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苏教版教材5年级教材
高尔基和他儿子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父子之间的爱。
难点:理解信中的内容,联系实际理解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整体感知,通过自由读,指明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生字、词的读音。感受课文的整体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给与评价。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通过百度搜索了解高尔基相关信息
2、教师﹕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从作者入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一起来认识一个人,出示高尔基图片: 2.了解高尔基:
欣赏《海燕》朗诵视频: 这样一位无产阶级文学家,在生活中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儿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前发生的故事吧。
(二)自学质疑:
1.出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b.画出生字,圈出新词,借助网络理解难懂词义的意思。c.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在旁边做标记。
d.了解大意。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3.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问。
(三)字词教学,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讲讲记字的方法。
2.师指导书写:要注意“妻”的笔顺,上半部的竖不出头,和女字底的撇点是分开的两笔。
3.交流自己认为难理解的词语。
(四)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2.师生共同评议。3.指导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第二段:(第2—5自然段)栽花赏花。第三段:(第6—9自然段)写信教子。
(五)体会父子之“爱”: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试着用一个关联词把第一段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2.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爸爸和儿子之间的感情,你会用哪个字?(爱)3.齐读: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4.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画出表现父子情深的语句。5.学生交流“栽花赏花”部分,感悟父子情深。a.感受“子爱父”,交流第2、3自然段内容。
(1)抓住 “只有,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等词语来体会子爱父。引读2、3自然段。
(2)创设情景,想象说话。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回苏联去了,他心里想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__。
b.感受“父爱子”,交流第4、5自然段内容。(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其余学生闭目想象。
什么是“姹紫嫣红”?看到这个词,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我们来欣赏几处吧!【课件】姹紫嫣红的花儿图片:(2)配乐,美美地读一读。
(3)看图,练习说话: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情怎样?心里会想些什么?(4)师小结:有一个成语叫“睹物思人”,高尔基看到儿子亲手载种的花怎能不想到自己的儿子呢?让我们用朗读去表达高尔基此时的内心感情吧!
第二课时
(六)复习导入,精读“写信教子”部分,升华“爱”:
1.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上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出示阅读提示:
(1)你认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哪句话该记住?哪句话值得我们去思考?请你在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做上批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父亲的心意你们能读懂吗?文中的“给”是指给什么?(给别人“美好的东西”)(1)信中几次提到“美好的东西”?分别在哪,指的是什么? 师精讲点拨:讲解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实例启发:同学们请看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 谭千秋: 叶欣: 抗洪抢险:
地震中救人的官兵:
美好的画面,使我们懂得“给”是帮助、关爱、为别人奉献„„ 那么“拿”又是什么意思呢?(索取)
(2)生活中你们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3)师小结:生活中只要真诚的付出,都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所以高尔基说----(引读),这就是“给”比“拿”愉快的道理。
同学们读懂高尔基的伟大情怀了吗?能读好这句话吗?提醒:加了逗号强调了“给”字的重要性。
由这句话你能想到另一句话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叫联想。你还联想到什么?《爱心树》,《给予是快乐的》
总结: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不仅表现在父子之间的亲情上,更是一种崇高的乐于奉献的爱。由此,我想到雷锋,想到我自己为学生,想到生命的意义。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封信。
播放《爱的奉献》,配乐朗读高尔基的信: 这不光是父亲对儿子的希望,也是我们所有人应该谨记并且为之努力的,记住这几句话,以此共勉。
3.联系生活说话,升华情感:
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说一说。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七)课堂小练笔:
1.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在给父亲的回信中你会说些什么呢?
指导:写回信,必须好好地读来信。(1)称呼;(2)写上年月日;(3)不要忘记高尔基是养病的,最要紧的事告诉爸爸什么?
写作交流。生写,师巡视指导。加红五星的同学,上台读回信。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八)总结拓展:
1.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请永远记住高尔基这个作家,永远记住他的那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给予,是快乐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结束今天的课堂,走向今后的生活。
2.【课件】:小悦悦事件。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小悦悦的照片: 相关照片:
试想一下缺少了“给予”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谈谈你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
3.巴金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
老师有理由相信“给予”这个词在你们心中划下了痕迹,就让这些画面,这首小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吧!
