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这片土地是神圣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阿克苏市第四小学:李红梅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本文主要内容。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表达上面的特点进行仿说并背诵。
3、体会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背景,引出“神圣”
1、在美洲有座不可思议的城市,他的名字叫西雅图。它海拔很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它如春四季,被青山环绕,它的名字就叫西雅图。在这座城市中有一个这样的一个民族,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的态度。这个民族就是印第安。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用15万美元购买美国北部1200万亩的印第安人领地。印第安人被迫离开了这片土地。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就是根据当时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后来就变成了演讲稿。这文章题目就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配乐出图片)
2、齐读课题,“神圣”词给你怎样的感觉,请你们带着这些感觉崇高而庄严地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圣”
1、咱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在西雅图酋长给白人的回信中多次提到了一个词是?
2、没错,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想想这封回信围绕“神圣”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的?(出示课件)
3、如果按课文的顺序,让他们三位同学串起来说,那谁先说呢?你们三位同学按顺序试一试。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这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三)、聚点“神圣”激发情感
1、同学们在印第安人心中土地是神圣的,在土地即将收购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跟白人领袖说的,齐读这句话。(课件出示)你现在就是西雅图酋长,你来说说这句话;你现在就是印第安人中的一员,你来说说这句话;你现在代表着所有印第安人,你来说说这句话。
(四)、体会亲密,感受“神圣”的确,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命和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能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
A、课件出示“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的句子。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1)你有什么发现,(2)看到“兄弟、姐妹”这样的词语,你会联想到什么呢?(3)在这片土地上,除了青草、绿叶、花朵、麋鹿、骏马、雄鹰还会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呢?(4)那你模仿这句的写法,完成这个练习吗?(5)你能把这些放到这段话中在读读吗? B、“树叶……”你为什么要选这句呢?
(五)、咀味“神圣”,学习表达
1、你看,他们与这片土地如此的不可分割,在他们的眼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那这片土地上的哪些事物是神圣的呢?请你们用心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
2、这沙滩、耕地、山脉、河流„„每一片土地上都有他们的身影,那西雅图酋长是怎样把这片土地的神圣表达出来的呢?着你的同桌再来深情的读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重大发现。
3、(师配乐朗诵第二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借助这想象的画面,这段文字仿佛就成了一幅活的大自然巨作。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命名,你想称它为?在这幅圣洁的自然巨著中,又岂会只有沙滩、耕地、山脉、河流呢?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请你也用这样重复性的排比将这些自然的精灵加进西雅图的演讲稿吧。
5、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吗,土地上的一切是圣洁的,也是神圣的。(出示课件)他们把土地看作是神。
6、看,这就是印第安人,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7、这寄情于景的语言,相信已深深的打动了你,你能背诵吗?边背诵边出示图片。
六、消失的事物、留有悬念
1、可是同学们这金黄柔软的沙滩,不再属于他们了,这预示着丰收的耕地不再属于他们了,这高耸的山脉,这清澈的河流,不再属于他们了。还有这闪闪发亮的松针,这嗡嗡鸣叫的昆虫,以及这片神圣土地的一切,都不属于印第安这个民族了。
2、作为印第安酋长的西雅图,会向收购这片土地的白人提些什么要求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师边说边出示图片)
七、布置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2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佛山市三水区乐平南边小学张艳容
教案背景: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15课,这个单元是围绕“珍爱我们的家园”这个主题,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让学生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稿。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无比的眷顾和真挚的情感。
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他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深化主题,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
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批注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西雅图的资料(图片、文字背景)
2、收集并实地查看当地的土地资源、植被利用情况。
3、采访身边的人对如何对待自己的土地的。
4、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质疑课题。
1、谈话:生活中你们了解到你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土地的?(请几个同学讲讲自己收集到的情况)
2、揭示课题,质疑课题: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
3、揭题:“神圣”什么意思?“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背景。
1、学生自由读文,自学生词。
2、出示有关词语检查自学。
3、初步认识印第安人和作者,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出示有关西雅图的资料及历史背景资料)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边读边画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交流归纳:课文先告诉人们这块土地是神圣的;接着,要求人们善待这块神圣的土地,保护好河水,保护好空气,保护好这块土地上的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它。
四、品析文本,初步感悟土地的神圣。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块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每一部分”指什么?(引读第2自然段后出示沙滩、河流等图片)
2、再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第2——3自然段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学生潜心会文,用心感受,动笔批注。
4、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5、指导带着各种心情朗读,读出各自不同的体味。
五、小结:
这就是印第安人美丽的家园,这就是印第安人神圣的土地!人与大地、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他们对土地的深情热爱包含在字里行间,让我们为之动容。
六、作业:熟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入新课。
1、引读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2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份圣洁呢?
