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分配应用题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30 07:12: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比例分配应用题及答案

比例分配应用题及答案

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有关事实,反映某种数学关系(譬如: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等),并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每个应用题都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分配应用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请用比例的方法试解下列应用题:

1、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

(1) 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 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2、学校买来161米塑料绳子,剪下21米,做12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塑料绳还可以剪几根跳绳?

3、一个房间,用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240块,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砖铺地,需多少块?

4、服装厂原来生产一套成人西服用布2.5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节约用布20%,原来生产240套西服的布,现在可生产多少套?

二、应用题: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1、为创建海华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投资1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年末,公司共盈利60万元,你认为该如何合理分配这笔钱,每人分别得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7小时行完全程,汽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

3、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5厘米,如果一辆客汽车和货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已知客汽车每小时行65千米,那么这辆货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汽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汽车的速度。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速度比为10:7,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6、小淘气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42页,这时看了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比是2:5,这本科技书一共有多少页?

7、把长35厘米的圆柱体按3∶2截成了一长一短两个小圆柱体后,表面积总和增加了30平方厘米。求截成的较长一个圆柱的体积。

8、某汽车间生产了甲、乙、丙三种配套机件共1280只,其中甲乙两种机件只数的比是3∶2,丙种机件比甲种多80只,丙种机件生产了多少只?

9、一批零件分给甲、乙、丙三人完成,甲完成了总任务的30%,其余的由乙、丙按3∶4来做,丙共做了200个,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10、客货两汽车的速度比是3:2,货汽车行完甲乙两地全程要 小时。如果客货两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几小时可以相遇?

三、生活题:

吴工程师和李技术员从公司出发,合乘一辆出租汽车,吴工程师去实验室,李技术员去工地。两人商定出租汽车费由两人合理分摊。

公司 4千米 实验室 工地

12千米

已知出租汽车的汽车费牌价为:0~3千米(起程价)8元;3千米以上每千米1.8元。

①他俩的汽车费共计多少元?

②吴工程师应承担多少元汽车费?

第2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基本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学会评价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星期天,小明和小华相约来到一家儿童文具店,他们先来到铅笔专柜,小华拿出4元,小明也拿出4元,合买了1盒(20支)铅笔。想一想,他们各自可分得多少支铅笔?

2、小结:刚才两位同学由于拿的钱相同,所以他们分得的铅笔支数相同,我们把这种分配方式叫做平均分。

3、PPT出示:他们又来到笔记本专柜,小华拿出9元钱,小明拿了3元钱,一共买了24本同样的笔记本。

师:他们应该怎么分这些笔记本?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又该如何分?(同桌讨论,并阐明理由。)

师:这里的笔记本要按拿出钱数的比进行分配比较合理。下面就请同学们帮他俩算一算,他们各应分得多少个笔记本?

二、探索交流

1.活动组织:先自己独立尝试着解答,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们小组内的伙伴,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比比谁的方法更好。

2.学生活动:

(1)独立探索解题方法。

(2)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参与并适当指导,同时收集各种方案的解法,以备展示。

3.集体交流。

师:发言人先介绍一下你们组的解法。其他的同学来当一回“小记者”: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补充交流;当然也可以向发言人提问

(1)学生发言

方法一:先算出每个笔记本的价钱,用(9+3)÷24=0.5(元),再算出小华和小明各应分得的笔记本个数.9÷0.5=18(本)

3÷0.5=6(本)

方法二: 24÷(9+3)=2(本)

小华:9×2=18(本)小明:3×2=6(本)

方法三(分数乘法):你是怎么想的?用乘法做的依据是什么?(小华和小明拿出的钱的比是9:3,化简后是3:1,小华出的钱占总钱数的3÷3+1 ,分得的本数也应该是总本数的3÷3+1。把总本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分得的本数,就是求总本数的3÷3+1,用乘法做。)

方法四:3+1=4

24÷4=6(本)

小华:6×3=18(本)小明:6×1=6(本)

(2)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4.分析归纳

像刚才这样,把 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我们把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揭示课题:按比例分配)

5、你见到过、听说过类似的情况吗?学生举例。(如学生无法举例,则出示图片介绍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混凝土、农药配比等。)

三、知识应用

1.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很多按比例分配的例子。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你对自己有多了解。说说你的身高,猜猜自己头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

老师曾经看到这样一条信息: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头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

结合这条信息,请你算一算自己的头部的长度,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注意,结果保留整数。

2.你们见过野生丹顶鹤吗?它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和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的数量约是1:3。2001年全世界也大约只有2000只。我国和其他国家各有多少只丹顶鹤?(你有什么感想?)(进行思想教育,并发出倡议)

四、情境延续

1.师:买完了笔记本之后,小华和小明又在文具店蹓跶了一圈,恰好碰到了小强,于是他们三人商量决定一起凑钱去买一套故事书(一共18本)。小华拿出5元,小明拿出10元,小明拿出15元钱,聪明的小朋友,请你再帮他们算一算,他们各自可分得多少本故事书?

