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礼仪知识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0 07:12: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国际礼仪知识

国际礼仪知识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国际礼仪知识,希望有所帮助!

国际礼仪,是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礼仪规范,是国际礼仪培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国际交往的频繁,有的禁忌现已不太严格。但有些国家、民族仍然保留着一些禁忌,对之极为重视。如有触犯、稍有不恭,就会引起不快,甚至产生纠纷,故应对其有所了解,以免与之交往和接触时做出唐突之举,造成不良影响。

国际礼仪主要为您介绍中西方礼仪的起源,当代国际礼仪特点,国际礼仪内容等。

国际礼仪之礼仪起源

中国礼仪的起源

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传统源远流长。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西方礼仪的起源

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但它一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西方的文明史,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追求及其演进的历史。人类为了维持与发展血缘亲情以外的各种人际关系,避免“格斗”或“战争”,逐步形成了各种与“格斗”、“战争”有关的动态礼仪。

在古希腊的文献典籍中,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著述中,都有很多关于礼仪的论述。中世纪更是礼仪发展的鼎盛时代。文艺复兴以后,欧美的礼仪有了新的发展,从上层社会对遵循礼节的繁琐要求到20世纪中期对优美举止的赞赏,一直到适应社会平等关系的比较简单的礼仪规则。

国际礼仪特点

1、必须以相互尊重为原则

现代的国际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过去的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同,也与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我们认为现代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主权应一律平等。因此,现代的外事礼仪也必须体现这种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2、国与国之间的往来增加

国家间,除双边关系发展外,多边往来大量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产生了新的做法。

3、外交礼仪更加丰富

外交礼仪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国际往来,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

4、礼仪活动更加灵活

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动员众多群众参与大规模活动场面正在减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得到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重安全、舒适、方便和较少铺张等。

国际礼仪内容

国际礼仪的内容有个人仪容仪表礼仪,问候礼仪,递名片礼仪,握手礼仪,介绍礼仪,电话礼仪,餐桌礼仪,社交礼仪等。关于餐桌礼仪,每个国家都各有不同,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与我国交往比较密切的国家的礼仪。

俄罗斯餐桌礼仪

吃面条时,要右手拿餐叉叉起几根面条,旋转后将面条卷在餐叉上,再放到嘴里,切不可用嘴吸食面条;

吃鱼时,要左手拿一小块面包按住鱼块,右手用餐叉剔除鱼刺再吃;

吃煮鸡蛋时,而要用羹匙先将鸡蛋大头的蛋壳轻轻敲裂,然后剥下这部分的蛋壳,切不可将蛋壳全部剥光,须用羹匙挖着吃。

用餐的时候用手将手横放在颈部比划一下,表示“我已经吃到嗓子眼儿了,不能再吃了”;

用手指在颈部轻轻地弹一下,则表示要喝酒。

韩国餐桌礼仪

吃饭时,一般用筷子,为环保,韩国人的会为你提供铁餐具;

与长辈吃饭时不许先动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用餐完毕后将筷子整齐放在餐桌的桌面上;

吃饭时,不宜高谈阔论,吃东西时,嘴里响声太大,也是非常丢人的;

在韩国人的家里宴请时,宾主一般都是围坐在一张矮腿方桌周围,盘腿席地而坐,切勿用手摸脚,伸直双腿,或是双腿叉开;

在长辈面前不可吸烟.跟长辈喝酒时.不可望着长辈.要侧身喝;

长辈未取的食物不可取.长辈未离开餐桌不得离开。

法国用餐礼仪

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吃肉类时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国际礼仪是我国与其他国家接轨的礼仪,没有通用的礼仪世界无法交往,我们只有在本国礼仪的基础上,学习使用国际礼仪以才能与世界接轨。

第2篇: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知识

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知识

进出口商要想成功就得掌握谈判技巧。贸易谈判实际上是一种对话,在这个对话中,双方说明自己的情况,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提案、发盘、并作反提案,还盘、互相让步,最后达成协议。掌握谈判技巧,就能在对话中掌握主动,获得满意的结果。我们应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技巧:

