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醉翁亭记》全文及作者介绍
《醉翁亭记》全文及作者介绍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 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欧阳修一生着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着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第2篇:浣溪沙原文及作者介绍
浣溪沙原文及作者介绍
本诗选自《全唐诗》,作者为五代诗人欧阳炯。这首词写一妇人春日午睡后的慵倦神态。这首词写一妇人春日午睡后的慵倦神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浣溪沙原文及作者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浣溪沙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炯
原文: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欹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
独坐含嚬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诗词注释
⑴半日天——中午时分。
⑵玉柔花醉——形容美人倦怠的形象。玉柔,指女人洁白柔软的身体或手。南唐李煜《子夜歌》词:“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花”指女子之面,“醉”,形容状态。
⑶掩画屏——意思是人为画屏所遮掩。
⑷瑶枕——精美的枕头。
⑸阿谁边——谁那边?阿谁:谁,哪个。“阿”,名词的词头。《三国志·庞统传》:“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作品评析
上片首句点明春末日午;次句“玉柔花醉”,以物喻人,用字妍丽;“惹窗”句写在室内外一片幽静中入睡了。下片“独掩”二句,正面写这妇人午睡后的慵倦神态;最后一句写妇人心思茫然,用疑问句表达出来,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欧阳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欧阳炯词,艳而质,质而愈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大概词家如炯,求之晚唐五代,亦不多觏。其《定**》云:“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此等词如淡妆西子,肌骨倾城。欧阳炯所撰《花间集序》展现了花间词的类型风格:“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便谐凤律。《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绣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请平乐》词四首;进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自弘基,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序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名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广正三年(940)夏四月大蜀欧阳炯序。”专文论词,实始于欧阳炯此序。它不仅是词集序文之滥觞,庶几亦可视为词论之权舆。此序介绍了《花间集》编著时间、文化背景、编选目的、风格特点,以及唐以来词曲的演进轨迹。这无疑是花间艳词的一篇宣言或自供,表现出以艳为美的词学主张,用其“清艳之辞”以助歌妓演唱“娇娆之态”的创作功用,以及词体在艺术方面的和律、香艳、富贵等特征,同时也确立了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的地位,准确地把握住了花间词人的创作心态和花间词风的总体风貌,具有弥足珍贵的词学思想史以及文学理论价值。《花间集》的命名,是对十八家词的赞颂,揭示了花间词人共同的风格倾向。本为美玉,犹加雕琢;本为鲜花,尚予剪裁。“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远,山中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清词丽音的《白云谣》曲,偏由神仙中人西王母唱出;美酒佳酿,又使周穆王怡然心醉。花间词人的这类作品犹如歌于郢中的《阳春》《白雪》:或似鸾凤之鸣,优美动听;或如激扬清乐,声遏行云;而字字皆与十二韵律谐和。“昔郢人有歌《阳春》者,虽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故“花间”者,喻美文也。《花间集序》指出了花间词人所崇尚的审美追求及其词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富丽精工,美轮美奂,秾丽典雅。花间词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绮丽的画面。花间词人多写女性化了的香艳之情,描摹纤柔的心绪。花间词人也以极大的专心和乐趣去描摹精美的物象,表现美人的冶艳。其情感是纤细缠绵的,这样的情感凭籍细微精美的物象款款传递,往往把天地山川、鸟兽动物、居室用物、情状意态等描写得轻灵细巧,极尽精美之能事。他们用浓墨重色、镂金错彩、工笔细描、富丽精巧的笔调来塑造艺术形象。仅以温庭筠为例,其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由绮丽华艳的辞藻染就的斑斓绚烂的色彩和风神旖旎的景致。据《花间集》所收的六十六首温词进行统计,视觉方面用“红”字多达十六次,如“艳红”、“愁红”、“红袖”、“红粉”等,嗅觉方面用“香”字多达二十次,有“香车”、“香闺”、“香腮”、“香雾”等,这些诉诸感官的秾丽藻汇,使得其整个词作笼罩在金碧辉煌、暖香醉人的'氛围之中。生活于此种环境里的富家女子,自然也是明艳动人的。温庭筠在描摹这些女性形象时,特别注重对其头饰、服饰的精雕细刻,仅只十余首《菩萨蛮》中就有“翠翅金缕双鸂鶒”、“宝函钿雀金鸂鶒”、“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等处,真是雕缋满眼,美不胜收,都是借物饰和环境的华美来烘托女性的雍容华贵。由温庭筠之词不难看出整个花间词偏重艺术感知、风流华美、熏香掬艳、眩目醉心的绮丽美质。
另一方面,《花间集序》借用乐府《杨柳》、《杨柳枝》、《大堤》、《大堤曲》、《大堤行》等历代相沿的名曲;或古诗中的“芙蓉”(《古诗十九首》其六)、“曲渚”(何逊《送韦司马别》)那样的名篇,说它们曾经使文豪大家,如楚国春申君的三千门客“皆蹑珠履”;如晋代石崇出示巨大的珊瑚树以竞争高下。这样引起“绮筵公子”、“绣幌佳人”或传抄或演唱,盛况空前。赞古以喻今,显然是对花间词而发的。
第3篇:游子吟英文翻译及作者介绍
游子吟英文翻译及作者介绍
导语:游子吟,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
原文
游子吟(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①身上衣。
临②行密密缝,意恐③迟迟归⑦。
谁言寸草④心⑤,报得三春晖⑥?
游子吟注释
①、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单干户内
②、临:将要
③、意恐:担心。
④、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⑤、寸草心:子女的心。
⑥、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⑦、归:回来,回家。
游子吟英文翻译
A TRAVELERS SONG
The th
第4篇:日本文学作品及作者介绍
鏡
村上春樹は1949年1月12日に生まれて、日本の小説家、米文学翻訳家、エッセイスト、ノンフィクション作家です。早稲田大学映画演劇科卒業して、1979年『風の歌を聴け』で群像新人文学賞を受賞して、デビューしました。2006年フランスカフカ賞を受賞して、以後ノーベル文学賞の有力候補と見なされています。
作品绍介
主な作品に『ノルウェイの森』『羊をめぐる冒険』『世界の終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海辺のカフカ』『1Q84』などです。その中に、『ノルウェイの森』はとても人気でした。この作品は主人公渡辺さんが二人の女の子との恋愛経験を通して、死を迎えるしかたなさと無力感を感じられる物語です。2、あらすじ:60年代末ごろ、「大学解体」「自己否定」のスローガンに象徴される東大闘争の理念先行的なスタイ
第5篇:《劝学》原文及作者介绍
《劝学》原文及作者介绍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劝学
【作者】荀子 【朝代】先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 越、 夷、 貉之子, 生而同声, 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 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 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 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 福莫长于无祸。(此段教材无)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
第6篇:《劝学》原文及作者介绍
《劝学》原文及作者介绍
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只有不断地加以学习,自己才可以变成优秀的人。而荀子劝学讲的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下面小编为您带来《劝学》原文及作者介绍!
劝学
【作者】荀子 【朝代】先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 越、 夷、 貉之子, 生而同声, 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 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 好是正直。 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