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附板书:
看:翠竹松柏
1、去打开大自然
果园沃野……
神奇美丽
绿色的课本
听:鸣禽、野花的声音
勇于探索
山、水的声音……
赞美:绚丽多姿、气象万千
第2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理解文中的词语;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每节语文课课前都有)
二、谈话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背的是古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看来,老师字写得漂亮,同学们读得也有味)
三、质疑。
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哪些疑问?
生1: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
生2: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我们能有哪些收获?
生3: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谁去打开?
生4: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表扬学生的敢于质疑,并板书:有什么?收获?为什么?谁?怎样?
师:引导质疑(在课本下加点)说说你所理解的课本。
生:我认为的课本就是我们用的语文书、数学书等。
师:对呀!大家再读读课题,你还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师:谢谢这位同学。她的提问中告诉了我们大自然就是(生:绿色的课本),绿色的课本就是(生:大自然)。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大自然比作了绿色的课本。
(学生的质疑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抓住课题中的“课本”引导学生质疑,从而巧妙地完成了“解题”这一环节。)
四、初读课文,读正确。
师:心中有这么多的疑问需要解决。我们先别急!先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要求只有一个,读正确。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6位同学来读一读。(有目的的请读书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读。)
(学生读错:柏、沃、绚,师随文指导)
五、默读课文,动笔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生:边默读边划词语。
师:指名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有:芬芳、松柏、苍劲、绚丽、沃野、耕耘、洋溢、温馨、饱览、豪情、浩瀚、胸襟、云锦)
师: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兴趣高涨。
师:这些词语中,有些词语可能有些同学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解决了,有的可能课外 书读得比较多,自己也理解。先别急,我们来听一听录音,用心感受一下这些词语,然后再来交流。
六、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七、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对于明显从词典上抄来的解释,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说出自己真正的理解。)
八、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境,为第二课时的指导朗读作准备!
九、指导钢笔描红。
第3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
第4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