点点璀璨
闪耀出永恒的美丽 鲜花把芳香送给大地 多多灿烂
绽放出一春的明媚 你听,你听啊 它们在轻轻絮语 给予,是美好的 给予,是快乐的(九)布置作业:
1.收集高尔基名言: 2.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像高尔基的儿子一样,课后也注意去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别人带去美好的东西和欢乐。并把做时、做后的感受写下来。
。附件1﹕《高尔基和他儿子》前置性学习单
一、看谁写的正确 认读描红生字
二、我会读并摘抄优美词句 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
词语﹕ 句子﹕
三、收集资料
上网通过百度搜索了解高尔基相关信息网。
七、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儿子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父子之间的爱。理解信中的内容,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一是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高尔基;二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例让学生升华情感,深刻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百度搜索,引导学生搜索了关于高尔基的事迹和当今社会关于自私和奉献的事例,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真正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并乐于付诸于实践
第2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名言导入:
(1)谈话:这堂课,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想看看吗?
(2)出示名言,指名读: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3)知道是谁说的吗?(高尔基)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他的名字。(板书:高尔基)
2、简介高尔基:
(1)出示高尔基图片: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认为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2)书上有一张关于高尔基的“作家卡片”(出示“作家卡片”),指名读,说说高尔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高尔基、大致了解他的为人)
3、揭示课题:
(1)今天,让我们走近高尔基,共同学习一篇和他有关的课文,题目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和他的儿子)
二、整体感知:
1、放声读文:
(1)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2)哪些词语,哪些句子比较难读,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读。(围绕“读正确、读通顺”指导)
2、同桌互读:
(1)过渡:把我们刚才交流的词语、句子送到课文中。
(2)同桌分小节读书。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有读错的、读不通顺的地方提醒他纠正一下。
3、全班展示读:
(1)过渡:同学们读得认真,合作默契。现在,刘老师非常想听一听你们读书的声音。
(2)要求: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读完后问问为什么喜欢?)
(3)结合学生读、说,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第2节:A、理解“休养”,简介高尔基来岛上休养的原因;(资料附在下面,可以有选择地讲一讲,让学生大致了解当时的背景,最主要让学生知道父亲和儿子长时间地分开,不能在一起,相互都非常想念)
B、理解“探望”(高尔基妻儿从俄国到意大利,千里迢迢专程来看望);
C、教学生字“妻”:出示生字,提问:把这个字写正确、写美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描红。
▲第3节:认识“镢头”:一种刨土的农具,出示图片。
▲第4节:“姹紫嫣红”:还想到了哪些写花美的词语?
▲第5节:比较“庞”“宠”。
4、小结:同学们已经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那谁能说说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高尔基的儿子去意大利探望正在休养的他,并为他栽种鲜花,高尔基由感而发,写信教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学到这里,你能说说对高尔基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可引导学生根据信的内容说说)
三、质疑留韵: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默读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或者有疑问,可以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相机解决最后三小节的引号:A、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自然段,最后一节在信中也是一个自然段,但因为引用结束,所以是全引号;B、在引用的句段里,还有引用的内容,里面引用的内容用单引号。)
四、课堂作业:
1、出示要求: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抄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五、配乐赏读:
第3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创设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通过合作学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教学重点:
1.品读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2.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人物,还记得吗?谁来说? 板书:高尔基 和 他的儿子 齐读。
2.读题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想一想,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爸爸和儿子之间的感情,你会用哪个字?看看文章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份爱? 3.生交流汇报。
二、精读
第4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哪两件事?(1、栽花赏花
2、写信教子)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
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
第5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竹林关镇东岭小学张新朝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难点:朗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最后二句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高尔基的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爱”切入,整体感知。
(师)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课文中,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
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栽花赏花这件事的?我们先来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第6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文坛上耀眼的巨星,他就是高尔基,你们对他了解多少呢?老师这儿有些他的资料。(幻灯片出示)
2、今天我们一块走进文本,看看这样的一位伟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幻灯片出示
二,自主学习
1、打开课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解决,看看谁的表现最出色。
(幻灯片出示
2、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
3、解决问题一。
4、让学生说说自己都找出了哪此相关内容,有何感想。
(1)儿子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里,却不知道自己要休息一下,一直没有闲
着,为父亲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对一个10岁的儿童来说,真是
难能可贵呀!他非常珍惜和爸爸在一起时间,希望能为爸爸做些事。
(2)假期结束了,儿子告别了爸爸,但他精心栽种的花草却留了下来,他
多么希望春天早日到来
第7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材简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 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 永远比“拿” 愉快的含义。
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4.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感受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5.教学难点:“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第8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高尔基信的含义,感受高尔基对儿子深深的爱,并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
教学难点: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上,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
指名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位文学巨匠和他的儿子间发生的一段美丽的故事。(板书:和他的儿子)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