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课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课件。
(课文插图。)
1、师述: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过小溪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有好心的人们就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解决这个过小溪的问题。瞧,这就是搭石。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
21、搭石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搭石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大家放声读课文2~5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的。好,放声读吧!
(学生自由地读书。)
2、有新的感受吗?
3、同学们,难怪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学生回答(家乡的一道风景)”。
4、通过读书,你们觉得这道风景怎样?板书:
美
5、你们觉得这美用什么感受到的?
三、学习课文、汇报学习情况
好,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感受,请拿起笔再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在美的`地方,感动你的地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上你的感受。好,开始吧!
1、学习第二段:
⑴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美?感受什么美?
学生回答时说话完整:我从第二段这个地方感受美、读出句子来、再谈体会:从这里我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
⑵ 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打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⑶ 请同学们读读这句子,想象一下:
① 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② 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心里会怎样想怎样做?
③ 满意离去时,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想好了,两人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表演。
⑷ 汇报想象的情景,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打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小结:同学们想象得很丰富,是呀,老人多么为他人着想啊!请看“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他上几个来回”“知道满意才肯离去”这些词写得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为别人着想急的美,所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谁来读?请大家听后评议。
⑸ 如果你发现这搭石不平稳,你会怎么做?你不怕耽误了时间吗?我们再来读读这种美吧!想读得站起来读吧!
2、学习第三段:
⑴ 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美?感受什么美?
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以航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它他的声音,向轻快的音乐;轻薄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⑵ 师配乐范读《让世界充满爱》,请大家边听边感受画面的美,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⑶ 这画面美吗?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画面?
⑷ 对,这画面美就美在人们走在搭石上动作协调有序,美在像轻快的音乐,美在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美在构成家乡一道风景。这么美的画面,大家动情地美美地读读吧!
(配乐齐读。)
3、学习第四段:
⑴ 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美?
出示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同学们,这段话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着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⑵ “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意思?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
⑶ 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指哪些?你从这两件事例中感受到什么?
⑷ 指导读:
同学们,“理所当然”这种美的确让人感动,你能读得让人感动吗?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小结:我也听出来了,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美。
4、学习第五段:
⑴ 出示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以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⑵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搭石还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
⑶ 请齐读最后一段,读后谈谈你对这段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1、师总结:
(配乐):一块块、一排排大事,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请同学们再一次一起带着美好的心灵读这一段话吧!
五、交流会以及小练笔
1、作者真实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平常常的一件摆搭石的事介绍得具体,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像搭石的普普通通的事的吗?让你感受到美吗?
先四人小组中说一说。(配乐)然后汇报
出示课件:交流会“寻找生活中的美”。
2、师小结:
同学们都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真让人感动,这么多的事,我们从中选择一件写来吧!争取能通过你的文字打动大家,好些吧!配乐,出示课件:小练笔。
【板书】
用心
搭石
美
第2篇:课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说什么是搭石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好像谈不上什么美不美,那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这样的风景中,流淌着的又是怎样的美呢?这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欣赏,更多的是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
1.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一边读一边理解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2.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教师随机出示句子)
(1)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为别人着想)
b.你特别从哪儿感受到老人的为别人着想?
(无论只要一定几个来回直到)
c. 感情朗读:
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谁能读出这种美?板书:奉献(一名学生读)
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比刚才好?(指生读、齐读。)
d.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时、挑到满意的搭石时、满意离去时)
或许是一个霞光漫天的傍晚,或许是一个秋风习习的早晨,或许是正当秋叶飞舞时,又或许是这样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中,一位老人急着赶路,也许他刚从田里劳作归来,也许他急着进城,当他踩上一块不平稳的搭石时,他会怎样想,怎么做呢?
e.习题练习二
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当他发现搭石不稳时,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为了身边的人们,老人默默地做着一切,他们不就像一排排搭石吗?老人就和搭石一样,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理解协调有序
①什么叫协调有序?
②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描述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是呀,一行人在走搭石,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过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就叫协调有序。在这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b.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老师范读。)
c.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有节奏的踏踏声,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d.多么和谐的画面呀!(板书:和谐)
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点击变成诗的语段)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①让我们也一齐来读出这诗一般的.韵律美吧。齐读。
②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a.从这幅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谦让)
b. 演一演,评价。
c.指名读,评价。
那么青年人和老人同时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4)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指名读,说说哪几个词语打动了你。(伏下、理所当然)
b.做伏的动作,说说透过伏,你看出了什么?(板书:尊老)
师:这份美好的情感就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c.理解理所当然
①换个词语可以怎么说?(理所应当)
②课文中的什么事对人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自觉帮助老人)
d.师:可以想象,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生接读俯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生接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接读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生接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揭示中心,提升情感
师:是呀,正是乡亲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让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道自然、朴实、生动的风景!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
1.出示:习题练习三
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人们便___________,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瞧,一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搭石不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尾段。
(1)出示句子,齐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
(乡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联结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家乡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
(3)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3.传递美
师: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中是这么的美,所以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风景吗?
(1)习题练习四
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写一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3)师小结:同学们描述的景美人更美,我想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成为这样一些默默无闻的搭石,那么生活将更加多姿多彩!
四、日积月累(课件)
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
小雨点嘲笑大海没上过天,大海却亲昵地把它揽在怀里。
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描写人美的句子。
2.去发现身边的美,并告诉你的小伙伴们。
板书设计:
景美
搭石 { 奉献
人美 和谐
谦让
尊老
第3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搭 石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学情分析:
作为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4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通过课前自学,搭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你简单地说说。(指名生说)。
二、感知美
1、师:同学们,你们和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直接体现了搭石的美?是哪句?(指名说,课件出示,全班再读)
2、师:一排排普普通通的搭石,怎么会成为一道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请同
第5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1《搭石》第二课 时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体会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感受并学习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展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第6篇:《搭石 》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江市湖滨小学
周巧玲
课时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怀,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从中受到美的启迪。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瞧,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
第7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人文主题: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工具主题:
阅读主题:通过课文2—4自然段,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感受搭石的景美,人更美。
表达主题:体会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2-4自然段,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感受到景美、人更美,感受对家乡人民的赞美之情。
2.从一个个画面中感受内含的人物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1.如何体会重点句、关键词,从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3.如何读好和谐之美的段落(第3自然段)。教学准备:课件、丛书3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生字词语
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联结、山洪暴发、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二、导入新课,整理感悟
1.谈话:孩子们,刘章爷爷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