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诗情画意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06 07:13: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一的诗情画意(网友来稿)

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郭素青

在汉语中,数词“一”是笔画最少,最简单,孩子们最早认识,最先学会写的字。这普普通通的“一”字,在古今善于用字的诗人笔下,简直是一根魔棒,在不同的诗句里,为我们描绘出不同的诗情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绝句是我们在幼儿园就熟读能诵的。黄、白、翠、青,色彩艳丽;鹂鸣、鹭飞,境界优美;两个黄鹂,声音清脆;一行白鹭,诗意清雅。“一行”你想象一下,是不是几只白鹭用自己的躯体在青天拼成的抒情诗句?但它是动态的,转瞬即逝。简单的一个数词,搭配上一个“行”这个量词,用在这样的诗句里就有了这么美丽的诗情画意。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的《凉洲词》),这里的 “一片”也不过是简单的数词加量词,但是前者凝集着诗人真挚的情意;后者由于“万仞山“的衬托,塞外荒凉冷落浮于眼前。

“一”有“早”的内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是齐己《早梅》的诗句,用“一”还是用“数”,就象“推敲”一样传为佳话。书中曾有记载:“五代僧齐己,善于风雅。郑谷任袁,齐已一日携所为诗往渴之中有《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为佳”。齐已跃然叩地设拜。”

有时候“一”有副词“全”和形容词“满”的意思。比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中的“一”就是“全”的意思;《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句中的“一”就是“满”的意思。

著名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一”则同时兼有“全”和“满”两个意思。但如果把诗句写为“满江春水向东流”或“全江春水向东流”则意境全无。大概“一”字简洁明了,而愁怨深重绵长之故,“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读起来朗朗清晰,诗句也洒脱优美,回味无穷,给人悲情享受。

现代诗人余光中就曾把浓重的乡愁寄托在“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弯”海峡,这里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在给我们强烈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一”还可作形容词“一样”用。“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是。一个“一”字把水天相接的开阔景色描绘毕只现。

“一”字还可作助词,用来加强语气。如杜甫的《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对比何等强烈!

“一唱雄鸡天下白”,意思是公鸡一叫天下就亮。这里的“一”有关联词“一……就…..”的作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中的“一”也是这种用法。

在古诗文中“一”还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如李白的〈〈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饮”和“三百杯”相衬,写出了李白狂饮为乐的豪放情怀。

“一”还可以叠用在动词前作状语。我们熟知的“一一列举”“一一叙说”中的“一一”即是。在古诗文中,“一”的叠用不仅可传情,还可描摹动态。李白《长干行》“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一句中“一一”就是“行迹一个一个”都长出了绿苔,写出对远行之人深深的思念。宋代周邦彦的《苏慕遮》“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一”描摹风吹荷花,一颠一颠的姿态,可谓传神细腻,成千古名句。

诗人们还将“一”字在一句诗中反复使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把野草一年一度生长枯黄的自然现象,写成了千古传颂的名句。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一步一远兮足难移”,这“一步一远”把难舍难离之的情景写得情深意浓。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忘怀。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一”和相邻的基数连用,表示概数。“池上碧台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两声”写出了黄鹂在叶底隐隐约约的鸣叫声,那情那景,非常逼真!出晏殊的(晰地让读者看到了荷叶之形态,周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数词经常同量词组合,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不直接和名词组合,而在文言格式和成语中,数词常常直接修饰名词。如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王士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口技〉〉“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向已”, 这些文句中间省略了量词,读起来利索,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美。

