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高三年级总复习的质量检测卷
关于高三年级总复习的质量检测卷
关于高三年级总复习的质量检测卷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纸上。答卷时,考生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纸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面高雄市苓雅区行政区划部分截图突出反映了 A.政府对基层民众的严格管理 B.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近代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D.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2.《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3.观察下列图片,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唐宋时期得以产生或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第 1 页 共 7 页
A.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B.耕作面积不断扩大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农用动力不断革新
4.“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 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观察右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B.革命党人在③处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C.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④迁到②
5.1945年6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和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赴美国旧金山参加
《联合国》
签字仪式。右下图为董必武在《联合国》 上签字的场景。国共代表共同参与会议的主要背景是 A.国共八年并肩作战抗击日本法西斯 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协定 C.美国政府与延安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领导力量
6.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
7.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 元。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也很显著,其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 下列现象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无关的是
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 C.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29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8.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他还预言“文化全球化”的后果,是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预言主要基于 A.全球史观 B.文明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民族史观
9.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①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义不亚于 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 A.全新的战争观念 B.先进的军事装备 C.落后就要挨打 D.多国部队的阵容
11.大港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的发现,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驳倒了“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李四光的这一理论是 A.冰川生成理论 B.地质力学理论 C.化石鉴定理论 D.理论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12.(20分)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第 3 页 共 7 页
(1)依据材料一,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6分)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4分)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2分)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2分)
13.(20分)现代金融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
——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及世界格局是如何“被改变”的?(4分)
材料二
依据材料一,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2分)简述1936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
——《经济发展史》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致命的差错,人民币在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中的格局中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即使新金融秩序创造出新的基准‘世界货币’,人民币与美元也必将成为两大核心货币。?依据材料一,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4)你是否赞同人民币未来能够成为“世界货币”的预测?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14.(16分)国际性政治、经济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诉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联合国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原则。(4分)
材料二 本协议各成员……应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和贸易……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份额;……切实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消除歧视待遇,为实现上述目标作出贡献。
——《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概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世贸组织的宗旨。(4分) 计资料。
(亿美元)
第2篇: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检测练习卷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检测练习卷
一、背诵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3)固时俗之工巧兮, 。(屈原《离骚》)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6)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7)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8)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9)钉头磷磷, 。(杜牧《阿旁宫赋》)
(10) ,靡有朝矣。(《诗经·氓》)
二、课内文言(18分,每题3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作《师说》以贻之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可胜道也哉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④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粪土当年万户侯 ⑥生死而肉骨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籍吏民,封府库
⑨六王毕,四海一 ⑩李牧连却之
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 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
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
4、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④梁,吾仇也
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⑥其势弱于秦
⑦痛哉斯言
⑧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⑨何以谓之文也
A. ①⑦/②⑥/③⑤/④/⑧/⑨
B.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
C. 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约为婚姻
6、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时矫首而遐观 ⑤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⑧距关,毋内诸侯 ⑨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A.①②③⑧⑨ B. ①②④⑥⑧ C. ①②③⑥⑦ D. ①②③⑥⑧
7、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樊哙从良坐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三、课外文言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9—12题。(21分)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而君幸于赵王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3分)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3分)
(2)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3分)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5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 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1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3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当王熙凤等人来到怡红院抄检时,别人都打开箱子接受检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抓着底子,朝天往地一倒,将所有之物全部倒出。(《红楼梦》)
B.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门子为劝阻贾雨村捉拿薛蟠,递上护官符,并对贾雨村说了上面这些话。(《红楼梦》)
C.风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似黛玉;众人明白,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宝玉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让黛玉和湘云两人都恼怒起来。(《红楼梦》)
D.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比黛玉更得贾府上下喜爱。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平,因此经常与宝钗闹别扭。(《红楼梦》)
E.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由于晴雯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红楼梦》)
1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
身回来。”
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的一段描写。请简述接下去发生的故事。
(2)“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
上面是王熙凤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这件事的起因、结果。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2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从选段看,孔子的“义利观” 是“□□□□” “□□□□” “□□□□”(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4个字)。(3分)
(2)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五、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我小时候)北京的茶叶店几乎只卖花茶,整齐划一的几溜清一色碧绿的大铁皮方桶,柜台上放着一摞事先折去一个角的包装纸,旁边还有一大团土黄色的纸绳;每位顾客调好自己的茶叶后,售货员就麻利地抽一张包装纸垫在秤上,称好包装捆绳计价找钱,一气呵成?? 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茶叶开始改良包装,传统茶叶店多少代人留下的包装手艺一天天地消失,千年以来的茶叶销售包装文化竟最终成为记忆。恶俗金属纸分装,纸盒内衬丝绒外加木盒,更有甚者还搁一皮套,把个清心解忧的茶叶打扮成八大胡同的窑姐一般招摇。我每一次撕开这艳俗的茶叶袋都会厌恶反感??那个难以消融的小袋,扔在哪都对不会地球,人类发明这种非自然的东西对自己能有什么好处呢?
要求:(1)拟题须包含“包装”二字;(2)符合文体要求;(3)角度自选,立意自定;(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第3篇:亳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亳州市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涡阳一中考点监考教师名单
请以下各位老师务必于3月26日下午5:10分到大报告厅参加监考会,不得缺席或迟到。
1.盛 鼎 崔子平2.王力伟 耿岁民 3.张干 耿岁华 4.郑伟丽 尹建成 5.汪鹏兰 孙学文 6.龚 成 马汉民 7.盛克峰 徐辉 8.王超 谢军 9.王伟 刘倩倩 10.李红静 苏强 11.张弓长 冯健 12.刘新亮 韩冰 13.王辉 李云杰 14.刘林飞 刘奇 15.朱学标 李强军 16.唐之见 吴启亮 17.刘文华 石元勋 18.王超群男李呈祥 19.吴小红 邓启凤 20.苏广义 王东 21.李永生 刘启国 22.牛家斌 田备良 23.张云侠 马洁涛 24.席文禄 盛伟民 25.张静 董奕奕
26.李玲 蒲青峰 27.单明堂 孙先峰 28.丁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