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眼》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眼》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眼》,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知道眼睛的结构特征、作用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2、尝试辨别几种小动物的特殊眼睛,感受眼睛特征的多样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眼睛的兴趣。
5、懂得爱护眼睛。
活动准备:
1、“猜猜他是谁”白板课件(包括教师的眼部特写、辨识度较高的几位幼儿的眼部特写、所有小朋友的眼睛)。
2、特殊动物眼睛的特写。
3、人手一面小镜子(活动前放在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猜猜他是谁”,萌发观察眼睛的兴趣。
1、教师逐步放映几位幼儿及老师眼部特写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测。
师:xxx,你的眼睛真亮,你们都有一双亮亮的眼睛,这里也藏着一些亮亮的眼睛,请你猜猜他是谁呢?
师:他们的眼睛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
师:看,这里还藏着许多双眼睛,你能找到自己的眼睛吗?
小结:宝宝们真棒,看眼睛就能猜出自己和自己的好朋友,真是太棒了!
二、观察眼睛,初步了解眼睛的外形特征和简单功能。
1、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和好朋友的眼睛。
师:(教师自然的拿出小镜子)那我们的眼睛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请你拿出小镜子来看一看,眼睛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起来,闭着的眼睛还能不能看到东西了?为什么看不到了?被什么挡住了呢?用小手摸一摸你的眼皮。(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说说眼睛的外形特征
师:看过自己的眼睛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眼睛长得什么样子?
3、幼儿结合白板再次集体感知眼睛的外形特征。
师:宝宝们说的真好,这里也有一只大眼睛,眼睛上面和下面有什么呀?眼皮会一睁一闭。眼皮上长着什么呢?它能帮助我们挡住灰尘。眼睛里面有什么?眼球上有黑色的眼珠和白色的眼白,眼珠会转动,它能让我们看到各个地方的东西。
三、感受眼睛的作用。
1、教师用手遮挡住自己的眼睛,引发幼儿思考。
师:宝宝都知道眼睛长什么样子了吗?那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眼睛会怎么样?
2、师:那现在请你来做一件事情,把你的镜子轻轻的送过来,然后闭着眼睛去找你的小椅子,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3、师:哎呀,眼睛闭起来什么也看不到了,有的宝宝坐错了位置,有的宝宝和别的孩子撞在了一起,那说明眼睛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小朋友平时要怎么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
四、扩展话题,了解几种特别动物的眼睛
1、师:宝宝们真棒,知道那么多保护好眼睛的方法,(出示特别小动物眼睛的课件)这里呀还有一些特别的眼睛,它们是谁?你发现它们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动物的眼睛有那么多特别的地方。
2、游戏:猜猜谁不见了?
师:现在我们要和这些小动物玩个游戏,考考你们的小眼睛,猜猜谁不见了?小眼睛仔细看,记住了吗?请用手把眼睛蒙起来,数1、2、3才能打开哦!
五、结束
师:楼下的小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景色和有趣的东西,我们去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看一看!
延伸活动:
1、开展户外游戏“捉迷藏”。
2、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人和动物的眼睛。
第2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童眼看世界
活动目标
1、体会眼睛的作用,爱护自己的眼睛。
2、学会用眼睛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新事物。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镜子一个,望远镜一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主题呈现。
1、翻开课本第1页,先看图,再回答问题。(1)图上有些什么人?(2)他们在做什么?(3)除了这些,还能从图上看到什么?
2、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幼儿体会图画中的世界,感受眼睛的重要作用。
三、游戏活动。
拿出望远镜,教师先用望远镜看看每一处,然后说: 我看到了什么?
