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1 07:13: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数学学科教案设计

新江镇华联小学学校 二年级班2012 年月日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型 任课教师 黄传钢

教学内容 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 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小棒、练习本、题卡 课时 1 第几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激趣引入

二、 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三、 尝试练习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1=20×1或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1乘20,5乘4,4乘5,2乘10,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2、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作业布置 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篇: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册)

>教案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感受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徐老师家有两个邻居,他们的手可巧了,昨天晚上徐老师给了他们1分钟的时间,你们看就摆了这么多的图形,(小明他摆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小红则摆了四个相同的正方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一算他们每人各用了多少根小棒吗?

2、现在老师给你两分钟的时间,你能摆出比他们更多的图形吗?咱们就来比一比。3、学生操作摆小棒。

4、学生汇报。据生回答师板书具有代表性的加法算式。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左边这一类他们的加数都相同,而右边这一类他们的加数不相同。

2、那你能创造几个像这样相同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吗?(生说师板书)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太多了,老师只记得每个加数都是6,却忘了有几个6,你说该怎么办?(直接说出几个几相加)你们认为怎么样?你能用几个几连加的方法说一说上面这些加法算式吗?

4、如果老师告诉你几个几连加,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来试一试,其他的小朋友写在练习本上。写3个8连加、9个5连加、30个2连加。在写30个2连加时有什么感觉?那如果写50个2连加,80个2连加,100个2连加,甚至更多,请你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感觉?

5、那么在数学里面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连加这种方法外,到底还没有其它比较简便的方法呢?我们共同来研究研究,如果在这过程中遇到困难,老师为你们开通三条求助热线:

(1)自学课本45~46页;(2)同桌讨论;

(3)请教后面听课的老师;

6、学生汇报。你能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叫什么吗?(乘法)你们听说过乘法吗?那中间这个小叉叫什么?(乘号)读的时候就读作一个字“乘”,那这个算式就读作30乘2,谁来读读看!你们觉得这个乘号像什么,像加号。30×2,你们知道这个30是怎么来的吗?30个2相加除了可以写成30×2,还可以写成2×30,谁会读这个算式。

7、你认为黑板上的那些算式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请你先独立思考,再跟同桌交流,然后指生回答。

小结:为什么没人改写右边的算式呢?是呀,只有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你觉得用乘法算式表示以后有什么感觉?乘法实际上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乘法,揭示课题。

8、学习了乘法之后,你觉得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乘法,乘法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会发现知识,而且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国庆节放假期间,你去过游乐园吗?喜欢吗?下面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园逛一逛。出示主题图,在游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对于这些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吗?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该怎么列?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在今天这一节课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到最满足,最愉悦?

>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点:

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

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在设计教学时主要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在引入这一环节,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把学生的学习推进到衍生知识的原发地带,使知识的生长具有更为扎实的基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地产生“我要创造一种方法,把这个比较麻烦的加法算式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出来”的心理倾向,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灵感接连涌现。数学的魅力正源于此———撩拨心灵深处作为发现者的强烈欲望。在乐此不疲的创造过程中,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不断深入与积淀。而后又组织了交流与探讨,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中,为认识乘法积累了广泛深厚的表象基础,最终达到了高潮:把“+”换一个方向变成“×”,所以30个2相加我们可以写成2×30或30×2这样就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划上圆满的句号。我想,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所获得的恐怕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符号,亦或一种新的运算吧!因此,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感受乘法的本质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把学生的学习推进到衍生知识的原发地带,使知识的生长具有更为扎实的基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地产生“我要创造一种方法,把这个比较麻烦的加法算式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出来”的心理倾向,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灵感接连涌现。

第3篇:6的乘法口诀、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科目:数学 第课 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

课题 6的乘法口诀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比较熟练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试题。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口诀的来源及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 自己探究、发现并归纳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完成题目。

4+4+4+43X5

3+3+3+3+3+33×4

你们算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是我们算题又对又快,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聪聪还要和我们比赛呢。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例7表格)师说明,

鱼(条)

1

2

3

4

5

6

(个)

2、比赛分三步进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模板20篇)

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案应该设计适当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以下是一些优秀教案的分享,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学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

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收集雷锋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雷锋照片及毛泽东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教学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汇总19篇)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之一,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新思想和方法。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教案示例,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教案的写作过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篇一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并开始接触到了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画、测量、制作学具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生活中处处都滲透着数学知识。

2.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钟面、剪刀、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