二、品读语句感悟“神圣”。
1、自由读文章第4~8自然段,思考: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要求白人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多读读这些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和体会。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动笔在文中做批注。
3、分板块交流归纳:
(1)善待河水
理解句子:①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联系实际,说说河水对人类的贡献。
想象:如果没有了河,没有了水,人类怎么生活?(出示有关资料)
②溪流河川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体会印第安人对河流的热爱与感恩。)
练习感情朗读这两个句子。
(2)照管空气
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
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联系生活感受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学生畅谈对其他句的理解,体会印第安人对空气的热爱与感恩。
指导朗读第6、7自然段,读出长者教诲的语气。
(3)照顾动物
理解:如果所有的动物都将死去,人类也会灭亡。
讨论:动物与人类是什么关系?是人类主宰动物,还是人类与动物休戚相关?动物的灾难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灾难?
联系实际举出有关事例,出示收集的资料,深入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情朗读第8自然段。
4、文中哪一句直接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自由读最后三段课文。重点理解①“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体会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两者兴则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②“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人类不能因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2、指导感情朗读最后几个自然段,读出对土地深沉的爱,充满力量感。
四、回归整体,了解写法。
1、了解全文结构特点。
2、体会文章表达特色。
找出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明确: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深化文章主题。
五、全文总结。
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人酋长这动人心弦的演说,他为我们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流、空气、动物之间血肉的关系,表达了他们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也时刻警示我们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
六、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了解自己家乡的土地及身边的资源,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反思:朗读和感悟是贯穿全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从朗读的层次而言,初读时,主要是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品读时,就要在品析、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西雅图饱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从文章结构而言,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层面的情感引领。课文一开始,再现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字里行间充满温磬,因此朗读基调应平和,侧重表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接着,从河水、空气、动物三个方面表现了这片土地对我们无私的付出,同时又强烈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应体现一个长者教诲的语气;最后作者再次表达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以及保护土地的决心,应充满力量感。从感悟的层次而言,从初步感知到深入文本去感悟土地的神圣,悟出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悟出无比眷恋的感情。
第3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课前,老师和同学们有过短暂的接触,但老师已经喜欢上我们班的同学了,猜猜为什么?(生)师:真是心有灵犀呀。自信、大方、善于思考、乐于表达的的孩子应该是所有老师都喜欢的。老师相信这节课同学们都能做最棒的自己,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收获!可以上课了吗?上课!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我们通常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土地?()的土地,而作者却用“神圣”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神圣一词的?(极为崇高、庄严)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能够理解而且会用,真好。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想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收获。请拿出预习卡。
2.订正:同桌交换,大屏幕
第4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课前准备
了解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的状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神圣”
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圣”
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
第5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新课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组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因此这篇文章也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本篇课文虽是本组课文中的第三篇,但它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将人类由保护地球,维护生态平衡上升到了保护环境,爱我家园这样一个角度,更加有力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文章的语言优美,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也是前两篇文章所不能及的。
二.教学目的的确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应该体现一种三维性。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目标的确立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语
第6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北城东园小学
王秀玉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的河流、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构段方式,首先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接着用感情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并嘱咐要从河水、空气、和动物三个方面来善待这片土地。最后进一步阐述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体。
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点,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