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精选散文随笔:夏夜随想
精选散文随笔:夏夜随想
闷热的夏夜,热浪袭人,蚊虫在耳边嗡嗡乱叫,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索性起身走下楼去。
沿街的夜市,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小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川味火锅占据小城半壁江山,空气中弥漫火锅的气味。我过去曾在省城吃过一次热卖火锅,那景象在小城今天晚上重演,要排队等候,人们在看手机、看报刊、下棋、打扑克、在聊天,反正在等候吃火锅。据说吃这种火锅最佳时机,就是在夏天炎热的时候,麻辣火锅伴随光膀子的吃客,杯杯啤酒下肚,火辣辣的、大汗淋漓,十分痛快,吃的是一种状态,吃的是一种感觉。
步行一公里到了河堤。渭河百里生态画廊就在眼前,像关中道的八百里平川一样,它是镶嵌在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生态园内游人如织,健康散步早成小城人家的习惯,或是白发苍苍老人、或是甜蜜情侣、或是情窦初开的小对象、或是花蕾般的儿童,人们牵手挽肘,快乐、幸福全洋溢在脸上。
近处,有《秦腔》戏曲自乐班在叫板,传统戏曲《法门寺》、《周仁回府》唱段精彩不断。曾有人讲,秦腔戏曲为何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主要就是关中大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民生活平顺,吃饱后要消化,吼几声便能传几十里。当然这种夸张无从考证不必赘述。但秦腔词句的精准推敲和戏曲唱段的经典,只有唱了才知道,就像关中厚土,抓一把就是文化,挖一锹就是秦砖汉瓦,就要考古。
远处,激情广场红歌阵阵,曲曲推向高潮,《长征组歌》、《我的祖国》等,引得游人不断加入。一位白发老妇人,手拉二胡,收放自如,据说已近八十高龄,我想这也许是音乐的力量。有人在议论,这些人均已退休,早年有音乐爱好,现自愿结合,说是锻炼身体也好、陶冶情操也好、讴歌时代也好,总之是社会正能量。
迈步走向荷花飘香的池塘,夜钓的人群静悄悄的,随着夜光灯设备,我看到钓友的渔具各具特色。据讲,钓鱼考察的是全神贯注,凝心聚力,动静结合。面对碧波荡漾的池塘和盛开的荷花,我突然想起朱自清月夜观荷塘,想寻找与白天不一样的世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也热了清华园的荷塘。前些年,我在清华一老师的指引下,游览了“荷塘月色”实景,了却了我多年心中神圣的期盼。今夜,我在小城夏夜的热浪中散步,却处处感受的是人们对生活充满的激情。
夏夜是炎热的,过去无空调,多少人家乘凉睡在马路上,如今已无了这光景。健身广场舞人群越来越多,人们乘热浪而练,实际上在寻找过去那种感觉,就像庄户人讲,“人吃辣子图辣呢,羊吃枣刺图轧呢。”没有夏天的热,就无冬天的冷,四季交替循环,给了人间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人类适应自然变化而变化,生活才会愈来愈好。
夏夜是热的,但心静自然凉。阅读总会令人安静,近来我在重读《读者》杂志多年以前的一篇文章《一碗清汤荞麦面》、翻看电影《五朵金花》,依然收获思考和感动,那积极向上和干净的场面,时常鼓舞着我。
踏上回家的路,躺在床上,空调的微风,使我一阵清凉。手机微信朋友圈又热闹了,明天的生活,从现在又开始了。
夏夜,注定是无眠的夜。
第2篇:第一夏夜散文随笔
第一夏夜散文随笔
梦如长江水,思君度经年。
——题记
领一更风雪,涉一程山水。不问你温润如玉的心田是否愿意收纳一片来自朔北的枫叶,我带着十年的春秋已经悄悄的落到你的身旁,不言不语。
我不是你的水乡,你却是我的江南。未曾生长在水乡的我,却有着一份江南特有的痴缠,像雨一样,迷恋着某一片天空,迷恋着某一片大地,迷恋着某一个屋檐下的佳人。每逢下雨天,我都会像个看见糖果的孩子,雀跃欢呼,释放内心的欢喜。世间是繁华的.,同时也是满含灰尘的,时间过得久了,不仅浩然乾坤觉得疲惫,就连渺小的我也需要雨水的洗涤。悲也好,欢也罢,雨水总是能给我带来一份闲适、一份静谧,一份凄美、一份恬淡。也许,我就是为雨而生,但偏偏雨却不是为我而等。故乡的大漠,故乡的长河,终不是我宿栖的场所,所以我化名雨后七月,在干旱的故乡,在豪放的西北,给夕阳一份期许,给青春一份婉约,给未来一份诗意。
