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
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1
教学内容:
1、游戏圆圈运球
2、蛙跳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1、在练习中学会基本队伍的站位。
2、通过圆圈运球游戏,培养学生运球和控制球的能力。
3、掌握蛙跳技术,发展腿部力量,增强弹跳力。
情感目标:
1、在游戏中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参入目标: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入的热情。
教学教具:篮球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向左(右)转、走。
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戏,圆圈运球
1、方法:参加游戏的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每组站成一个圆圈,左右阔隔约两米,其申一人手持小篮球。游戏开始,各组持球人运球依次绕过本组每个人,到原来位置并将球传给右边的第一个人。右边的第一个人接传球后,再按同样的方法运球。各组依次进行,先做完的组为胜。
2、规则
(1)运球时必须依次绕行,不得碰撞他人。
(2)运球时不得持球跑或双手同时拍球,运球失误,必须捡回在失误地点重新运球。
3、注意事项:0在场地上画2一一4个直径8一一10米的圆圈,"生分成2一一4组,每组一个小篮球,听教师口令统一练习。0按规则和要求进行运球。
(二)定点投篮
1、动作方法: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站在罚球线上,双眼瞄准篮圈。膝关节微屈,五指自然分开,指根以上持球。
2、动作要点:持球正确,上下肢协调用力,伸臂、抬肘、屈腕、拨指柔和有力。
3、教师讲解、示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及注意点
4、练习方法:先集体练巧,后分组练巧。
三、结束部分:
1、小结、讲评。
2、下课。(师生再见)
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2
一、教学背景
本课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发展技能的同时,能够在欢快的气氛中愉悦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使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个性得以发展,并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学课题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本课练习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为主要目的,创设乐学情境,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初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第二个复习篮球双手头上传球,通过复习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掌握双手头上传球技术要领。
四、学情分析
本次课所授班级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每班有60人左右,体育基础水平很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及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语言启发、模仿练习,小群体学习,游戏。 学法:完整法、分解法,合作学习。
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七、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八、教学过程
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3
目的:
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特别是减少支撑脚的中蹬地时间,提高跑速。
准备:
在沙沆前30画一终点线,备发令旗、足球、跑表。将游戏者2人一小组,分组比赛。第一组的2名游戏者先到沙坑旁准备。本游戏需发令员1名、计时员2名(学生帮助计时)。
游戏方法:
当裁判发出“预备”口令后,两游戏者各站在沙坑沿上,两腿弯曲,两臂后摆预备。当再发出“跑”的口令后开始计时,游戏者两腿蹬伸,同时两臂前摆,在空中收腹举腿落入沙坑内,然后迅速向前跑出沙坑,直至冲过 30米 终点线,并将一球踢出,踢球瞬间停表。以计成绩排列名次。
规则:
1.成绩计取1/10秒。
2.随口令跳出为抢跳,判犯规。
3.立定跳远远度要求在 1米 以上。
注意事项:
1.听口令时,注意力要集中。
2.两脚着地后迅速从沙坑中跑出,减少支撑时间。
3.上肢要配合下肢动作。
游戏目的:
发展儿童灵活性。
准备工作:
在场地上画两个直径为10米的圆圈。
游戏的进行:
教师可将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两上圆圈内,每组选出两名抓人者。游戏开始,抓人者需用一只手捏住自己鼻子,另一只手臂从这只手臂与鼻子形成的`圆圈中伸过去抓人(图1),其他儿童在圆圈内躲闪、奔逃,如果被抓住则与抓人者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
1.抓人者在拍别人时,应保持手捏住鼻子(不要捏得太紧),否则无效。
2.被抓者不得跑出圆圈,否则算被抓到。
教法建议:
1.此游戏可改为跛子抓人,抓人者需用一只手抓住自己的裤脚。
2.可根据参加游戏人数的多少和儿童的能力,适当增、减抓人者。
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4
一、指导思想
排球运动是《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之一。通过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习,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懂得排球运动的特点,掌握简单的排球技术原理。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所学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和价值,不断提高排球运动技术和参与比赛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对于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中的发球技术,此技术在比赛可直接作为进攻,发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方的一传,一传质量不好会大大影响技战术的发挥。所以学好发球技术是我们初中排球教学的重点之一。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学习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和方法,明确正面上手发球对自身发展的价值。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进退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本课是正面上手发球的第一节课,着重从正面上手发球技术中的抛球、挥臂,手型、击球点为关键,为以后的教学训练和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正面上手发球单元教学中的第一次课,本次课所授班级为九年级学生,有40人,经过初中两年基本技术的学习,学生对排球掌握已经有了一定的技能基础。并且九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及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但是学生体育基础水平很不平衡,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80%的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所以本次课练习以理解和掌握正面上手发球技术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在熟悉球性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上手发球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明确上手发球的击球部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不骄不躁、坚持不懈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抛球、挥臂、击球部位
