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之后话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11 07:12: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校庆之后话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校庆之后话对联

--松滋一中语文组刘远军

在我国,举凡婚丧嫁娶、节日庆典都离不开对联。我校七十周年校庆中出现了许多妙联佳构,它们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抒发友情、渲情造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精选几副,并略作简析。

1七十庆典喜迎各级领导莅临一中谋发展;

四千师生恭候八方校友归省母校话情谊。(学校大门)

“领导莅临”与“校友归省”,“谋发展”与“话情谊”,身分不一,措辞有别。在接待来宾的态度上,“喜迎”,“恭候”,不分彼此,备极款曲。此联悬挂在学校大门上得体恰当,渲染了一种浓郁的喜庆气氛。

2采玉岭翠松取危水碧波书七十春秋功载青史;

登文德楼台望松江洪流喜万千桃李名杨中华。(文德楼)

上联意为以松为笔,以水为墨书写七十周年历史,想像奇特,超凡绝俗,同时嵌入象征一中代表松滋的灵山秀水--“玉岭”,“危水”,使联语极具个性。下联登楼望远,即景抒怀,则有古典诗词之风。上下联头两句分别为当句对,即“采玉岭翠松”对“取危水碧波”,“登文德楼台”对“望松江洪流”,工整自然,妙不可言。然而在笔者看来,此联还略有瑕疵。上联“取危水碧波”中的“取”字下得太实,与本联典雅风格不符,且与下联对应的“望”字均属仄声字,平仄失谐,试改为“撷”字,这还不够,从搭配上讲,“撷碧波书春秋”,显然不通,哪里是用波来书写?综合考虑,不如将“取危水碧波”改为“掬危河秀水”。此其一也。其二,下联中的“喜”(形)与上联中的“书”(动)词性不同,对仗的工整性打了折扣,试将“喜”字改为“数”(shu),计算之意。此联尽管略有瑕疵,却仍不失为庆典对联之翘楚。

3松江起舞迎四海师友同庆一中七十盛典;

玉岭展颜汇九州宾朋共书教育千秋华章。(氢气球垂幅)

上联立足校庆,主旨鲜明;下联着眼教育,表达期望。此联立意高远,气势恢宏。两组数量词“四海”与“九州”、“七十”与“千秋”,对仗工稳,前者突出空间之广袤,后者强调时间之辽远,何其壮美!“松江起舞”、“玉岭展颜”巧用拟人辞格,使得该联在高远雄浑的基础上平添了几分灵动。另外,此联在平仄上也非常讲究,故而音韵和谐优美,读之琅琅上口。

4七十载春风化雨雨润玉岭添秀色;

四千人学海弄潮潮起一中擎大旗。(大门右侧)

此庸联也,为笔者所作,忝列其中,倍感羞赧。若是拿放大镜寻其优点,可能是联中顶针的运用,加强了语意的表达,一气呵成的缘故。不过我私下对我写的另一副对联倒是有些偏爱:枕玉岭伴松江吸纳楚风汉韵七旬名校迎盛典;尊科学尚人文融铸南钱北魏四千英才谱新篇。上联交代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学校历史,落脚在盛典上;下联侧重于办学理念,绾结在办学成就上,办学理念,就宏观而言,是科学与人文并举,就具体而言,上海的钱梦龙、辽宁的魏书生教学法是取法的对象。上下联内容相互补充,虚实相映,切合校庆主题。

5七十年间天翻地覆滋土润苗培育劲松业绩耀;

廿一世纪任重道远搏风迎雨振兴华夏铁肩担。

(《玉岭山麓》校庆专刊)

此联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杨叔子所撰。对于杨院士,我很早就得知他的国学根基深厚,也曾拜读过他有关提高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文章。现在读到他为校庆的题联,不觉还是吃了一惊。此联构思精巧,思想深邃。全联围绕时间发散开去,上联肯定业绩,“劲松”喻学子,喻人才,引人联想;下联殷切寄语,“振兴华夏”,令人胸次顿生。对联前半部铺陈扬厉,纵横恣肆,如江河流转,有力地烘托了主旨。遣词造句也可圈可点。提到要人才的培养,我们言必“春风化雨”、“呕心沥血”,提到克服困难,我们动辄“搏击风浪”、“克难奋进”,“套板效应”使我们对这些词语的运用驾轻就熟。看看院士所题“滋土润苗”、“搏风迎雨”,常用词汇巧妙重组,稍加点化,便有推陈出新之效,这确实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

因才识和篇幅所限,尚有很多优秀对联(如庆典会场的长联及相关单位的贺联)无法一一述及,深以为憾!我们热切希望有关科室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及早结集付梓,为广大师生留下一笔宝贵的学习资源。

11、20晚

第2篇:人教高一英语必修2U2课后练习翻译

Unit 2 Healthy eating

1.这一饮食的缺点是包含了太多的脂肪和糖分,优点是有很多能提供能量的食品。(diet;strength;weakne)

The weakne of this diet is that it has too much fat and sugar;its strength is that it has plenty of energy-giving food.2.那个商店老板试图通过打折来赢回顾客。(win back;discount)

The shopkeeper is trying to win his customers back with a discount.3.如果你不为自己的错误道歉的话,他们是不会放过你的。(get away with)

If you don’t say sorry for your mistake, they won’t let you get away with it.4.他已经负债很久了。对于他来说,如何谋生成了个大问题。(in debt;earn one’s living)He has been in debt for a long time.How to earn his living is a big problem.5.就在我等朋友时,突然发现有个男人在离我不远处正瞪眼看着我。(spy;glare at)

When I was waiting for my friend, I suddenly spied a man not far away glaring at me.6.我不想对你说谎,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他的智力有限。(lie;limited)

I don’t want to lie to you, but I have to say that his intelligence is limited.7.专家说吃胡萝卜对眼睛很有好处。(benefit;carrot)

Experts say eating carrots benefits your eyes.8.我吃饺子时通常都会加点醋,因为醋有助于消化食物。(vinegar;digest)

I usually eat dumplings with a little vinegar, which I believe helps me digest the food.

第3篇:人教新课标高一必修1 unit 1 and unit 2 教参

目  录

封面 扉页 版权页 编写人员

前言(Foreword)

Unit 1 Friendship

 教学目的和要求(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建议(Suggested teaching notes)

 补充参考资料(Supplementary reference materials)

 Teaching guide for the Student's Book(学生用书教学指导)

 Teaching guide for the Workbook (练习册教学指导)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教学目的和要求(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建议(Suggested teaching notes)

 补充参考资料(S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奇妙的对联(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累对联有关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子。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有关高考对联谈起:

⑴.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格出文科试题,其中有一题是对对子,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学生所对五花八门,有人对“猪八戒”。但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考生周祖谟对“胡适之”,对的最好,得了该题满分。为什么?名词对的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⑵.198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其中有一题对对子。属选择题。出的上联是“梨花院落溶溶月”,下联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一个最恰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对联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李虹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拟写对联。

【学习方法】:赏析法、联系法、练习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

【对联与高考】2004年开始全国卷、福建、浙江等地卷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查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即采用对联(主要是春联)的方式,实际上还是句式的仿用。而最近三年高考对对联考查偏少,每年高考(07年湖北卷)分别只有一套试卷中出现,但是作为一种很好的试题形式,很有可能在今年高考试题中再度出现。

【结构预习】

一、对联简介:

1、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校庆之后话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庆之后话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