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从黄葛树到黄葛树抒情散文
从黄葛树到黄葛树抒情散文
汽车在村道上转过最后一个坳口,我终于看见了那两棵硕大的黄葛树,张开垂云大翼,欲飞。
在风里,树叶的背面宛如颤动的羽毛,将树影背后的莽莽林海点染出一堆堆雪沫。如果风再大一点,它们就会把褐色的山岳硬提到空中,去堵住那个流泻阴云的缺口……这是在龙泉驿区茶店镇民主村八组的村头,位于龙泉山中段的凹地,海拔700米左右。两棵树不像携手的情侣,倒更像是两位绿林好汉,猛回头,盯了我一眼!
由于此地划入龙泉驿城市森林公园区域内,在此居住了三四百年的二百多号村民,已迁徙至几十公里之外的西河镇。村道在两棵黄葛树之间逶迤而前,右侧原有三百余米长的民居,俗称“半边街”,已经全部拆除,推土机将房基下褐色的土壤深翻出来,夹有很多新鲜的树根,青筋暴起,儿臂一般粗细,更有龙蛇的造像。陪同我前来的护林员是本地人,为我梳理了一番“地名学知识”:1949年后,本地名上游村;1980年才集资修通了连接茶店镇的小公路,那时改名为白石沟村;2007年与民主村合并后,方有今名。我问白石沟在哪里?他大手一挥:“就在右侧山坡后,那里有一条沟……”我估计,白石沟恐怕才是此地最早使用的名字。
如今,炊烟飘拂了几百年的半边街,陷入了一种奇特的静谧。斑鸠、画眉、麻雀用绿色的啼叫,渐次把错落的山野推向山腰一线的`柏树、巨桉、核桃、杨柳、香樟、青冈、毛竹……山踝是密不透风的桃林,桃花怒放,嗡嗡作响,就仿佛火柴在擦皮上的舞蹈,发出花的叫声。置身其中,才发现是十万只蜜蜂振翅的大合唱。
看到一辆火三轮在黄葛树下停着,我赶紧靠上去。车主是本地唯一的居民,夫妻俩六十来岁了,“这里的村民毛姓、谢姓是两大族,我姓谢,住在山坡上。为啥子不走?我们舍不得走!”车厢里的老人直起腰杆对我说。她伸手一指黄葛树,我看到她的手杆,比黄葛树的气根,还要沧桑。
左侧的树高约16米,胸径逾1.4米,雄踞在一排石头栏杆之上。粗大的气根锚一般将条石紧紧包裹后,再插入堡坎下的土壤。也就是说,树的三分之二根系都是悬空的,它的树冠直径至少有20米,在距离地面三四米之处,可以看到横枝的断口。老人对我说:“这棵树没有空心,几十年前突然断了,那天无风无雨的,就这么断了,哗啦落地,半边街的村民都吓了一大跳。”
不久,黄葛树下的老民房就发生了火灾,幸好救火及时,没有酿成大灾。从此之后,老人们就谆谆告诫后人:绝对不能去触动这棵黄葛树。这些话,年轻人是半信半疑的,但眼见它枝繁叶茂,顶天立地,树下既是人们小坐歇息之地,也是村里的一个聚会场所。哪个还敢在此撒野呢?!