小耳朵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的用途。
2、使幼儿懂得保护耳朵的基本常识。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耳朵的图片一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教师拿出耳朵的图片,让幼儿认一认。
2、翻开课本第2页,先看图,再回答问题。(1)图上有些什么?(2)他们在做什么?(3)请你模仿做一个听声音的动作吧。
3、学儿歌。
三、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师拿出耳套,戴在头上,问幼儿这有作用。再讲一些保护耳朵的知识给小朋友们听让他们知道怎样保护耳朵。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不断积累保护耳朵的知识,培养幼儿自觉爱护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
分辨动听的声音和噪音
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好听和不好听之分。
2、能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是噪音。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小喇叭、小鼓、铃铛、空盒子各一个,优美的和嘈杂的音乐各一段。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教师拿出先准备的各种道具,让幼儿使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1)先让幼儿分别尝试使小喇叭、小鼓、铃铛发出声音,然后比较哪种声音最好听,哪种最难听,为什么?(2)先让幼儿摇一摇空的盒子,然后将铁盒里放入一个小东西,再摇一摇盒子,比较盒子前后的声音变化。
(3)先播放优美的音乐,再播放嘈杂的音乐,让幼儿说一说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自己有何感受。
小结:通过将各种不同的声音进行对比,引导幼儿感受到声音的种类有很多,有些很好听,让人感觉愉快。
2、翻开课本第3页,先看图,再回答问题。(1)图上画有哪些事物?(2)说说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各是什么样的?(3)你喜欢听着些声音中的哪几种?为什么?
三、游戏活动。
1、小游戏:让幼儿蒙上眼睛,教师在一旁敲鼓或者摇铃铛,幼儿根据自己的听觉感受判断发出声音的地方,然后走向教师。
2、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和体验,说说能听到哪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哪些是动听的声音,而哪些是让人讨厌的噪音。
宝宝的成长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初步的理解。
2、让幼儿珍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有感恩之心。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让幼儿自带几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让幼儿翻开课本第4~5页,先看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上的是什么?(2)根据图画的内容和你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图画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3)看了这些图画,你觉得妈妈辛苦吗?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和讨论课本图画的内容,让幼儿对自己从婴儿到幼儿园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引导幼儿能感受到父母在这一段时期内的辛勤付出,学会父母的养育怀有感恩之心。
2、自由讨论。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问问家人为了自己的出生做了哪些准备。然后对自己的家人真诚地说一声
谢谢。
丰富的一餐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食物,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识。
2、了解日常饮食习惯,知道一日三餐主要吃哪些食物。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各种食物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拿出食物图片,让幼儿认一认。
2、翻开课本第6页,说说图上的内容。(1)图上有什么人?(2)他们正在做什么?(3)餐桌上有哪些食物? 小结:认识图画中一家人用餐时的情景,引导幼儿结合亲身经历说说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翻开课本第7页图,说说图上的内容。(1)图上有些什么?(2)他们有什么作用?(3)你吃过着些食物吗?最喜欢吃哪一种? 游戏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后勤厨房,看看这一天幼儿园会吃哪些食物,让幼儿说说这些食物哪些作用。
瓜果营养多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知道它们的基本作用。
2、能从多方面来认识水果的不同之处。
3、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苹果、香蕉、梨子、橘子等水果食物若干,纸一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翻开课本第9页,让幼儿认一认。(1)图上有哪些水果?(2)你最喜欢哪种水果?为什么? 小结:通过幼儿的发言,引导他们认识到,水果能为我们的身体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新陈代谢,还能使小朋友的皮肤好好,身体棒棒。
2、翻开课本第10页,让幼儿认一认。
教师:大家看看这些图,你们能认出他们各是哪一种水果吗吗? 小结:通过 观察水果的横切面,使幼儿对水果有新的认识,提高幼儿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能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同类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品尝水果。
教师将事先准备的水果洗干净并切好,然后请小朋友吃水果。活动延伸
让幼儿思考一下,除了水果之外,还有哪些食物是像这样种植出来就可以直接食用的呢?
乳制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乳制品。
2、了解乳制品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3、养成健康食用乳制品的良好生活习惯。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提前让幼儿自带牛奶、酸奶或者豆浆。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注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乳制品?平时吃得最多的是什么呢?
2、翻开课本第11页,让幼儿认一认。(1)图上有些什么?(2)一般在什么时候食用这些?(3)你吃过这些东西吗?最喜欢哪一种?