提起江南,又有多少人不心头一触?“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是江南,“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也是江南。作为一个不称职的词人,在一次又一次剥开自己的心扉,给年少初遇的人和事一份又一份的赤诚之后,我才想起留一份水润给属于我的江南。小桥流水、绿树人家,这是我、也是所有文人的江南,一书一支笔,一琴一墨画,不为花呓语,但顾一倾城。除去名利之外,缺的可能就是一场让人舍去一切的不期而遇。对于文人来说,江南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水乡独有的柔情。换句话说,文人钟意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一断相濡以沫、至死不渝的爱情。江湖可望,红袖却不易添香。我不敢说所有的文人都有一份这样的钟情和执着,但这份感伤却是所有文人都相通的。我痴缠于江南,就像痴缠于一位姑娘,苏杭也好,邯郸也罢,有这位姑娘的地方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固然不是,但我却甘作一片水乡,沉淀一个清梦,打捞一段沉思,然后把最好的青春留给最美的自己。
在梦中的江南,我还是那个我。某个下雨的黄昏,不撑伞,不披衣,悠然闲适。走过青石板筑成的湖畔,听一曲蛙鸣,掬一泓喜悲,将一份历久弥新留于岁月。抬起头,期盼某一个令人迷津的渡口,是丁香环绕的一船浪漫,会在梦的思绪中,迎来第一位渡江的伊人。一程又一程,一江又一江,把此岸送到彼岸,把彼岸送到此岸。牵一根长线,连接缘分的两段,安排落花与流水的相逢,在最清新的夜晚,共赏一轮让整个江南都能沉醉的皓月。而我,数着星光,给某一个追梦人送去让人他欢喜的四年光阴。
一次缘分解一生,而我借着江南在等。在最向往的异地江南我用我的书笔,写着不被翻看的青春。瀚瀚书海,淼淼尘缘。总有一个故事会像珍珠一样被海边打捞的渔人偶然拾起,然后珍藏。而我正守着这一框的故事等着渔人出海,出海,出海……在某个睡眼朦胧的清晨,转角遇到诵读它的佳人。
第3篇:夕阳随想散文随笔
夕阳随想散文随笔
夕阳随想散文随笔一
每天看到夕阳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傍晚时分,西下的夕阳迸发出万缕金光,横扫大地,光彩夺目,一身灿烂。此时,心中总有一种异常的躁动和不安,浑身热血奔腾,激情澎湃,内心被大自然无与伦比的惊奇和超然物外的力量所震撼,整个生命似乎被流光溢彩的事物神秘地笼罩着,影响着,充盈着,触摸着,指引和感召我去思考、感悟,去寻找一种可以为之朝圣的精神力量。
此时,夕阳娴熟地、井然有序地调整和变幻着自身的色彩结构和光亮的强弱,由金黄逐渐变成绯红,并且以最温柔、优美的姿态和日落黄昏般的速度向地平线步步逼近。它披着满身的落日红,散发着恬静、柔和、温馨、舒适的光辉,朱霞烂漫、红红火火,慰为壮观。
这时,天色渐渐变得暗淡与模糊,红彤彤的火球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声中,缓缓地消失在苍茫的暮
第4篇:小溪随想散文随笔
小溪随想散文随笔
我找寻自己的桃花源,也许陶先生要求是世外的,但我希望是“世内”的。我相信那些个人情世故,我谨慎而小心的选择,我编一把筛子,把网织得密密的,生怕一不小心漏进了什么坏东西,而且反复甄选,还要不断把网加密,就好像从乱石中淘出金子。所以,自己遇到的情感,我还是相当的满意。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却甘甜得让人心醉。那种不言而喻,言而又喻,我总是虔诚的欢喜,比任何一件让我安心的事物都美妙。微一颔首,微一眨眼,从狂风肆虐的暴风就到了万里无云的蓝天,这应该是神会,我一直这么认为,有了你们,我们便做一回神。
水流到高高的山坡,本想来一次痛快的纵跃,释放自己激扬的生命,但石头挡在了中间,一次又一次的撞击,不仅没伤和气,反而让人感觉非常亲密,石头身旁翻滚的浪花的欢笑声就是最好的证明。水和石头成为了默契的'
第5篇:新年随想散文随笔
新年随想散文随笔
新年随想散文随笔一:
乘着风的羽翅,想像着晶莹的雪花开,祈愿在满心的祝福中颂扬,把对新年的企盼从心底滴浓成福至顺来!