几十年前,逐渐有外村的人,来到黄葛树前“拜保保”。“拜保保”或“拜干亲”,就是认义父与义母,是民间的保育习俗。在北方叫“认干爹”,“认干妈”;在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俗称“拜过房爷、过房娘”。婴儿时期拜认的干亲可能是永久性的,终身维持这种关系;也有可能是临时性的,多则三五年,少则匆匆一晤,从此各不相干。“拜干亲”的对象有的是人,有的是物。
半边街的最早居民是湖广填四川的汉族人,干爹称为“保保”,干妈称为“保娘”。一般是小孩子的世伯、世叔来当,以增进两家之间的感情。也有选择乞丐、不认识的路人,来充当“保保”的。
拜大树为“保保”,无疑是本地民俗活化石。为大树上香“挂红”,娃娃的父母相信,古树参天,根深叶茂,福荫极广,一旦拜了“保保”,就能保佑娃娃无病无灾,长命百岁。虔诚者还要请神婆算一算大树“愿不愿”收纳,若愿意,选黄道吉日上供焚香,三拜九叩地行大礼,才算结上了“人树干亲”。最后还得给孩子取一个有枝有叶的名字。由于此俗相沿甚久,故龙泉驿区内不少古树,大多儿孙满堂,拥有许多在世的或离世的干儿子、干女儿,而他们当中不少人就叫树青、树茂、树荣、树寿、树生,以及树美、树秀、树芳、树英这类名字,渴望人与树同寿。
我来到这棵编号为“名木古树14号”的黄葛树外侧坡下,看到树洞里,赫然放着一尊镀金的弥勒佛像,还有蜡烛、香头。这就是说,以大树为庙宇,弥勒安卧其中,龙泉山岳就是一个人树和睦、天地祥和的坛场。
再看看另外一棵编号为“名木古树15号”的黄葛树,树干略细一些,也达到一米多,树龄在四百年左右,雄姿英发,毫无老态。它们彼此呵护,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山里山外的风云……从黄葛树到黄葛树,那种蔓延在蜀地的坚韧与顽强,得到了最为圆满的演绎。
我不禁想起《庄子》里的“无用之用”。山中树木因为有用而招致砍伐;油脂因为可以起火而被用来燃烧;桂皮可以食用,于是被砍伐;树漆有用而招人割取。所以,人们都知道有用之物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之物的用处。在我看来,树活着,就是最大的存在。树存在的本身就是它最大的用途。这一结论未必需要哲学家来总结,半边街的村民用几百年的细腻时光,一直佐证了人与树心心相印的命运。
距离14号黄葛树不远处,孤零零屹立着一棵大树,高约八九米。我一问,再问,林业员承认自己也没有搞清楚名字,大概是“蚊子树”。这其实是蚊母树的别称。相传此树所结果实熟,蚊自中出,故名。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云:“南中又有蚊子树,实类枇杷,熟则自裂,蚊尽出而空壳矣。”蜀汉三国的“南中”区域,指的是川南、滇北、黔西的广大地区。
我想,那些迁徙到异地的村民,也许每年会回到故乡寻觅。房子没有了,古井没有了,土地退耕还林了,沟渠田坎没有了,这两棵黄葛树还屹立在村口,那是他们梦中的消息树。
第2篇:黄葛树和速生杨
黄葛树和速生杨
有人在村口种下了一棵黄葛树,还有一棵速生杨。
黄葛树很粗壮,主干有人的胳膊那么粗,所有的枝叶都被人们斩下,只留下了几个主要的桠杈,光秃秃的就像孩子们玩的弹弓。
比起黄葛树,速生杨就显得太纤细了,虽然和黄葛树一般高,但是枝干只有酒杯大小,顶着一簇稀疏的`枝叶,显得十分挺秀。
在所有树木之中,速生杨一向以长得快知名。他对黄葛树说:“老兄,咱们比一比谁长得快吧!”
黄葛树摇了摇头,说:“咱们还是先把根扎得深一点儿吧,这样才站得稳。”
“不,我要使劲儿往天上长,超过你!”
于是,他们俩一个使劲儿往天上长,一个使劲儿往地里钻。
第二年春天,黄葛树发芽了,稀稀拉拉的几簇枝叶掩不住光秃秃的枝干,就像一个结实的壮汉,可惜秃了顶,一点儿也不见长高。再看那棵速生杨,长得可欢啦。虽然还是很苗条,但枝叶茂密,树梢高过了黄葛树。
速生杨得意地对黄葛树说:“怎么样,我现在比你高了吧?”
