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1 07:13: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雾凇 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 教学时间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的投影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解释词语。

(3)指导读长句。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3、指导书写。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受。

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

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

凝结摄氏零下淹没

模糊雾凇缀满镀上

缭绕琼枝玉树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4、抄写生字词

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第二课时

雾凇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二句话)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

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

a.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

b.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指导背诵。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读背诵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六、评“最佳小导游”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集中注意

激发情感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练习感情朗读

(自读、指名读)

齐说:奇观

(配乐感情朗读)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符合条件“遇冷”)

指名说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课文,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景象

(指名说)

练习读准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22雾凇(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2篇:雾凇 教案教学设计

邵伯中心小学 周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诊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

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指名背诵《九九歌》,说说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

2、引入本课,揭题,认读“凇”。 

3、基础性诊断练习。“凇”是“冫”,不是“氵”,为什么?(师根据讨论内

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4、观看雾凇奇景,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

的停顿。

②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③小结,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之情。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②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闪)

③从哪些词语看出吉林雾凇名气大?(闻名全国、奇观)

3、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为什么雾凇奇观出现在严寒的松花江畔呢?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

少呢?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口述雾凇怎样形成的?相机板书:最初……逐渐……最后……

②书示句子: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③看教学课件,欣赏美丽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从哪些词看出雾凇景色是“奇观”。(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②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会赞叹些什么?(再看课件,激发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师引述,学生练习背诵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2、说说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深悟情感、创意性的表达练习,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争当“小导游”向“中外游客”介绍吉林雾凇的景色,适当加上自己的

想象,要求包括景色描绘、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三个方面,并注意与“游客”的

交流。

2、学本课时已值冬季,有意识地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及融化的过程,

仿照本课作一次小练笔。

第3篇:《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教学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

3.感受雾凇奇景的壮美,激发学生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感受到雾凇的美。

三、教学难点:

雾凇是松花江畔特有的奇景,江南的小孩子从未见过,更无法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而理解。因此,根据这一学情特点,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是本文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雾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说?(很美、美丽动人、奇特壮观、千姿百态……)是呀!雾凇这么美、这么神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学习课文内容,感受雾凇的美、奇。1.吉林雾凇它究竟奇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雾凇》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的奇异景观。

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雾凇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奇特景象,对于形成的原因也很难想象的到,因此本课采用ppt,将大量的雾凇图片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产生更直观的印象。本课件还选择了一个介绍雾凇的片段,旨在通过动态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第 一 课 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雾凇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雾凇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