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06 07:12: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对于磁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能够说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名称。

〔2〕能判断两个磁极接近,什么情况相互排斥,什么情况相互吸引。说出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铁粉盒,小条磁,没有标识的大条磁,大头针,塑料盘,实验记录单,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大条磁、回形针(或大头针)、铁架台、棉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 出示各类磁铁。

观察教学用的条形磁铁,表面涂了什么颜色? 上面标了什么字母?明白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吗?

观察交流。

了解学生前概念水平,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利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悬挂磁铁。

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

2、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磁铁一端总是指南。

在实际观察中总结发现规律。

三、认识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

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

2、思考: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

3、请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建议用小车代替悬挂的方式进行实验。

4、附表:二块磁铁靠近的结果

1、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 分组实验:每种方法都实验3次以上,把结果记入下表。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亲历探究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思。

表格有助于学生梳理、表达。

四、扩展延伸:磁悬浮列车

1、课件:磁悬浮列车

2、(出示断裂的磁铁)老师昨天一不小心把一块磁铁摔断了。摔断的磁铁(其中一块)还剩下几个磁极呢?

3、课外收集:日常生活中应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有关资料。下次交流。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学生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铁,感知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不同形状的磁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学生表述探索结果。

3、小结: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三、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

1、启发学生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四、让磁铁浮起来。

1、设置疑问: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

2、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学生自由探索。

3、学生操讨论:是什么原因使磁铁浮起来的?

活动结束

观看磁悬浮列车录象、磁悬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扩大学生的视野。

第2篇: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探究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针对某些教学问题进行探索,在探索中相互交流与质疑,从而了解彼此的想法,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

根据以上理念,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并以螺旋式上升的问题为载体,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具等教学材料,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再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最终达到意义上的建构。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STS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背景下学习科学知识,并在尝试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科学核心概念。

二、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第三节课的内容。该节内容以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钢珠的方式,引出磁铁磁力大小不同这一话题,从而引出磁极的概念,进而再对磁铁两极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研究,是在前一节学习了“磁铁有磁性”这一知识点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探究与延伸,同时也为接下来即将学习的“磁极的相互作用”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等知识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材最后由不同组结果的不统一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为下节课磁极的确定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了铺垫,这样安排循序渐进,不仅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统一,而且很好地展现了小学科学教育与建构主义的统一性。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起点上来看,磁铁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生活用具,学生基本都知道磁铁是用来吸引铁类的物质,但对于磁铁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它到底具有怎样的性质等,学生还是比较模糊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以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对磁铁的磁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而从认知思维起点上来看,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其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的思维已初步建立起逻辑性与延续性,加上本节课磁铁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以视觉媒体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浓郁的课堂气氛中构建知识体系,最终达到意义上的建构。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1.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并且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

2.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六、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研讨法,辅以多媒体展示与合作交流。

七、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八、课前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小钢珠,没有标志的磁铁,回形针。

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

九、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小朋友们,首先老师想请大家来玩一个小游戏:每组同学的桌上都有一个小弹珠和一块磁铁,待会儿请每位同学拿着小弹珠在磁铁上方0.5厘米的地方保持相等的距离从磁铁的这边移到磁铁的另一端(边讲解边演示),感觉下你的手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活动】„„(按照提示的步骤进行相关的实验。)

【学生交流】„„(感觉到的力量不一样。)

【提问】为什么会感觉到不同的力量呢?

【学生回答】„„(引导说出磁铁上不同地方的磁力不一样。)

【再问】哦,磁铁不同地方的磁力不一样。那么,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会比较大,什么地方的磁力会比较小呢?

【学生思考】„„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究下磁铁上到底什么地方的磁力会比较大吧。

(二)层层递进、探索新知

【追问】如果,你要研究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磁铁上哪个地方的磁力比较大呢?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在磁铁上的不同地方分别挂回形针,哪个地方挂的回形针个数比较多,哪个地方的磁力就比较大。)

【肯定】非常好。那么你怎么知道你测的是磁铁的哪个点呢?

【学生回答】„„(做标记。)

【讲述】恩,我们可以先给我们要测的地方做上标记,这样呢能更加方便地进行实验。请大家翻开书本P69,我们按照书本上的划分方法将我们桌上的磁铁分别标上A、B、C、D、E的标记(边讲解边板书),然后怎么做?

