔术,能说说老师是怎么变的吗?
生:老师是先用仙女棒画出几个气球,然后用滤镜把气球变大,再把它变小就变成了弯弯的月亮了。
生:老师用滤镜把气球变大的时候还把气球上的花纹消掉了。
生:老师是先把滤镜放在气球里面把气球慢慢地变大,再把滤镜移到外面不断地向里面单击就变成了弯弯的月亮了。
师:对,老师就是用滤镜来把气球变成月亮的,我们今天主要就是学一学滤镜这个工具。
(展示课题:认识滤镜工具)
师:我们通过把滤镜移到气球里面多次单击并向外移动使气球变大变圆,然后把滤镜移到气球外面不断地单击并向里面移动,就可以变出一轮弯弯的月亮了。
师:认识了滤镜这个工具,你也想试试把气球变成月亮吗?
生:想。
师:好,每个同学都试着在计算机上变出一个月亮吧,如果能做出来,那你也成为今天的小魔术师了。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些小组的同学合作得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将气球变成月亮,教师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给最先完成的3个小组的学生发小星星。)
(学生练习结束,教师将学生计算机调到黑屏状态。)
师:大多数同学都能把气球变成一轮弯弯的月亮,真不错!同学们也都成了小小魔术师了!
(点评:“小魔术师”的称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动手尝试的欲望,教师通过把气球变成月亮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使用滤镜工具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师:你们在变月亮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生:我在把气球变大的时候,气球周围老是出现阴影,月亮看起来一点儿都不亮,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教师将他的计算机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看,以便其他学生了解他遇到的困难。)
师:谁能帮帮他?
生:我可以帮助他。(在计算机上操作,并广播到全体学生计算机上。)我可以把滤镜移到气球外面,从外面向内多次单击就可以把这些阴影消除掉。
师:还遇到了什么困难?大胆地说出来,让我们都来给你想办法解决困难。
生:我在把气球变大的时候,气球上的花纹消不掉,变的月亮是花的。(教师将他的.计算机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看,以便其他学生了解他遇到的困难。)
生:我知道怎么做。(在计算机上操作,并广播到全体学生计算机上。)应刻把滤镜放到没有花纹的地方向周围单击,这样花纹就可以被消除。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
(点评:学生初次练习的时候,难免会碰到困难,教师通过将有困难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看,以便其他学生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并能让其他同学想办法帮他来解决问题,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是一举两得呀!)
师:同学们在变月亮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新发现,或者说有什么新想法吗?
生:(思考)
生:还可以把气球变成别的东西吗?
师:那你想把气球变成什么呢?
生:我想把气球变成太阳。
师:那你到我这儿来试试看,好吗?
(将学生试的过程通过电子教室广播给全体学生观看,该学生把气球变成圆形后,再用水彩笔在太阳的四周加上红色的光芒,还在太阳的下面画了两团红色的云彩。)
师:你做得真棒!
师:这位同学还能想到把气球变形后,再用我们前面学的工具在气球上添一添,画一画,就把气球变成了另外的图形了。真聪明!
师:用他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变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了。你们还想把气球变成什么?
生:我想变一个皮球。
生:我想变出一个小乌龟。
生:我想把两个气球靠拢,再加上鸡冠和尖嘴,就可以变成一只小鸡。
生:我想变一个苹果。
(点评:指导学生成功地把气球变成月亮后,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滤镜工具的使用方法。但是,这还不够,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工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此处设计的让学生把气球变形后再添一添、画一画的方式,很好地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创作的意识,为学生的创作体验提供了条件。)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还不知道你们这些魔术师是不是真的能变出来呢?
生:能。
师:那好,就请每个小魔术师变出一个出来让大家瞧瞧!好好做哟,过一会老师还要将每个魔术师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评一评呢,看哪些小魔术师变的东西最棒。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师:(将全体学生的计算机黑屏)时间到了,哪些魔术师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哇,同学们都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我们就按顺序来一一展示,注意要仔细看:什么作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认为他的作品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广播展示学生作品)
师:看了所有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同学变的小鸡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只小鸡很可爱,就是嘴巴太大了,不是尖尖的。
生:我觉得那只绿色的小乌龟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变得很像,只是我不知道是谁变的。
师:请小作者站起来,让我们看看是哪个小魔术师表现得这么出色。
师:听了别人对你的作品的评价,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很高兴。
(点评:展示、评价作品这些环节,不仅让更多的孩子有成就感,而且欣赏了许多优秀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滤镜,同学们还能用它变出了各种各样的小东西,你们还有什么话想说给大家听呢?
