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第二册优秀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17 07:12: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采松果》北师大版第二册优秀教学设计

《采松果》北师大版第二册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在计算中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看图讲故事)

二、 探究新知

1、 学生看图,结合老师讲的小故事,自已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自已提出的'问题?

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2、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讨论:你是怎么算的?

你是怎么想的?

谁能用小棒代替松果摆一摆?

(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松果边摆边说,说一说是怎么样算出得数的。)

3、 摆小棒,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1) 教师摆小棒,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2) 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4、 游戏:看谁算得快。

师:同学生喜欢做游戏吗?谁想和老师一块做游戏?

老师和学生做游戏。

老师举卡片,学生抢答得数。如:

师:45+3=。

生:得48。

师:67-4=。

生:得63。

5、 练习

6、 课本第23页第4题,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

学生做完后,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第2篇:《采松果》教学设计

《采松果》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松果》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采松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课: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出来玩耍。松鼠妈妈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领有没有进步。于是他提议要和小松鼠进行一场采松果的比赛。经过激烈的比赛,结果出来了。你想去看一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力图创设一种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轻松和愉悦。)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从屏幕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说一说。

2. 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这几个(大屏幕列出,一共有采了几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松果?在此说明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其实就是求小松鼠比妈妈少几个)。

同学们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你会解答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出示: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3.师:我们要求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必须知道什

么条件?怎样列算式呢?(25+4)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采几个松果,要用加法计算)究竟应怎样解决25+4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或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

4.组织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要求: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

5.指名上台演示摆和拨的过程,且边演示边叙述。(1.先把4根和5根合并在一起,再把2捆和9根合并在一起一共是29根,2.在计数器上先拨上25,在个位上再拨上4,)(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结果,还能体会到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6.揭示算理: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离开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会口算吗?学生回答,集体评议。(强调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设计意图:因为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牢记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学生形成了这种认识后,才能在笔算学习中不出现大的偏差。体会到口算和笔算本质上的一致性,有利于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便于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教学。)

7.课堂小结:一边演示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算法一边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同学们25+4= 29(个)你会算了,那么 4+25=你知道等于多少吗?(为什么25+4= 29(个) 4+25=29(个)也等于29呢?(在此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因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口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要个位加个位,其实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8.讲解完成后出示第二个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究竟应怎样解决呢?请各学习小组用小棒和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学生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25-4的算法。

9.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

第3篇:采松果教学设计

《采松果》教学设计

源城区雅居乐小学

杨嘉琳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一年级下册《采松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与他人积极合作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教学用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中求知

师:小动物们(挥旗子),愉快的森林之旅等待着我们,让我们坐火车出发吧!咦!要拿到门票才能进入森林公园,谁来解决门票上的问题?

(生回答)

师:同意的请举手!恭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采松果教学设计

采松果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松果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松果教学设计1

《采松果》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一(X)班

授课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采松果》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采松果的优秀教学设计

采松果的优秀教学设计

采松果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采松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体会并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对这些加法进行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能尝试运用所学加法去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累积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使学生能与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能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

生:小松鼠!

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采松果》第二册优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采松果》第二册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