三、分享乳制品。
让幼儿将自带的乳制品,与其他幼儿交换用。然后说一说其他小朋友带的饮品是否好喝。
可爱的小宠物 活动目标
1、认识小猫、小狗、兔子、金鱼、乌龟、鹦鹉等常见的家庭宠物。
2、培养幼儿喜欢、亲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小猫、小狗、鹦鹉、小兔、金鱼、乌龟等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猜谜语。
教师给出几个关于家庭小动物的谜语,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一边念谜语,一边做动作,增加幼儿对谜语内容的理解。
2、看图猜动物。
3、翻开课本第12页,先看图,再回答问题。(1)图上有哪些动物?(2)他们有哪些明显的动作或者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3)你最喜欢这些动物中的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通过讨论,家深幼儿对这些常见家庭宠物的认识。并且培养幼儿喜欢、爱护这些动物的情感。
三、游戏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区内,一边模仿所学动物的动作,一边模仿它们的叫声,体会这些小动物的可爱之处。
谁的宝宝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如鸡、鸭、猪、牛、青蛙等。
2、知道这些动物小时候和长大之后的区别变化。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鸡、鸭、猪、牛、青蛙等图片各一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内容呈现。
1、翻开课本第13页,先看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上有哪些动物?哪两个动物是一家的你知道吗?(2)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请说一说。(3)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3、让幼儿将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用线连起来,帮动物宝宝回家。
4、小结:在认识这些动物的过程中,教师要让 幼儿了解这些动物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如:猪可以提供人类猪肉食用;牛可以帮人类耕田等。
三、游戏活动。
让幼儿尝试画一画本节课所学动物的宝宝图画,然后和教师准备的动物妈妈图片配对,看谁画得最像,做得最好。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增加对青蛙的认识,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让幼儿愿意听故事,拓宽自己的科学知识。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小蝌蚪头饰若干,青蛙头饰一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
二、内容呈现。
1、翻开课本第14~15页,先看图,再让幼儿回答问题。(1)图上话画的是哪里?(2)图上画着哪些动物?(3)这些动物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看得出来吗?
2、教师朗读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文字,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思考,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小蝌蚪最初是由什么而来的?(2)小蝌蚪有哪些显著特点?(3)小蝌蚪是用什么呼吸的?(4)小蝌蚪慢慢长大时,有哪些变化?(5)小蝌蚪变化成小青蛙后,是用什么呼吸的?
三、游戏活动。
教师戴上青蛙的头饰,让幼儿戴上小蝌蚪的头饰,然后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的 情景故事。
小脚印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脚印认出动物。
2、对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有一定的认识。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各种动物脚印的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内容呈现。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动物脚印的图片,让幼儿认一认。教师:大家看看这些图,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2、翻开课本第16 页,先看图,再回答问题。(1)图上有哪些晓得小动物?(2)图上有哪些动物的脚印?(3)请将小动物与相应的脚印联系起来。
小结:通过看图和讨论,使幼儿能够通过脚印来认识动物,培养幼儿多方面观察事物的思维习惯。
三、游戏活动。
教师将小动物脚印的图片粘贴在黑板上,让幼儿模仿者画一画这些脚印,加深他们对小动物及其脚印形状的记忆。
第3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2.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现出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较。
【活动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协调解决问题。
2.学习用排除法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活动过程】
一、辨别哪杯是清水首先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其次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在辨别哪杯是清
第4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鞋子对对碰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特别是午睡起床后,常常有小朋友把鞋子拿错、穿错。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鞋子对对碰》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鞋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2培养动手能力、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1、按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寻找鞋底的 秘密,特别是形状:两头大、中间凹。但鞋子的朝向是相反的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近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遮起来
2、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鞋子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娃娃家里
第5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叮叮当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扩好耳朵。
二、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会发声的乐器如小铃、铃鼓等,铁罐若干,内装米粒、黄豆、纸团)。
2、空铁罐若干,黄豆、米粒、报纸若干。
3、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感知声音。
——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
2、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3、讨论怎样保扩耳朵。
——没有耳朵会怎样?
——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
第6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石头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告诉小朋友,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