2.尝试解答,同桌互相讨论。

3.展示交流各种方法,你打算如何检验?

4.这题与刚才做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综合运用

1.像这种连比,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例如:在学生的营养餐的食物中,除了主食(米饭)外,还包括瓜果蔬菜类、豆制品类、鱼肉禽蛋类,它们的比为13:2:5较为适宜。像你们这种年龄所需要的营养中除了主食外,还需100克这样的食物。现在请你算算,你们的营养餐中所需的瓜果蔬菜类、豆制品类、鱼肉禽蛋类各占多少克?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的餐点是否这样合理搭配了呢?

(出示课件)师:有这样一首诗是来称赞营养餐的“少年儿童成长快,合理营养体质强。鱼肉蛋奶豆制品,五谷杂粮有营养。瓜果蔬菜不可少,科学搭配保健康。不偏食、不挑食,饮食习惯要养好!”

师:所以我们平时更要注意合理饮食,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利润的分配)

张叔叔和李叔叔、王大伯三家合资办厂,由于他们齐心合力,经营有道,一年下来,除去缴纳税款、发工资和其他费用,获得利润14万元。该怎么分配这些利润。

三家投资者的情况如下表:

姓名

在厂工作人数

投资金额 张叔叔

2李叔叔王大伯

现在同学们四人一组,也像他们一样围在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分配这14万元的利润。生1:我们小组认为按照人数来分配,14×2/7=4(万元)14×3/7=6(万元)14×2/7=4(万元)生2:我们小组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应该按照投资金额来分。

14×20/40=7(万元)14×12/40=4.2(万元)14×8/40=2.8(万元)生3:我们小组认为一半按照人数来分,另一半按照投资金额来分

张叔叔:7×2/7=2(万元)7×20/40=3.5(万元)2+3.5=5.5(万元)李叔叔:7×3/7=3(万元)7×12/40=2.1(万元)3+2.1=5.1(万元)王大伯:7×2/7=2(万元)7×8/40=1.4(万元)2+1.4=3.4(万元)生4:我们小组认为先留下4万元,作为发展再生产用,再按照投资金额来分配。

(14-4)×20/40=5(万元)(14-4)×12/40=3(万元)(14-4)×8/40=2(万元)

生5:我们认为先留下一半,再按人数的多少来分。

生6:老师,我认为应该按协议来分配。因为现在合资办厂的,事先都签订了协议,所以按协议上规定的来分配是最合理合法。

师:同学们,真是既能干,又有个性,想到了这么多的分配方案,了不起!

四、小结

第3篇:正反比例应用题及答案

正反比例应用题及答案

正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比例的性质去解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

例1 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1/2,求这条公路总长是多少米?

解 由条件知,公路总长不变。

原已修长度∶总长度=1∶(1+3)=1∶4=3∶12

现已修长度∶总长度=1∶(1+2)=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解比例应用题及答案

解比例应用题及答案

1.一批零件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去做,经过6小时,甲完成了任务,乙还差96个没有做完。已知乙的工效是甲的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我们可以这样想:根据题目中“乙的工效是甲的4/5”,可以知道甲与乙工效的比是5:4。因为当工作时间一定时,工效与工作总量成正比例,由此可知,甲与乙工作总量的比也是5︰4。甲、乙工作总量的比是5︰4,那就可以把甲完成的工作量看成5份,乙完成的工作量看成4份,甲比乙多完成的工作量看成1份。已知甲完成了任务,乙还差96个没有完成,那么96个就是1份。因为这批零件是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去做的,所以甲的任务是5份,乙的任务也是5份,求零件的总个数只要求出10份共有多少就可以了。即:

96×5×2=960(个)

2.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2小时,乙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9-50页。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会用多种方法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体会转化的思想。

4、培养学生多种方法钥匙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喜欢上体育课还是数学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体育课上的问题,体育老师把学生分成男女两队练习拍球,现在有40个蓝球,要分给男女两个队,你觉得应该怎样分呢?(平均分),那每个队分到多少个球,体育老师数了一下,男队有学生45人,女队有学生27人,那么按平均分,你们女生高兴吗?你们男生同意吗?那这可怎么办呢?按人数的多少来分,球只有40个,人数却有70多名,也不够分啊,(按人数的比来分),马上算一算男、女两个队人数的比是多少?(5:3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比例分配问题

比例分配问题

1、某种三色冰淇淋50克,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的比是2:3:5,这种三色冰淇淋中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分别是多少克?

2、足球表面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3、某把面积是16亩的一块地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面积的比等于3﹕5,则每一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4、甲、乙、丙三人同做某种零件,已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的完成零件个数之比为3﹕4,乙与丙完成零件的个数比为5﹕4,现在甲、乙、丙三人一起做了1581个零件,问甲、乙、丙三人各做了多少个零件?

5、甲、乙两人合资办一个企业,并协议按照投资额的比例多少分配所得利润,已知甲与乙投资额的比例为3:4,首年利润为38500元,问甲、乙两人可获得利润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比例分配应用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例分配应用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