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风总结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30 07:12: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家教家风

云台乡初级中学

典型家教家风事迹

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在我们家,常常告诉孩子,放学回家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主张铺张浪费。

勤俭这个词语一直记在孩子的心头,可他却一直没有明白节俭是什么,总觉得它好像离我很远。直到他9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才让他深刻地了解了节俭的含义。那天,他妈妈叫他买一袋醋,到了商店,他把钱交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进他的衣兜里,还把找的一角钱塞到他的手心。回到家,他把醋递给妈妈,顺手便把那找回来的一角钱丢进了垃圾桶。他妈妈问他怎么那样做,他说:“一角钱留着有什么用,什么都买不了,还是扔掉算了。”妈妈说:“那可不行,一角钱虽少,可也是钱,只要聚少成多,它将来就会是一大笔钱。你要学会珍惜和节俭。”说着便把那一角钱捡起来,放进了一个小盒子里。从此,他便和妈妈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节俭,总的来说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尽量让它避免损坏,因为每一件物品都是有了付出甚至是得之不易,所应更应该珍惜。

我们家中有年迈的父母,不管什么时候回家,不管在外边有多累,是高兴了还是难过了,都会去陪父母说说话,作为家长的我们,侍奉母亲,孝敬母亲,从来不和母亲顶嘴,始终给孩子做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孩子知道该如何让去做,如何对待家长对待长辈,对待老师。因而,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名片,我们家的家风是:树立良好的家庭风尚,搞好家庭环境卫生,接人待物有礼貌,为人处事和善不争吵,最主要的是无论怎么样都让孩子养成关注文化,关注中国发展的好习惯,告诉她们活到老学到老,时刻充实自己。我们都是在农村长大,作为读过一些书的我会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口头禅,作为全职妈妈的妈妈会时常念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这两句话也时常萦绕在孩子的耳边,让他受益无穷。

别人喜欢逛名胜古迹,逛商场,而我总是让孩子多逛书店,还经常和他一起买书、看书,常常花一大把钱,买一堆书。虽然我买书

时大手大脚十分奢侈,但是在买衣服时却十分“小气”。我总是说:“人不需要华丽的衣服来装扮自己,要用知识来装扮自己。”在孩子周末回家时,我们总会和孩子看一些科技,动物世界,新闻等节目,让孩子头脑更充实。

在我们家,虽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能吃苦任劳任怨,还时常帮助左邻右舍,母亲能操持家务,聪明和善,在家中从来不争吵,遇到问题总是心平气和的商量,一有时间,就会和孩子们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单单是学习,还有同学之间的友谊,老师的教学等,谈天说地,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总是面带微笑,快乐健康的成长。

第2篇:家风家教

立家风 树德行

家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给予人们温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规矩,老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他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

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我们家的家风便是孝字当头。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常对我们讲:“一个人有孝心,要有孝道,要爱长辈,要感谢长辈的抚养教育。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可耻的人,是没有道德的人。”爸爸妈妈常常为我们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故事,让我们明白动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何况我们人类,更应该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爸爸和妈妈是孝敬长辈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不爱,那么他还爱什么?所以至今我们一家四代还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年龄渐老,奶奶早已年逾耄耋,我想此时陪伴才是最好的关爱。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父亲也是教师,所以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终牢记父母为我树立的榜样,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父母时常提醒我,做教育工作,必须自身清净,洁身自好。父母的叮嘱,让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师德的重要性,除了主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我严格自律洁身自好,维护教师形象。

作为教师,家风连着师德。作为教师,治好家、树立良好家风,绝不只是个人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这点讲家风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大宁县东关小学

史海莹

第3篇:家风家教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地方,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是我们休憩心灵的地方。人,因为有家才有牵挂,因为有家才有后盾,因为有家才有力量。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都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亲的爱像涓涓的溪水温抚人心,沁人心脾;父亲的爱像巍峨的高山给人力量,让人依靠。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确实母亲平时虽然爱唠叨但遇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家风家教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文化氛围、处世之道,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氛围,它是存在的,不可否认,并且家庭的每个人都浸染其中。每个人身上都会打上这个家庭家风的印记。家风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了后代在社会上的发展。虽然这些事情都不绝对,但古往今来,这个道理都依旧存在着。格里梅尔斯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古往今来,那些历史上优秀的名人往往都有优秀的家风及教育。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家风家教

小议“家教与家风”

“家教是指,家庭中的礼法或家长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是家风,门风的传承,如弟子规、朱子家训等等都是一代一代一脉相承。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中华民族道德修养的延续,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的弘扬,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这样代代传承。良好的家教教育出来的人具有许多优秀品质:有责任感、敢担当、诚实守信、忠诚善良、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等。没有家教的人就会做出一些恶劣行径,破坏社会、破坏家庭、损人利己、品质恶劣、道德败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人真没家教。家教的传承主要是父母教育孩子,祖辈、父辈、子辈、孙辈,代代相承,形成家风。记得以前有的大门上写着“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教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长辈的行为举止、语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家教家风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女士,日前在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国之崛起 因教而变》年度盛典的演讲中,呼吁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具体为:让孩子回到常识,明辨是非;教孩子为自己买单;让孩子充分信任科学与技术。让我们一起倾听一个学者一个妈妈,怎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家教和门风?

以下为于丹演讲文字:

我们所探讨的教育,大教育的概念,它既不是教育部门,也不是各个地方教育局的,甚至不是哪个学校,不是哪个校长和老师的。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为未来做的事情,而这件事情我想是教育始于父母之心,我们以父母之心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怎么对待我们这个国家原来一直保持的家教与门风。我还想特别说明一点,家教、门风这件事情和我们的知识水准、学历水平几乎没有多大的关联。因为中国门风最纯正的是在农民家庭,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家教家风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教家风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