《湖心亭看雪》是描写西湖雪景的绝唱,最为人称道的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以。”此处的“一”的使用有可赏玩之处:“一”跟边的词语搭配,形象生动,意境纯美,又有独特韵味,显露作者的性情与才华。这里“一”是博大,“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在浩浩莽莽中我们感受到宇宙的大气;“一”是渺小,“一痕”“一点”“一芥”之“一”,让人感觉在这个浑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和物不过是渺如沧海一粟;“一”是简约,寥寥数笔就勾勒出雪景中景物的特点,给人一种依稀恍惚似有若无之感;“一”是和谐,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一”还是寂寞,天地间万物在这茫茫的雪夜仅剩下“一痕”“一芥”“一点”,让人顿生孤独寂寞之感。从“一”中可以窥见作者的孤寂伤感的情怀。

“一”是如此简单,如此普通,如此平易,但只因用得恰到好处,却又如此魅力无限。真可谓只着“一“字,境界全出

虽然古今有别,但“一”字的魅力却撩拨着古今人的思绪,让我们在平常的字体和诗情画意中留恋忘返。

作者邮箱: guosuqing2876@sina.com

第2篇: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

——中国水墨动画风格赏析

电子工程学院09211065 肖傲

这学期,老师在课堂重点剖析了剪纸动画、偶形动画、三维动画、水墨动画等,其中我唯独钟爱水墨动画,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学过国画的原因吧,再加上古代诗词的陶冶,那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常常令我着迷。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它突破了传统动画片线条结构惯用的单线平涂,运用了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使动画的各种造型具有水墨特色,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动画界新的审美领域,同时使水墨绘画艺术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和其他形式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是没有边线的,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也是一首流水潺潺的抒情诗。水墨的晕染特征有表达意境之美的优势,它营造出中国画深远的意境,创造了“梦幻仙境般”的艺术美学。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小蝌蚪找妈妈》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1960出品。

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山水情》,相较之的作品已趋于完美,因为它将山水的意境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影片主要描述的是摘要:—位神秘出现,又神秘离去的老琴师,他不幸晕倒在渡口,幸遇小渔童相救,悉心照料,老琴师无以回报,见渔童弹琴似乎颇有天分,就教之以琴。接下来展开的画面是漂亮的山水,闲暇之中,看老鹰飞过,浪花卷起,似乎隐藏着不安。江对面若隐若现的山河,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渔童,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渔童为老琴师弹琴相送。全片重在山水的表现,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这部动画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是深邃、悠远的韵味美和登峰造极的意境美,加上古琴的浑厚音色,让人心旷神怡,从而演绎了一个旷世知音的动画。

影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相当和谐的结合,对于人物不占重要地位的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突破和提高。摄影师打破前三部传统逐格拍摄手法,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在处理师徒离别的影片高潮戏时,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这部仅18分钟的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那云气缭绕的山,那烟雾朦朦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同时,与之紧密揉合的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一、意境的解读

意境是什么?以通常的说法摘要:意境就是情景的结合,或叫“情景交融”。尽管某些人在口头上,把“意境”作为广泛地解释,而从欣赏的实际经验或创作实践方面来看,“意境”确有其非凡性能和非凡概念。一般来说,艺术是作者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表现,但由于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体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性能效果。有的重抒情、有的重“境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丝丝扣入人心、有的以空间的景物来感人、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因此,意境有它自己的性能和特征,意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表现,也就是艺术具有一个空间的境象。这个空间境象,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的表现出来,也能间接的引人对它的联想。所以当人们感受到一幅画或一首诗有意境时,便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或宁静的,或开朗的,或壮丽宏伟的等等空间感觉,仿佛自己亲临于大自然之中一样。可以说,意境的特征,主要是依据空间境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二、水墨动画创造意境的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

画和诗都追求意境,意境和诗画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摘要:诗产生意,画产生境。诗和意是主观情感,画和境是客观的景象。主客观契合,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有意。如诗句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描写,将对美景短暂的留恋和珍惜表现的淋漓尽致,黄昏下暖和的斜阳映照着一种凄婉、忧伤、悲凉的情景,诗人的瞬间感受留在了心底笔尖,这种色彩烘托的视觉图像已形成了画面的意境。

