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现代城市管理认识误区分析论文
现代城市管理认识误区分析论文
城市作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而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事实乃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政府管辖事务的日益繁重,城市政府组织的日见庞大。实践表明,城市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文明都市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城市管理的概念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城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强化城市功能,保证城市发展计划的实施,促进城市社会与人类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管理认识误区
(一)城市管理不等于城市运行管理
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阶段性局限,通常人们将城市管理与规划、建设并列,称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或者叫城市建设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首先认识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进而认识到了城市管理是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加强城市的运行管理,并进一步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的协同和互动。
(二)城市管理不等于城市专业管理
许多城市管理者认为城市管理就是城市交通、环卫、绿化、水务等的专业管理。随着城市结构由简到繁,城市管理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程。城市的日益繁复与发展推动了城市的专业化管理分工,由专业的城市管理部门来对城市管理各个专业子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而随着城市系统的日趋复杂,以强调分解简化和专业化,将城市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以专业职能部门为基本单位强化专业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交叉、管理粗放、缺乏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城市的普遍诟病。采用把城市管理简单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分别进行研究和专业管理,然后再叠加的办法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已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如何发挥城市管理的整体优势、聚集效应,使整个城市系统高效和有序的协调运行成为现代城市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加强城市的综合研究、综合管理与综合协调是城市管理复杂性的必然要求。
(三)城市管理不等于城管执法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或称为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中位于决策、执行之后的一个末端环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设置仅仅是为了将城市管理各专业领域的`决策与执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以加强相互的监督,同时加强各专业执法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加强执行效率。但由于部门之间的搏弈,综合行政执法往往很难实现,往往是各部门将不好管的让城管来管,而较易规范的则留在本部门。在许多地方城管也成了各类社会矛盾的焦点。
三、现代城市管理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是一种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人的需求出发,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城市设计、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到2015年末,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0.6%。可以说,城镇居民大部分的钱用于生存之外的发展需要,这需要政府和社会要不断增加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供给。因此,现代人的需要是当代城市管理的目的。
(二)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念
城市管理既要追求管理的科学性,又要体现人性化。在城市管理系统中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管理氛围,从而达到有效管理与有序管理的目的。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管理模式要求科学中有人性,人性中讲理性。城市管理中的科学性要求城市管理必须规范、有序,遵循严谨的管理制度。城市管理中的人性观则要求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上,还需要一种温暖的人文理性,体现出行为上的公正、平等、关爱、援助,展现友善,尊重管理对象的尊严、价值、个性等等。
(三)系统的理念
系统的观念要求在城市管理实践中,可以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以资源和能源流动为命脉、以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运用系统的理论,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复合系统与人、自然、社会各个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与组成要素之间、关键要素与次要要素之间,以及城市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综合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的处理问题。以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有序性为原则,建立起能够对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环境条件做全面的、综合的规划管理。
四、现代城市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政企分开
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对政府权力进行剥离,使政府对城市建设、运营、维护相关企业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到间接管理为主,由行政手段管理为主转变到以经济、法律手段管理为主,积极扶持城市建设的相关企业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运营模式的转变。政事分开:市政管理部门如环卫、园林、道路养护等要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变,逐步将现存的事业单位性质改变为企业性质,政府管理部门与这些行业公司建立新的工作关系,以经济契约形式实行委托管理作业,并由管理部门按合同规定对公司的业务工作实行专业检查、监督和考核;建管分开:理顺建设和管理的关系,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倾向。
(二)建立分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
遵循分级管理、管事和管人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市政府对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强化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宏观调控、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的功能。以此为前提,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之间的城市管理任务,合理划分三级事权,按照“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改革思路,逐步把城市管理的事权下放给城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强化属地管理功能,进一步明确区和街道的职能和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限,在机构设置上逐级明确,在管理人员、经费等方面逐级给予落实,并加强监督指导。