多听少说

缺乏经验的谈判者的最大弱点是不能耐心地听对方发言,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谈自己的情况,说自己想说的话和反驳对方的反对意见。因此,在谈判中,他们总在心里想下面该说的话,不注意听对方发言,许多宝贵信息就这样失去了。他们错误地认为优秀的谈判员是因为说得多才掌握了谈判的主动。其实成功的谈判员在谈判时把50%以上的时间用来听。他们边听、边想、边分析,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完全正确的理解对方。他们仔细听对方说的每一句话,而不仅是他们认为重要的,或想听的话,因此而获得大量宝贵信息,增加了谈判的筹码。有效地倾听可以使我们了解进口商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修改我们的发盘或还盘。

“谈”是任务,而“听”则是一种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天份。“会听”是任何一个成功的谈判员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在谈判中,我们要尽量鼓励对方多说,我们要向对方说:“Yes”,“Pleasegoon”,并提问题请对方回答,使对方多谈他们的情况,以达到尽量了解对方的目的。

巧提问题

谈判的第二个重要技巧是巧提问题。通过提问我们不仅能获得平时无法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证实我们以往的判断。出口商应用开放式的问题(即答复不是“是”或“不是”,需要特别解释的问题)来了解进口商的需求,因为这类问题可以使进口商自由畅谈他们的需求。例如:“Canyoutellmemoreaboutyourcampany?”“Whatdoyouthinkofourproposal?”对外商的回答,我们要把重点和关键问题记下来以备后用。

发盘后,进口商常常会问:“Cannotyoudobetterthanthat?”对此发问,我们不要让步,而应反问:“Whatismeantbybetter?”或“Betterthanwhat?”这些问题可使进口商说明他们究竟在哪些方面不满意。例如,进口商会说:“Yourcompetitorisofferingbetterterms.”这时,我们可继续发问,直到完全了解竞争对手的发盘。然后,我们可以向对方说明我们的发盘是不同的,实际上要比竞争对手的更好。如果对方对我们的要求给予一个模糊的回答,如:“Noproblem”,我们不要接受,而应请他作具体回答。此外,在提问前,尤其在谈判初期,我们应征求对方同意,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若对方同意我方提问,就会在回答问题时更加合作;二是若对方的回答是“Yes”,这个肯定的答复会给谈判制造积极的气氛并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使用条件问句

当双方对对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谈判将进入发盘和还盘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用更具试探性的条件问句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以修改我们的发盘。

条件问句(conditionalquestion)由一个条件状语从句和一个问句共同构成,这个问句可以是特殊问句也可以是普通问句。典型的条件问句有“What…if”,和“If…then”这两个句型。例如:“Whatwouldyoudoifweagreetoatwo-yearcontract?”及“Ifwemodifyourspecifications,wouldyouconsideralargerorder?”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条件问句有许多特殊优点。

(1)互作让步。用条件问句构成的发盘和提案是以对方接受我方条件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只有当对方接受我方条件时,我方的发盘才成立,因此我们不会单方面受发盘的约束,也不会使任何一方作单方面的让步,只有各让一步,交易才能达成。

(2)获取信息。如果对方对我方用条件问句构成的发盘进行还盘,对方就会间接地、具体地、及时地向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例如:我方提议:“Whatifweagreetoatwo-yearcontract?Wouldyougiveusexclusivedistributionrightsinourterritory?”对方回答:“Wewouldbereadytogiveyouexclusiverightsporvidedyouagreetoathree-yearcontract.”从回答中,我们可以判断对方关心的是长期合作。新获得的信息对以后的谈判会很有帮助。

(3)寻求共同点。如果对方拒绝我们的条件,我们可以另换其它条件构成新的条件问句,向对方作出新的一轮发盘。对方也可用条件问句向我方还盘。双方继续磋商,互作让步,直至找到重要的共同点。(4)代替“No”。在谈判中,如果直接向对方说“No”,对方会感到没面子,双方都会感到尴尬,谈判甚至会因此陷入僵局。如果我们用条件问句代替“No”,上述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例如:当对方提出我们不能同意的`额外要求时,我们可用条件问句问对方:“Wouldyoubewillingtomeettheextracostifwemeetyouradditionalrequirements?”如果对方不愿支付额外费用,就拒绝了自己的要求,我们不会因此而失去对方的合作。