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演绎的动画片《山水情》布满了中国式的美丽前味,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国的方式表现。客观上展现了文化的传承精神,更是体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整部作品将笔墨情趣和美丽的诗境融进了每一画面里,通过绘画性的水墨,表现了江水烟雾蒙蒙,山峦云起缭绕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让人完全沉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三、水墨动画意境的审美特征

意境作为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它具有审美特征。水墨动画将水墨技法和电影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个“活”的流动的画面,《山水情》中揉合了各种现代动画手法,充分发挥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创作出中外艺术史上独具中国特色的意境之说,具体来说它体现在三个方面摘要:

(一)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唐代刘禹锡说的“境生象外”,指出了意境所具有“象”(实)和“境”(虚)的两个层面。虚和实,是中国绘画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包括隐现、藏露、浓淡、黑白的对立统一。它显示山川万物的阴阳变化及创作主体的独特感受,虚实相生,意味无穷。虚,指笔线不到的空白处;实,指有笔墨有物象的实部。水墨画往往简单勾绘甚至干脆省略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以虚衬实,凸现主体,拓展画面意境,增强表现效果。《山水情》中用“半边”构图和空处留自展现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用“梅花点瓣”式的笔触浓浓的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和墨的“黑韵”交融在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从而形成一个意中之境的艺术空间。

(二)民族音乐的朦胧美

在音乐中,我们经常会心得到一种朦胧美,因为音乐的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当音乐响起时,音乐之声到底描写的是山还是水,是青松还是翠竹,欣赏者不可能有具体的形象感受,正是在一片朦胧之中,在说不清楚美在何处的沉醉之中,才感受到了意境美的存在。

中国水墨动画的一大特色就是民族音乐的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音乐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乐记》中记载摘要:“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古人认为摘要:“音乐达天地之和而和人之气相接”。《山水情》中笛声、风声、水声、雁声、鹰声、等天籁之音和悠扬琴音遥相呼应而形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久久不绝于耳,尤其是琴艺的升华为影片创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心灵和自然浑然一体的境界。

(三)深邃悠远的韵味美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山水情》中老琴师和小渔童惜别,倾吐对人生的赞美和祝福,老琴师便消失在茫茫山野。然而,老鹰、孤雁、江流这一意象的出现,将观者引向了更为广阔的、丰富的间接意象,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离别场面,而且深切感受到离别之情的深远,正是直接意象中所引发的间接意象,构成了画面的意境,并在意境中产生了一种韵味,离别的痛苦、友谊的深厚,一切都在这韵味之中。意境就是如此简单而真实,其中的韵味却是抽象、妙不可言的。

四、结语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现实的层面来看,水墨动画无疑是中国动画电影里一朵璀璨的奇葩,《山水情》是我国动画片当之无愧的精品,它是中国艺术家在“西洋卡通”领域里追求自己民族化道路上攀登的一个高峰。曾有国际评论家这样评论说摘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之所以中国动画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和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中国水墨动画呈现出了东方美学精神及以特有的哲学思想,使动画本身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中国气息。

水墨动画的非凡性以及创作本意,决定了意境的创造成了,整部影片最吸引人的亮点。故事情节已不再是主旋律,好在看似简单的水墨动画除了承担电影的一般元素外,还隐藏着一些中华民族性的艺术语言,平衡了画面的矛盾。尽管如此,面对“西洋卡通”铺天盖地的冲击,水墨动画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境地。最终因为过于追求艺术境界而静静失去了它的辉煌,它留给观众和创作者深远的思索,我们共同期待经典艺术的回归。

感谢唐老师这学期带领我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作品,您的深入讲解都让我体会到动画并不仅仅只是我们童年的回忆,其实它一样可以有深刻的内涵,就像宫崎骏作品中那种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还有《埃及王子》中那种对沉重历史的诠释,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的,而老师您教会我从另一个高度去欣赏一部作品,谢谢唐老师,也希望今后还能在您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下载一的诗情画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的诗情画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