生:我觉得滤镜太神奇了。
生:我学会了用滤镜变月亮和太阳。
生:我想要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滤镜就好了,那我们也可以像魔术师一样变出许多东西了。
师: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运用各种工具,也能像魔术师一样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快乐。
评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将它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创新能力,让学生想学、好学、乐学。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实践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本课开始通过学生喜爱的魔术引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极动脑,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获得规律性知识。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自身特点就更离不开动手实践,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中才能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进行创新。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操作技能,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把气球变成月亮的练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使用滤镜工具,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由产生好奇,继而通过接触、了解,发生兴趣,最后成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常常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的萌芽。如,学生学会把气球变成月亮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把气球变成什么?学生显得非常兴奋,并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自己构想、反复动手、讨论、大胆实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喜的作品。例如,小女孩儿的头像、小刺谓、小蜗牛、绽开的花朵、斧头……这些虽然都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但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创新探究的意识,同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实践成果,体验到了在实践中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了创新意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些都带给了我无比的惊喜。
第2篇:《认识工具》教案
《认识工具》教案
活动目标
认识各种各样的可以利用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功用,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体会到运用它们能协助自身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懂得在使用工具时要特别注意平安。
活动准备
学生8~10人一组,组长布置组员每人准备1~2种工具,要能说出它的名字和作用,使用时的平安要点。组内的同学尽量带不同的工具。 每组必需准备一根细铁丝、剪刀、五张纸和剪丝钳。
活动过程
一、识各种各样的工具
1.分小组活动,老师下组指导。
要求每个人在组内展示自身带的工具,要说知名称、功用和平安使用事项。
2.小组总结:这一组共准备了多少种不同的工具,分成哪几类?(例如剪贴类、粘贴类等)
3.学生汇报评比。
(1)每组派一人来总结,介绍本组共有多少种工具,说出它们的名称,评出“优胜小组”。
(2)每组派两人来详细介绍其中的两种工具怎么用,不重复介绍,评出“红旗小组”。
二、平安小卫士
1.每组派一人来抽签扮演工具,用你想用的身份来演一演,告诉大家用这种工具时要怎样注意平安,评出“平安小卫士”。(例如两个人扮演:小明,你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很锋利,不要被划伤了。用完了,要放到平安的地方。小心,掉下来砸到你的脚。)
2.“紧急救护”行动:老师指出不小心出现了被划伤,怎么办?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后老师小结。
三、“使用工具”擂台赛
1.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比一比,看哪一组完成得好、完成得快又注意了平安,而且桌面坚持干净整洁。
(1) 请每一组剪出五个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 把多余的纸用回形针整整齐齐地别好。
(3) 把细铁丝用剪丝钳剪成四截。
老师到每个小组巡视检查,同时,播放轻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竞赛氛围。
2.评选优胜小组。评选使用工具之星。
3.学生谈自身的计划:你准备学习哪几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想一想,你正好需要什么工具帮你完成什么任务。
第3篇:《认识工具》教案
《认识工具》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工具》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认识各种各样的可以利用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功用,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体会到运用它们能协助自身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懂得在使用工具时要特别注意平安。
活动准备
学生8~10人一组,组长布置组员每人准备1~2种工具,要能说出它的名字和作用,使用时的平安要点。组内的同学尽量带不同的工具。每组必需准备一根细铁丝、剪刀、五张纸和剪丝钳。
活动过程
一、识各种各样的工具
1.分小组活动,老师下组指导。
要求每个人在组内展示自身带的工具,要说知名称、功用和平安使用事项。
2.小组总结:这一组共准备了多少种不同的工具,分成哪
第4篇:《认识工具》教案15篇
《认识工具》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工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工具》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知道图上画的什么。
2、能正确认读
词语: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
3、学会生字“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字形结构,在田字格内规范书写生字。
4、学习用普通话朗读
句子
,有标点的地方注意停顿。理解句子意思,能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说完整的句子。
5、从小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注意交通安全,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选择能体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从智障学生的智能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技能、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与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