黄葛树点点头,诚恳地说:“老弟,你还是长得慢一点儿吧,这样才结实,禁得起风雨。”
速生杨不屑一顾,说:“哼,你这是嫉妒我长得快。等着瞧吧,要不了几年,我就可以比你长得更壮,到时候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于是,他们俩一个飞快地生长着,一个慢慢地生长着。
过了几年,速生杨果然长得高大茂密,不但树冠比黄葛树高,连树干也比黄葛树大。黄葛树抬起头看了看速生杨,担心地说:“老弟,你要小心,万一来了暴风雨……”可速生杨高昂着头,理也不理黄葛树。
谁也没有料到,到了夏天,这个村子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狂风暴雨,速生杨被拦腰刮断,而黄葛树却安然无恙。
看着奄奄一息的速生杨,黄葛树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根扎得深,才站得稳,干长得慢,才长得结实。你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第3篇:校园的黄葛树作文
校园的黄葛树作文
要说我们学校最美的风景,当然是黄葛树,它躯干粗壮,树冠硕大,呈磨菇状,像把巨伞。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变换着不同的美。
春姑娘是一位魔术高手,她吹了一囗气,万物就开始苏醒,小草探出了头,许多花都竞相开放,好像饱账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香气随风四溢,十分诱人。只要你从黄葛树下走过,浓郁的香味足以让你驻足流连,连蜜蜂和蝴蝶也过来凑热闹。不过,春天的黄葛树却要开始落叶了。一片片金灿灿的叶子翩翩起舞,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地毯。
每当夏叔叔风风火火地赶来时,我和小伙伴们早已躲到黄葛树下纳凉了。初夏黄葛树的叶子一个劲儿地冒出来了,嫩绿嫩绿的,十分可爱。盛夏时,那些小小的叶子就变成了深绿色的,十分茂盛,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一点缝隙也没有,黄葛树如同一把巨大的遮阳伞,给我们遮太阳,我们享受着这片刻清凉,
第4篇:黄葛树下有我家教案
黄葛树下有我家
一、教学内容:
歌曲《黄葛树下有我家》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学习黄葛树坚韧、顽强、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 活的态度。
2、八分音符节奏的巩固,前八后十六节奏的学习及掌握
3、在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根据家乡的特色,特产,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重、难点
1、前八后十六节奏的学习
2、用家乡特色创编歌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教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课件:参观磁器口
老师:今天我将带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我们重庆有名的古镇,瞧,这是什么地方?
学生:磁器口
老师:古镇磁器口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陪伴她多年的嘉陵江的滔滔江水和那一棵棵高大、顽 强的黄葛树。黄葛树是我们重庆的市树。瞧,不管是在陡峭的山坡,还是悬崖峭壁,它都能 长出茂盛的枝叶。我们常常看
第5篇:黄桷树还是黄葛树?
黄桷树还是黄葛树?
朱兆瑞
黄桷树是重庆的市树,是川渝一带特有的树种,其他地方很难见到它的身影。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无论多么贫瘠的地壤,其至乱石隙中,都能植根其中,茁壮成长;雷殛兵燹,也不能将它摧毁。它又有一种奉献精神,炎炎夏日里,总能给人以一片清凉的浓荫。它盘根虬枝,树冠如盖,造型十分美丽,是巴渝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山城人民粗犷、豪爽性格的象征。
在山城,有许多以“黄桷”命名的地名:黄桷垭、黄桷坪、黄桷渡、黄桷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桷”字普通话读如“决”,而重庆方言读如“葛”,于是,近来就不断有人提出,要把这些地名改成“黄葛渡”等等,实在是大可不必。
确实有前朝人这么改动过,一位是南宋末年的重庆知府余玠,另一位是清乾隆年间巴县知府王尔鉴,他们都写过歌咏“黄葛晚渡”(旧时巴渝十二景之一)
第6篇:难忘的那株黄葛树散文
难忘的那株黄葛树散文(共12篇)由网友 “咕咕呱”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难忘的那株黄葛树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难忘的那株黄葛树散文
难忘的那株黄葛树散文
新年伊始,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村。据有关资料记载:自古以来就有生命超过百岁的老人。全屯515人,百岁多达7人。是国际"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200多倍。是世界五个长寿之乡之一,中国人瑞圣地。它是一个令人神往,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巴马优质的环境质量对许多疾病具有神奇的疗效。在巴马生活的人们健康长寿,不断演绎着人类生命奇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先生赞誉为“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我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在巴马县最有名的长寿村、坡月、百魔屯这三个地方分别小住了一段日子,那种快乐高兴劲就别提了。
回武陵源的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