【学生交流】„„(分别在A、B、C、D、E上挂回形针,看哪点挂的回形针多,哪点挂得少。)

【追问】那这么多回形针怎么挂呢?

【学生回答】„„(先挂一个,其余的再挂到第一个回形针上,就像书上一样。)

【统一】为了使我们的实验效果更好,我们一个点一个点来进行实验:首先我们来测出A点能挂多少个回形针,实验完了,我们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测B点挂的回形针数量,完了同样写下来,最后再测C点、D点和E点。

【确认】清楚这步骤么?

【学生齐答】„„(清楚了。)

【重复】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再给大家讲一下这实验步骤。

【学生重复】„„

【提问】回形针的数量多少能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哪个地方挂的回形针多,说明哪个地方的磁力就强;哪个地方挂的回形针少,说明哪个地方的磁力就小。)

【要求】非常好。现在呢就请各小组进行实验,然后将你们组的结果填写在作业本第38页的活动记录中,同时,请你们得出相应的结论。

【学生活动】„„(根据相关步骤,进行磁铁磁力大小测量的实验,同时将结果写在作业本上相应位置,并得出结论。)

【汇报交流】„„

【定义】我们把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板书:磁极。)

【提问】那么磁铁上有几个磁极?

【学生齐答】„„(两个。)

【设疑】刚才我们研究是条形的磁铁,条形磁铁的磁极在它的两端。那么像这种蹄形的磁铁,它的磁极又在哪里呢? 是不是也在它的两端呢?

【学生思考】„„

【讲述】好,接下来,谢老师就按照刚才同学们的做法来演示探究下蹄形磁铁的磁极到底在哪儿。

【演示】根据刚才的步骤进行演示实验:分别在蹄形磁铁的两端及中间取三个点,然后进行吸引回形针的实验,统计出分别挂的回形针数量,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提问】蹄形磁铁的磁极在哪儿?

【学生齐答】„„(在它的两端。)

【定义】磁铁的这两个磁极呢,我们就把它们统称为磁铁的两极(板书课题:磁铁的两极)。我们接下来就来瞧瞧磁铁的两极都有哪些性质。

【疑问】如果我们将磁铁的两个磁极相互靠近,会有什么现象呢?

【实验】请你的两只小手分别握一个磁铁,然后将磁铁相互靠近,看看,我们的小手会有什么感觉(边讲解边演示。)。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好像有一种力量让它们马上接近;中间有一股力量往两边推。)

【定义】刚才有同学说,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会马上接近,也有同学说,会往两边推。那么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往一块吸的情况,我们叫它们相互吸引;往两边推的情况,我们叫它们相互排斥。

【提问】所以两个磁极相互接近,可能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两种。可能相互吸引,可能相互排斥。)

【再问】那么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

【学生齐答】„„(不能。)【追问】为什么?

【学生交流】„„(因为我们不知道各个磁极的名称。)

【疑问】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思考】„„(可以做标记。)

【肯定】对。我们可以用字母给他们做标记。

【讲述】请在一个磁铁上标上A、B,在另外一个磁铁上标上C、D(边讲解边利用多媒体辅助)。

【引导】那么B与C相互接近,有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回答】„„(相互吸引;相互排斥。)

【讲述】待会儿看看B与C接近,到底是相互吸引呢还是相互排斥。完了后再将A与C、B与D、A与D相互接近,看看他们彼此间分别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要求】请你边实验,边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将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交流汇报】„„

【提问】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学生齐答】„„(不相同。)

【再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标记字母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追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标记统一呢?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继续研究吧

(三)知识检测,巩固要点

主要以完成课堂作业本为主,可适当精选一两个题目来进行巩固。

十、板书设计

第3篇: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思路

因为磁铁是学生既熟悉又特别感兴趣的一种物质,所以本课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以活动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能力为主,突出过程。学生自己动手,获得新知识,明确磁铁的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课文安排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钟村镇屏山小学 陈少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2)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磁铁两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学生前课已初步认识了磁铁具有吸引铁一类物体的性质(即磁性)、磁铁有两个磁极、两端的磁性最强等知识。本课继续指导学生探究磁铁的两极,认识磁铁指南北方向的性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磁铁的两极》为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对于磁铁,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有两级,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教室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去发现问题、提出对问题的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特别是实验课比较感兴趣。对于磁铁,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想象、善于探究、善于合作,如能科学的引导,他们定能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