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雾凇的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课
1、这节课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神奇、美丽、壮观的自然现象—雾凇,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第一课时,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出示词语,齐读。(2)分析词语: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是雾凇出现的——; “松花江畔,十里长堤”是雾凇出现的——;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是雾凇的——,那你们能把它读美吗?美读这四个词。
二、民主导学
(一)感受雾凇之美
过渡:同学们能读准词的音,也要了解词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把这些词放回课文。
1、第一自然段
出示内容,谁来读?师评价
2、第三自然段
(1)出示内容,谁来试试看?师评价
(2)作者在描写雾凇美妙景象时不仅用了许多词,还用了这样一句诗(标红)。一起来读一读!A:谁知道这句诗原来写说什么的吗?生自由说。
B:师指导读:这句诗原来是写冬天景象的,是著名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原是写雪的大,雪得多,雪的白。
C:这篇文章的作者把这句诗用在这儿是赞叹什么的呀?对!赞叹雾凇的美丽与壮观的。我们再把它读一遍。
D:除了美丽和壮观,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从“忽如”你看出了什么?前一天晚上还什么都没有呢,第二天早上一推开门,只见松花江畔,十里长堤全是白茫茫,洁白晶莹的雾凇,你会是什么心情呢?来,读出来!
E:这么美丽壮观的雾凇,大家想不想再去看一看呀?出示雾凇图片。师旁白: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这真是——生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学习雾凇的形成过度:课文不仅写了雾凇的美丽与壮观,更主要的是写了这么美丽与壮观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呀!课文第几自然段写了雾凇的形成过程?出示第二自然段。那我们现在就重点来学习第二自然段吧!任务一
1、出示学习任务
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很会学习,但老师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读书?老师觉得会读书的人一定能做到这两点:
出示:用你喜欢的方式认真读第二自然段 *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
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把一段话凝成几个词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雾凇形成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有困难和小组同学讨论。
老师看看咱们四年级的学生有多少个会读书的孩子,看清要求开始吧!
2、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1)谁找到中心句了?指生读,师出示。同学们都能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我们一起读。
(2)在这句话中找到条件了吗? A:条件一——严寒季节里
这里的严寒季节到底哟啊冷到什么程度?书上有没有说?生自由说 B:还有什么条件?条件二——过于饱和的水汽 什么叫过于饱和的水汽?
同学们,空气中的水汽我们用肉眼其实是看不见的,只有当这水汽越来越多的时候,过于饱和了,我们才会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就是雾!C:还有什么条件?条件三——遇冷凝结 对!遇冷凝结,雾才会变成雾凇。
D:指导读书:同学们要注意这几个条件一个都不能少,少一个都形不成雾凇,自己把它读一读。
E:指导背诵:中心句最重要,谁已经把它记住了?指生背诵。大家都记住了吗?想条件把它背给我们听!
F:讲方法:后面的七句话都是围绕中心句讲的。把这句话学好了,了解了,再学其他的句子就容易多了,一定要记进脑子里。
(3)同学们都很会读书,把一段话读成了一句话,我看看,谁能把一段话凝成几个词了?雾凇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生说:水——雾——雾凇(板书)
B:其实说神奇也不神奇,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变成了雾,最后又变成了雾凇。快速浏览课文,哪句话写水?哪些话写雾?哪些话写雾凇的?找出来!a.哪句话写水的?生说“当年”强调读音。b.哪些句子写的是雾?生说。
c.那下面的几句话不用问了,一定写的是雾凇。谁来读? 任务二:
1、出示任务:
咱们不仅把一段话凝成了几个词,还给课文分了层,你们把这两个要求都完成了,现在的你们是会读书的孩子了,那更会读书的孩子想不想做? 出示:把一段话想象成几个画面 水、雾、雾凇各有什么特点?
自己读书,圈画出关键词语,在旁边标注感受,然后读出画面,读出特点。小组交流,达成共识,选取一个阶段进行展示。
2、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这三个过程各有什么特点?
(1)水,作者用了一句话来写,你能想象出什么画面?
师指导读:水从松花江上游冲击而下不仅多而且很有力量。这水还有什么特点? 水从上游流下来,水温保持在4摄氏度左右,我们来读一下!(2)过渡:正是因为这水有温度,没结冰,才会在寒冷的情况下形成雾,谁来说说松花江两岸的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能说明雾大、雾多、雾浓? 生自由说。
A指导读:抓住这些关键词,把松花江畔逐渐浓厚如仙境般的夜雾特点读出来。(3)过渡:那雾凇有什么特点呢?
A:指生说,“美丽”银松雪柳,白银,银条,银线,银子你觉得美在哪儿?美在洁白,美在晶莹闪亮。作者用白银来比喻雾凇,把雾凇的白,雾凇的晶莹闪亮都写出来了,把这美读出来(师板画银条,银线,银松雪柳)。
B:这段话中,郝老师发现了一个动词“镀”,为什么是镀上了白银?而不是涂上,擦上,抹上了白银呢?指生说。
C:除了“镀”,哪些词还能体现过程的漫长? 最初,逐渐,最后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这三个词重复吗?能不能去掉一两个?练习说话。出示情境,指导读书。
三、检测导结
1、过渡:同学们,作者通过美妙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壮观的雾凇画面,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2、读一读,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3、实物展示作业,进行评价。
4、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觉得雾凇美在哪里?难怪人们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板书设计:
雾 凇 水——雾——雾凇 多 浓 美
奇观
《雾 凇》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观赏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雾凇,(师板书,并强调“凇”的写法。(我们要注意,淞是两点水旁,不要写错了。)大家想看吗? 2.整体感知......
《雾凇》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
巧用课件 妙作点拨------《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洋河小学 殷延芳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