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名师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28 07:12: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最后的常春藤叶》名师教案设计

一、目标导航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二、相关链接

1、介绍作者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和《麦琪的礼物》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2、知识卡片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法国 莫泊桑 《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俄国 契诃夫 《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美国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三、重点字词掌握

苔藓xiǎn扶弱济困jì 掺酒chān 出殡bìn

瞥 见piē蹑手蹑脚niè 昵称nì 狭窄zhǎi

窗 槛jiàn瞅一眼chǒu 一筹莫展

四、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找出小说的三要素各是什么?

环境:

人物:

情节:

2、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给文章划分层次。

五、文本研习

1、请根据文章中有关内容,说说贝尔曼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先找出文章集中描写贝尔曼的地方,读一读,再谈看法。

2、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3、作品的第30节,老贝尔曼是个失意的人,作画40年也没有什么成就,“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你认为他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是杰作?为什么?

六、课外小练笔

老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一人画了这最后一片叶子,但文章当中却没有描写。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用300左右的文字把这一情节描述出来。

要求:

1、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2、要有适当的细节描写

第2篇:《最后的常春藤叶》名师教案设计范文

《最后的常春藤叶》名师教案设计范文

一、 目标导航

1、 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2、 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二、相关链接

1、 介绍作者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和《麦琪的礼物》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2、知识卡片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法国 莫泊桑 《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俄国 契诃夫 《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美国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三、重点字词掌握

苔藓xiǎn扶弱济困jì 掺酒chān 出殡bìn

瞥 见piē蹑手蹑脚niè 昵称nì 狭窄zhǎi

窗 槛jiàn瞅一眼chǒu 一筹莫展

四、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找出小说的三要素各是什么?

环境:

人物:

情节:

2、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给文章划分层次。

五、文本研习

1、请根据文章中有关内容,说说贝尔曼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先找出文章集中描写贝尔曼的地方,读一读,再谈看法。

2、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3、作品的第30节,老贝尔曼是个失意的人,作画40年也没有什么成就,“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你认为他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是杰作?为什么?

六、课外小练笔

老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一人画了这最后一片叶子,但文章当中却没有描写。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用300左右的文字把这一情节描述出来。

要求:

1、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2、要有适当的细节描写

第3篇: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案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案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

2.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3.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4.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课时安排

1.5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教 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总结字音、字形、字义

二、课堂教学

(一)导语设计

利用“情景创设法”,多媒体播放《正大综艺》主题曲《爱》:“爱是love,爱是爱心爱是love…..爱能带给你快乐和健康……”生命对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是何其重要,而爱,则是生命中最为温情的存在状态。珍爱生命的人是值得褒奖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

一、温故知新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最后的常春藤叶》。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作者、掌握了字词并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首先,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1、欧·亨利的情况简介。

语言艺术:诙谐幽默、带泪的微笑,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作品、国籍、称号

2、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次要)、情节(4个部分,有时到“高潮”处戛然而止)、环境(自然、社会)。

二、分析人物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这一关键要素。

1、小说中的人物有哪些?

2、这3个人物之中,谁是作者所要描绘的主要人物呢?请你结合小说三要素,围绕你所认为的主人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认为琼珊是主人公

故事复述:住在格林尼治村的青年画家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找出人物内在和外在的鲜明对比,体现贝尔曼作为低层的小人物却有着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

3.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及精巧的结构安排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长春藤叶的意义及文章的主题的把握

2.贝尔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最后结尾情节的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

三.教学设想:

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从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巧妙构思。

四.教学方法:

自主研习为主,辅之以教师引导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 ,美国短篇小说家。他一生穷困潦倒,接触了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范文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体会欧亨利式结局的妙处。

(2)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概括并复述小说的情节。

(2)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3)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情感目标:

(1)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2)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2.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能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三、教学方式:文本研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引出欧亨利。

世界三大短篇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最后的常春藤叶》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

2、.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

4、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6.、通过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面临逆境永不放弃的精神,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触和认识。

重点、难点: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法

学习方法: 设计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品读文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最后的常春藤叶》名师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后的常春藤叶》名师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