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叙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家教家风报告”。
我的家风、家教叙事
我大概是最年长的八零后独生女之一。从记事起就一直听爷爷奶奶他们在讲以前的生活,那时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赶上好时代、要享福了等等。人们都很看好邓小平同志,寄希望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改革开放能早日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老人们对改革开放、鼓励发展、讲求经济效益等新思想的不理解,也反映出老人们对新时代新政策的反感。他们更注重家规、家教、家风等,家教使用的频率最高。比如评价某人的品行,多以这个人“有家教”或“没家教”来形容,现如今被用烂的“素质”一词,在当时根本不流行。家教之下,家风和家规也是经常使用的,比如称赞某个人家,总是说“这个人家的家规重、家风好 ”等等,至于家训,寻常人家是比较少见的,毕竟写得《朱子家训》之类传世佳作的,多为学富五车之人。
话又说回来,写不了家训的寻常人家,也不乏各种各样的治家格言。我的祖父母都是老农民,父亲、母亲是政府普通职员,母亲还曾做过民办教师,虽说撰写不了什么高深的家训,但“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事”这些要求对我来说则是不绝于耳的。在小时候,记得我家的家规特别多,什么“笑不露齿、食不出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积善积德,尊老爱幼”云云,记得一次吃饭时咀嚼出声,脸颊上立即挨了老爸的一筷子,用餐时的很多规矩就是在那时养成的。
我的丈夫是一名教师,在我们这个小家庭中还有一个乖巧的女儿。在日常的生活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也在考究着适合自家的家规和家训。我们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远胜于言教。具体而言就是,厚德以处世是为尚德;存大志、树恒心是为立志;尚诗文、爱学习是为乐学;省自身、塑品质是为善行。
家规、家训会对个人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好的习惯,也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家风。我家有一个小房间,那就是我们一家三口读书、学习的地方,更是女儿玩游戏和写作业的乐园。里边有很多的书籍,虽然摆放不像图书馆那样规则有序,但码放得也算整齐;虽然书籍数量不多,但也是五花八门涉及天文地理、科学文艺多个方面;虽然我们一起读书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只要有机会我们会在一起看看书、背背古诗文,探讨一些读书感悟。可不能小看我家二年级的小女生,她能背的古诗文应该不在爸爸之下。孩子最喜欢做的游戏就是词语接龙,她最愿意扮演的角色就是当老师。她总是想教会爸爸妈妈唱自己学到的新歌,还会给我们讲解某个成语的故事或者几道数学难题,因为这些都是孩子在学校、在书本里学习到的,她就愿意把这些成果分享给大家。那么,长大后的她岂不是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善待他人,积极进取,奉献社会吗?
时常听到邻居们夸奖我家姑娘懂事、明理、有家教。每每听到这些溢美之词,我总是暗自窃喜,寥寥数语岔开话题。我没有理由居功,实际上是愧不敢当。无论是教育典范的《朱子家训》,还是人才辈出的江南钱氏,无不经历千百年的锤炼和传承。当然,在成家立业、教育子女方面我们不敢言成功,我们还是小学生,必将继续钻研,继续努力。
塑造好的家风,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每个人一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整个国家和社会世世代代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文化氛围、处世之道,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女士,日前在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国之崛起 因教而变》年度盛典的演讲中,呼吁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具体为:让孩子回到常识,明辨是非;教孩......
家风,家教 篇一:家风家教从我做起“家风家教”从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受悠久的儒家文化熏陶,形成了我们仁义、宽厚的个性和忠诚国家、孝敬父母的观念。扬中华优秀传统美......
家教 家风材料 云台乡初级中学王鹏斌典型家教家风事迹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在我们家,常常告诉孩子,放学回家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
立家风 树德行家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给予人们温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规矩,老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