难点:抛球、挥臂时全身协调用力
六、教学方法
运动水平、运动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手段以分层教学为宗旨,示范、讲解、练习、提示、个别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所特有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条件,因材施教。
1、“进退法”发球教学采取“进退法”发球教学方法(站在进攻限制线后正面上手发球,发球过线后后退一步再发球,没有过网则前进一步再发球,如此类推,直到端线或标志线)
2、示范、挂图结合讲解。
3、组织形式:集中示范与讲解;个别纠错。
七、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6′):上课常规→绕半个足球场慢跑三圈→球操,充分活动开身体各部位,为下一部分的技术教学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2、基本部分(34′):依据四幅教学挂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练习按“进退法”发球要求进行发球尝试,两人一组面对面隔线练习→教师讲解、示范并指出练习中的主要问题→用辅助练习手段(先集体徒手练习,两人一组持球抛球、挥臂、击球练习)突破重点、难点→按“进退法”发球要求进行发球学习、老师积极引导,个别指导→学生展示、相互评介→素质练习(深蹲、蛙跳)
3、结束部分(5′):①广播体操队形做四肢放松操,充分放松身心;②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强化技术要点、学习价值,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布置课外作业,与学生一起清整场地器材
八、效果预计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通过排球正面上手发球学习,使85%学生初步掌握原地正面上手发球的手型、发球时触球部位和挥臂动作。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平均心率达到130-140次/分。
场地器材:半片足球场,排球41只
第2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纪圣岭
2016年10月27日,我在聊城二中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学习活动,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理论水平也有所提高。现就这一次培训学习的认识、体会做一总结。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教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算、推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应变机智,创造能力。
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创造型人才。为达此目标,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材性质,建立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是当前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景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所以说,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同时,培训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些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培训,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培训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活动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我学到很多东西。
就我个人认为,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培训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从而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我们的参与意识。在培训过程中,虽正值酷暑,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教育信息技术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茌平县乐平铺镇中学
2016/10/31
第3篇:初中体育课教案
[初中体育课教案(一、投掷:投准
二、跑:变向跑] 教学内容
一、投掷:投准
二、跑:变向跑(沿圆圈跑)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投掷的基本技术原理和变向跑的技术要素,初中体育课教案(一、投掷:投准
二、跑:变向跑。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合理的投掷技术动作,进行器械投准的方法。学会变向跑的技术动作,掌握好适当的身体倾斜角度和合理的摆臂方法。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投掷和变向跑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与练习手段 组织教法、学法和要求 时间安排 运动负荷 教学目的 时间 次数 强度 开始部分 4’ 准备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三、处理与安排见习生
四、
第4篇:初中体育课教案
初中体育课教案
关于 初中体育课教案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 初中体育课教案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初中体育课教案一
本课紧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选择100米跑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氛围,在学校主观意识性很强,好胜好强,不易与同伴和睦相处,体育课学习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要完成上好课这个共同的任务就必须要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分担责任,共同进步和提高,从而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达到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力争取得最佳效果。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感觉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部分。
一、感觉成
第5篇:初中体育课教案
第1课时课题: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难点: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任务:
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
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