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约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
约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
约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
最近我上了“约数和倍数”一课。开头一部分最初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我们学了四年多数学了,我们都感受到数学其实就是有关“数”的“学问”。而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举些例子吗?生:(举例)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含有数的信息(出示一组数据),你能选其中两个组成应用题吗?生:(口答组成的应用题及算式)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上这些算式,并根据算式的特点分类,分好后小组交流。(学生自己分好类后小组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随后在思考这节课时,我发现按这样的.方案上的话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但耗时太多,情节太多太杂,这样既不能突出课的重点,也减少了这节课学生接受新知和练习的时间,显然得不偿失。于是我“忍痛割爱”把这一环节进行了简化:
首先出示9个算式,让学生进行口算,这样一方面进行基本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除法计算中的不同情况,为分组、认识整除埋下伏笔。
上完这节课后,丁主任对这节课进行了指导,我进而认识到,经过调整后虽然摒齐了对课的形式的过分追求,但对课的设计思考是不到位的。对教学的目标教师和学生还都不够清楚,重点还不够突出。于是我又进行了调整:
课一开始,教师首先揭示课题,并提问学生由这个课题想到了什么。这样就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教师直接点出:要认识约数和倍数,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整除。随后就出示已计算好的一组算式,看一下计算是否正确,再按照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特点来进行分类。
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就感觉到,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了,学生的学也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而也使得这节课的重点很好地体现了出来,效果明显比第一次上时好多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从最初的狂热中逐渐冷静下来,也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重实效轻形式的问题。通过两改两上这节课,我进一步感受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是一定需要吸引人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成功的体验,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也许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2篇:《约数和倍数》教学反思范文
《约数和倍数》教学反思范文
“约数和倍数”是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的第一课时, “整除”、“约数”、“倍数”、三个概念(特别是“整除”)非常重要,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这关系到对后面整个单元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以后学习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我在上这节课时各部分层次清楚,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教学效果良好。以下是几点体会:
1、从提供的信息中让学生列算式,为下面算式分类作好了准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但要注意有效性!
2、“约数和倍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概念,在揭示时应该放慢速度,并进行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和感悟,比较好!在约数和倍数的概念一建立后,组织学生做游戏,在游戏中找具体数的约数和倍数,从中体会、感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这也正符合新课标中所要求的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无穷魅力。但游戏之后应该提炼“任何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自然数的约数”这重要一点!
第3篇:约数和倍数教学反思范文
约数和倍数教学反思范文
约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一)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是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的第一课时。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分为2部分。在教学“整除”时,我主要是以定义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概括这个概念,通过两次分类,从除尽到除不尽,再细化到除尽里的小数和整数的除法,使学生明确以下三点:
(1)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必须都是整数;
(2)商是整数;
(3)商后没有余数;并通过集合图让学生明确“除尽”和“整除”的区别。在教学中,我还适时的让学生自己举整除的算式,并说出谁能被谁整除。
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概念时,我也结合例子,使学生明确了以下三点
(1)约数或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
(2)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还要把“倍数”与以前学过的“倍”加以区别;
(4)“1”是所有整数的约数。
在课堂中,
第4篇:《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因此,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二者就缺一不可。“约数和倍数”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尝试。
(一)、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学习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因此积极参与是
第5篇: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小节授课内容。
目标分析:
进一步探索理解整除的意义,知道约数、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难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第八册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下一步学习质数、合数、互质数,以及求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的前提。因此,约数、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本小节的难点。要让学生明确以下情况:1、被除数、除数(0除外)、商必须都是整数,而商后没有余数,同时明确“除尽”和“整除”的区别,还要说明如A能被B整除,反过来可以说B能整除A的道理;2、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同时,因为0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任何非0自然数
第6篇:《约数和倍数》的数学教学反思
《约数和倍数》的数学教学反思
最近我上了“约数和倍数”一课。开头一部分最初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我们学了四年多数学了,我们都感受到数学其实就是有关“数”的“学问”。而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举些例子吗?生:(举例)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含有数的信息(出示一组数据),你能选其中两个组成应用题吗?生:(口答组成的应用题及算式)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上这些算式,并根据算式的特点分类,分好后小组交流。(学生自己分好类后小组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随后在思考这节课时,我发现按这样的方案上的话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但耗时太多,情节太多太杂,这样既不能突出课的重点,也减少了这节课学生接受新知和练习的时间,显然得不偿失。于是我“忍痛割爱”把这一环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