是一次拥冬蕴春的季节,处处春眠轻梦,结冰的日子氤氲着入梦的春生,轻扬在天宇上空,如影随形!
脱下对旧日的重负,换上新妆,让鲜艳的色彩写意成新艳如画。寄托一份向往,放飞一份希冀,重复沉寂已久的故事,把最美的心音演绎成串串音符,写成花香飘溢的诗行。
从南疆到北隅,从东瀛到西域,处处都有新年徜徉的身影。每一次风来的流连,都是新年勃勃的盎发;每一次的疏影花开,都是新年随心而来的美丽。那沸腾的人声,那年中的欢笑,都是生活甜甜的轻萌,张扬成新年骄傲的华光。
新年是传承生命年轮的起点,是日子复始的圆,生活的淳美都齐齐昭示着,展示着再来的春。飞雪的塞外,鸥帆樯影的南岛,空灵的山谷,甚至丝
第6篇:散文随笔:冬天随想
散文随笔:冬天随想
冬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她唤醒了万物;夏是朝气蓬勃的,她点缀了万物;秋则是羞涩腼腆的,她染红了树林;冬是冷漠萧条的,使万物随之荒漠。人的生机活力正是被冬的萧条冷漠衬托的淋漓尽致。
瞧!人们并没有因为冬的寒冷而无精打采,整天缩在被窝里,人们的工作还在继续,并有规律的进行着,每个人显得更有精神。
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精神焕发,丝毫没有屈服于冬天的萧条冷漠。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还可以看到温馨的大暖炉,热腾腾的茶叶蛋、玉米……这一切怎还会让人们感到一丝凉意!
冬天很美,最能让人抒发情感的还是他银装素裹的时候。雪,本来就洁白无暇,它不需要任何的“包装”,它所表现出来的美是淳朴的,但给人带来的却是无限的遐想……一切事物在雪的衬托下,都显得那么的单纯明了,看到
第7篇:雨季随想散文随笔
雨季随想散文随笔
又是一年雨季。
我在屋内盘腿坐在椅子上,披着厚厚的毯子,望着窗外绵绵不断的细雨,突然生起“润物细无声”的感慨来,盘算着几天前种进花盆的种子是否到了发芽的时间。
许久不曾写字,些许生疏了,若不是春风中摇摆的新鲜绿枝肆无忌惮地闯入的我的视线中来,真让人不敢相信春之到来,或者说仍然寒冷如冬日的天气让我竟无丝毫的察觉,时间没有标志,也不可量化,因此它的经过我不可知,倘或别人也是不可知的吧,只觉过去的不可追回罢了。
既有这般的感概,便又想起往年的这些日子来,相同的.风和雨,却是不同的人与境,亦或者风已不同,雨亦不同。一年多以来,很多事都改变了,还将继续变化,或者是自然造化,或者是人力为之,亦不可知,但我相信,这其间必是有一个平衡的。变化的既变化了,便是再回不去的,只有继续的变化,以致于后来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