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窃读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时快乐与惧怕夹杂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受到作者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
1、抓住主要内容, 体会窃读时快乐与惧怕夹杂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方法:品读感悟 教学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书入手,交代背景
(一)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用一句话说说理由。
(二)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共同走进一位女作家的童年故事,童年的她可喜欢读书了,课文讲述的就是她与书的故事。(板题:窃读记,齐读课题)
(三)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窃读,偷偷读书,“记”就是指记载描写事或物的文章,就像同学们平时写日记、周记,也会写游记、参观记。指导“窃”字的写法)
(四)简介这位女作家。
【屏幕出示】: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们买课外书读。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书的呢 ?)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时把字音读准,遇到生字词还要多读几遍,然后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二)课件出示生字以及几个学生容易读错的词语开火车认读:贪婪、饥肠辘辘、腋下、惧怕、踮起脚尖、屋檐、唾沫、皱起眉头
(三)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窃”本来是一种让人唾弃的不耻的行为,可是当它和“读”这个字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了,产生了一种让人回味、难以忘怀的滋味!
三、品读课文,感受“滋味”
(一)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你能找出来吗?请用直线画出来.(二)【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此时此刻,我们也许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会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与感受。刚才,我们已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窃读滋味的?(3——8自然段)默读课文3——8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能感受到这种窃读的滋味?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语句,并思考你划出的句子: 作者快乐,是因为什么,作者惧怕,又是因为什么,可在空白处写上你的体会,然后跟你的同桌交流。
(三)学生按要求学习,师巡视。
(四)汇报交流,体会窃读之“乐”
1、我们先来谈谈作者所说的窃读之“快乐”的这种滋味。
2、引导学生交流:
快乐是指:找到书的快乐、没人注意时的快乐、下雨天可以读个痛快的乐、读书读到尽兴的乐。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生汇报)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可以用惊喜来表达:“啊”,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字和这句话。(指导读,评读,再读)
出示句子:把这句话放到句段中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这句话你除了感受到了作者找到书的快乐,还感受到了什么?(急切)练读。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有书可读,这时候的我,是快乐的。(生读,评读)【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上面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为了读书,颇费了一番心思。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3、小结:通过大家的阅读,我们品味到了作者窃读时快乐的味道,作者为能找到想读的书而乐、为可以躲在人群中读书而乐、为可以因为下雨更长时间地读书而乐,为读书读到尽兴而快乐,-窃读真是其乐无穷啊!
4、下面咱们再来品一品窃读时的另外一种滋味——惧怕。谁来说说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这种怕?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1)出示内容。
(2)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假设
1、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假设
2、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假设
3、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3)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这段话选自林海音《窃读记》原文中的一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指名一位同学读这段话。
【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却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4)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大人仇恨。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一个故事情节吗
(5)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
5、小结:正因为没钱买书而又极度渴望读书,所以作者不得不窃读。所以作者提心吊胆地读,担惊受怕地读,阅读的快乐与心灵的惧怕交融在了一起,幻化为一种复杂而又难忘的滋味,所以作者这样写,读——【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四、总结全文。林海音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著名作家,因为从小就有这样的丰厚的阅读积淀,长大了的林海音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30岁时回到故乡台湾,她主编、创办好几份颇具影响力的报刊杂志,并兼任世界新闻学校教员,业余还进行孜孜不倦的个人创作。她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其中她将在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的《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后来还被拍成电影。希望同学们也爱上书,爱上阅读,让书香伴我们成长,让我们成为快乐的读书人!
五、拓展延伸
(一)把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推荐给你的同学阅读,读完后交流感受。
(二)收集跟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六、板书设计:窃读记 快乐 惧怕
滋味复杂
第2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3.自学生词新词。
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让我们反复地读一读吧!2.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四、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体会“我”内心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
2.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3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窃读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查字游戏:
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2、指名读字音、记字形、说窃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3、师接着板书读。
过渡: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3、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正在窃读?(读一读)浏览一下前后
第4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A
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A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从“窃”中明了文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同学们在假期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
师: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
第5篇:《窃读记》第一课时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1、理解“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体会“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读书名言或名人读
第6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窃读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窃”有偷的意思,是贬义词,但本文“窃”的是“读”,就别有一番情趣在里面。教学本课时,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品读课文时,我们伴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的腿酸腰痛,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窃读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其中对“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予以重点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