避免跨国文化交流产生的歧义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如:“Totellyouthetruth”,“I'llbehonestwithyou…”,“Iwilldomybest.”“It'snoneofmybusinessbut…”。这些词语带有不信任色彩,会使对方担心,从而不愿积极与我们合作。

跨国文化交流的一个严重通病是“以己度人”,即主观地认为对方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我们的习惯去理解我们的发言,或从对方的发言中我们所理解的意思正是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Yes”和“No”的使用和理解。曾经有家美国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进行商务谈判。在谈判中,美国人很高兴地发现,每当他提出一个意见时,对方就点头说:“Yes”,他以为这次谈判特别顺利。直到他要求签合同时才震惊地发现日本人说的“Yes”是表示礼貌的“Ihearyou”的“Yes”,不是“Iagreewithyou”的“Yes”。实际上,“Yes”这个词的意思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以上两种以外,还有“Iunderstandthequsetion”的“Yes”和“I'llconsiderit”的“Yes”。“No”的表达方式也很复杂。

有些文化的价值观反对正面冲突,因此人们一般不直接说“No”,而用一些模糊的词句表示拒绝。例如,巴西人用“Somewhatdifficult”代替“impossible”,没有经验的谈判者若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会浪费时间,延缓谈判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尽量了解对方的文化,对方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无误地传递和接受信息。

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可用释义法确保沟通顺利进行。释义法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话解释一遍,并询句对方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例如,对方说:“Wewouldacceptpriveifyoucouldmodifyyourspecifications.”我们可以说:“IfIunderstandyoucorrectly,whatyouarereallysayingisthatyouagreetoacceptourpriceifweimproveourproductasyourequest.”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加深对方对这个问题的印象。

最后,为确保沟通顺利的另一个方法是在谈判结束前作一个小结,把到现在为止达成的协议重述一遍并要求对方予以认可。小结一定要实事求是,措辞一定要得当,否则对方会起疑心,对小结不予认可,已谈好的问题又得重谈一遍。:

做好谈判前的准备

谈判前,要对对方的情况作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他们的强弱项,分析哪些问题是可以谈的,哪些问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还要分析对于对方来说,什么问题是重要的,以及这笔生意对于对方重要到什么程度等等。同时也要分析我们的情况。假设我们将与一位大公司的采购经理谈判,首先我们就应自问以下问题:

——要谈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有哪些敏感的问题不要去碰?

——应该先谈什么?

——我们了解对方哪些问题?

——自从最后一笔生意,对方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果谈的是续订单,以前与对方做生意有哪些经验教训要记住?

——与我们竞争这份订单的企业有哪些强项?

——我们能否改进我们的工作?——对方可能会反对哪些问题?

——在哪些方面我们可让步?我们希望对方作哪些工作?

——对方会有哪些需求?他们的谈判战略会是怎样的?

回答这些问题后,我们应该列出一份问题单,要问的问题都要事先想好,否则谈判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不少国际商务谈判因缺乏谈判技巧而失败。进出口商通过培养倾听和提问的能力,通过掌握上述的技巧,就可以在谈判中掌握主动、获得满意的结果。

第3篇:国际礼仪小知识

国际礼仪小知识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一起来看一下吧。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国际礼仪小知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美国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加拿大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国际商务上的礼仪知识

国际商务上的礼仪知识(整理8篇)由网友 “图腾”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国际商务上的礼仪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国际商务上的礼仪知识

卓越女性课程上,来自瑞士,拥有30年经验的酒店管理专家AndyMannhart主讲了“国际商务礼仪”课。

一堂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内容多到记不下来”。

原来,如何请客吃饭,如何握手,如何打招呼……这些商务活动都大有讲究! 商务宴请 应先问客人喜欢哪家餐厅,口味有何偏好。

客人到达之前,主人应先到场,并把最好的座位留给客人。

客人不能独自用餐。

如果对食物不满意,应由主人提出投诉,切记:无论如何不要提高嗓门。

用餐过程中一般不能离开和打手机。

实在有需要,应在两道菜之间离开。

女士一般坐在男士的右手边,左面的人应该照顾右面的`人。

握手原则 女士主动将手伸向男士,年长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国际礼仪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礼仪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