(三)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依法治市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要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机制。通过常设的渠道、形式多样的方式和制度性的措施,提升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广泛吸引人民参与城市管理,并使城市管理的活动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透明开放地进行。加强立法、执法和司法,实现依法治市。以法规体系为指导,用立法的形式把管理要素确定下来,用法规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建立专业执法和综合执法相结合的执法体系,构建城建监察机构与司法机构密切协作的城市管理执法机制,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确保对执法的投入,强化对执法绩效的评估和监督。
第2篇:现代舞蹈分析论文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也称女性思想,它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首先在欧洲大陆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女权阶段、女性阶段、女人阶段。
第一阶段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女权主义者提出与男人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就业地位和思想解放。1968年以后女性主义者不再局限于同工同酬和职业的认可。1980年以后女性主义者提出了以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提出了以强调“女人”为特征的新民族主义,不再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和女性一元化,而是提出多元论,女性不再和男性对立,不再是准男性,从而消弭男性统治话语,使世界成为有新生意义的后现代世界。
女权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可以在29世纪形形色色的作家和社会评论家的著作中见到。同时一批个性鲜明、反抗意识强烈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想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小仲马的玛格丽特,福楼拜的爱玛,易卜生的娜拉等等在世界文库中已成为不朽的艺术没的典型.现代舞蹈是在反对僵化的前提下产生的历史现象,是现代舞之母依莎多拉.邓肯对陈腐的芭蕾向世界大喊“芭蕾一点也不美”时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舞蹈革命。但邓肯从未想到要去建立一个什么新的学派,而只是想从芭蕾的清规戒律中获得一种肢体与精神的自由,然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舞。
随着现代舞的发展,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目睹了美国人对舞蹈兴趣的大副度增长--这种兴趣很快就反映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舞蹈是一种女性的艺术,而我们的文明是父权家长制式的。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男子与女子一样频繁的跳舞,有时甚至比女子跳得更多,甚至主导着舞蹈的走向,在很多女性跳的舞蹈中,他们诠释的却是男性的思想观点,用大部分男人的审美决定着舞蹈的审美,用男人的眼光决定着舞蹈的角色.如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芭蕾舞剧《驯马记》描述的就是一位具有自己思想和个性的女性在社会和家人的责备下被丈夫驯化的过程。在舞蹈中编创者使用讽刺和滑稽的舞蹈语言表现这位“悍妇”,用一种洒脱而尊重的舞蹈语言表现那位丈夫,并宣示顺从男人是女性的最大美德,并认为这表现了人类灵魂中真正女性的方面。
女权主义思想真正影响舞蹈这门特殊艺术的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女性观点。正如中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戴镜华所说:“真正的女权主义文学和艺术批评,重要的在于提供一种女性视点去解构文学中是男权主义文化中心的存在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利机构。”
用女性视点看舞蹈及其所表现的意义,从女性的心理及思维去表现舞蹈,使一些舞者进行了有意识的创作。最早由玛莎.格雷姆创作的《悲歌》就是一个从女性心理和视角象征女性的经典作品。作为一种对女性悲哀的描绘,格雷姆的舞蹈表现是隐喻的。她突出了送做特征和女性的情感倾向,使观众了解到“紧身衣壳”带给女性的束缚,反抗并控诉男权思想和文化体系。
女性主义在内容上是对性别意识,对关于性别意识的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探索。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男女社会的地位平等。如果说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男人是人,女人是人”,那么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女人不仅是人,而且是女人”。这一时期主要强调女人个性化。这种思想也对中国女性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舞蹈界出现了以舒巧为代表的舞蹈创作主体。主要创作《祥林嫂》、《胭脂扣》等一系列作品,虽然她没有将主要视角集中在女性问题上,但对于舞蹈而言,却启示了一种新思维方向:冲破传统文化艺术色彩,重新痊释作品,把女性最隐私的内心敞开来解读。创作者用自身独特的感受去展示他们对女性自身的不同体验。北京舞院王玫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创作的现代舞《雷和雨》重新痊释四凤和繁漪三个女性的情感世界,并以他们为主线展开.其中在繁漪的几段独舞中用跑动、静止、彷徨、旋转、跌倒等等一系列对比强烈的动作,表现繁漪对男权制度的不满,对自由、对爱情的渴望。在这之前也有关于《雷雨》的升毫亿 舞蹈作品,但那些作品只着重于表现人物的关系和剧情的合理展现,而不是从人性给予表现。在《雷和雨》的舞剧中用女性主义视点,把他们作为人,作为女人提炼出来。从家庭、经历、爱情各个层面刻画着三位女性,使她们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从而展现女性完整的心理。
这是女性主义思想带给舞蹈的影响,它从本质上改变了舞蹈的观点,用女性主义思维和视点看世界,使得创作者们有意识地创作以女性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开拓了思维的另一个空间。
回首女权运动的发展过程,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及其思想是影响是巨大的,从诞生就显示出不凡的生命力。它以自身的经验、智慧和力量,开拓并发展了另一种思维,提高了女性地位,丰富了世界女性艺术。它不仅使女性在舞蹈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也使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实践更加成功和生动。
第3篇:城市管理论文
城市管理论文--流动摊点难治理的成因及对策
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妨碍交通,损坏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重点,也是城市管理的“通病”。因其流动性、反复性强,加之点多面广,成因复杂,难以根治。因此,研究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尤为迫切,十分重要。
一、流动摊点的成因及现状
流动摊点,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以我市为例,每天活动在城区的流动摊贩在1000人左右,他们多集中在学校、医院、商场、小区门前和交通繁华的路口、街道两旁,这些地方人口较多,人流集中,需求量大,是流动摊贩经营的“风水宝地”。特别在学校放学、机关单位下班、市民出入的高峰期,这些流动摊贩争道抢客,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叫卖声、吵闹声、汽车喇叭声交织在一起,“马路市场”异常热闹。
这些摊贩主要有五大类。一是下岗职工。经济体制转轨、企业改制
第4篇:城市管理论文
城市管理
--流动摊点难治理的成因及对策 胡定勇地理与资源系地理08110820204107
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妨碍交通,损坏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重点,也是城市管理的“通病”。因其流动性、反复性强,加之点多面广,成因复杂,难以根治。因此,研究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尤为迫切,十分重要。
一、流动摊点的成因及现状
流动摊点,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他们多集中在学校、医院、商场、小区门前和交通繁华的路口、街道两旁,这些地方人口较多,人流集中,需求量大,是流动摊贩经营的“风水宝地”。特别在学校放学、机关单位下班、市民出入的高峰期,这些流动摊贩争道抢客,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叫卖声、吵闹声、汽车喇叭声交织在一起,“马路市场”异常热闹。这些摊贩主要有五大类。一是下岗职工。经济体制转轨、企业改制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