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动物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及其文化意蕴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22 07:12: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英动物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及其文化意蕴论文

中英动物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及其文化意蕴论文

摘 要:隐喻是随人类认知文明发展而诞生的产物,在中英文语言文化中都包含有大量关于动物的隐喻,对于我们研究中英动物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简要介绍了中英动物隐喻的异同点,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期能够有效促进中英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动物隐喻 中英语言 文化内涵 对比分析。

一、引言。

隐喻是指人们在口语交流或书面表达中经常会借助某些形象具体的事物来描述或代指一些较为抽象的事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会话中几乎离不开隐喻这种修辞手段。动物是人类的亲密伙伴,由其衍生的一些隐喻词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成为语言文化中一种极为常见的修辞手法。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动物隐喻文化,因此,从隐喻视角下对中英动物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社会文化,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与和谐发展。

二、中英动物隐喻意义的异同点。

1.相同点或相似点。由于人类认知心理的趋同性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的相似性,中英两国人民关于一些动物形象的认知会产生一致或相似的看法,例如:

1.1狐狸(fox)。中英文化中关于狐狸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都喻指狡诈、聪明或诡计多端。在很多习语中,狐狸都是作为贬义词出现,例如,在汉语中有“狐狸精”、“露出狐狸尾巴”等俗语;在英语中亦有“as cunning as a fox”的说法。

1.2狼(wolf)。在英国人心目中,狼是残忍、凶猛、贪婪的象征,有“wolf down”、“wolf in sheeps clothing”等习语,都体现了英国人民对狼的贬义看番。同样地,在汉语文化中,也有“如狼似虎”、“豺狼当道”等成语,与英语中狼的隐喻意义基本一致。

1.3猪(pig)。猪通常是肮脏、好吃懒做、贪婪等形象的代名词,例如,《西游记》中“猪八戒”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以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猪头猪脑”、“笨猪”等一些带有侮辱性的词汇都可以体现出“猪”在汉语文化中地位极低。在英语中,也有“pigheaded”、“make a pig of oneself”、“pig it”等习语,与汉语意思相近。

2.区别与冲突。尽管中英动物隐喻文化内涵存在部分相似之处,但受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英文化整体上呈现出普遍的差异性。例如:

2.1狗(dog)。在英国文化中,狗是人们最喜爱也是最亲密的伙伴,被视为忠诚、勇敢、可靠的象征。狗在英国人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保护,因此,英语动物文化中关于狗的词汇或习语大多带有褒义的隐喻意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lucky dog”等。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狗通常抱有一种厌恶和蔑视的心态,也因而在汉语中关于狗的隐喻基本都是贬义的,如:“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狗胆包天”等。

2.2龙(dragon)。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神物,象征着权力、威严、高贵,因此,古代帝王经常被称作“真龙天子”,而中国人民也以“龙的传人”为自称,可见龙在汉语文化中的地位之高。然而西方文化中,龙却是凶狠、严厉的象征,在圣经中便用“great dragon”一词来形容恶魔撒旦。此外,英国人民也经常用“old dragon”来喻指一些凶悍的老恶妇。

三、中英动物隐喻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语言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受到价值观体系、民族间文化的碰撞交流、跨文化交际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样地,动物隐喻作为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和英语中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价值观体系,这也使得中英人民在看待同一件事物时往往处于不同的立场,从而也就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冒险英雄主义与个人主义。英国人具有较强的竞争精神,这种竞争冒险意识在动物隐喻中十分常见,如:“Go to the sea, if youwould fish well.”与汉语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西方文化中,动物隐喻所蕴含的价值观反映了价值体系在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不断变化与进步。许多人在研究西方文化时,通常都会与个人主义相关联,这是因为西方人对血缘、氏族关系并不是很看重,而是强调人应当学会独立,个人主义在他们的价值观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例如:“Every bird loves to hear himself sing.”这句谚语就充分肯定了个人价值,每个人都应当充分肯定自我价值,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男性沙文主义。所谓的男性沙文主义在西方文化中是指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主义,与中国“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类似。英国人认为,男女关系即便是在婚姻中也是不对等的,并通过动物隐喻来表现出这种歧视思想。例如:“Daughters and dead fish are no keepingwares.”由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儿和死鱼都不是保鲜品”,该谚语用“dead fish”来比喻“Daughters”;又或者“Hethat lets his horse drink at every lake, and his wife go to every wake, shallnever be without a whore. ”,上述两个例子充分体现出,在西方男性沙文主义中,即便是与自己存在血缘氏族关系的妻子和女儿都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女性身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同样地,在中国也有用“狐狸精”来形容面容姣好女性的说法。可见,在中英动物隐喻词汇传统文化内涵中,都或多或少体现出一定的男性沙文主义思想。

3.集体主义。与西方人民喜欢追求自由不同,中国人主张集体主义,十分看重集体的力量,这种思想在很多动物隐喻中都有所体现。学者张静茹曾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有生命的万物都属于“众生”的范畴之内,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于动物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仁”是儒家文化精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家庭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应与自己的家庭成员相亲近,在对他人表现出仁爱之心的同时也应爱屋及乌,即对他人热爱的事物也要心存仁爱,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便体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亲近自己的家人才会仁爱百姓,只有对百姓抱有仁爱之心才会去爱惜众生万物。在我国孝道文化中,父与子之间是一种服从关系,即儿子需服从于父亲的权威,这一观点在许多动物隐喻中均有所体现,例如“乌鸦反哺”、“跪乳之恩”等。

此外,在民间风俗方面,中国人往往倾向于使用带有吉祥或喜庆寓意的动物隐喻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例如:“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喜雀报喜”等,同时在汉语文化中,人们还经常会使用一些与美好含义谐音的动物隐喻,如“年年有余”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动物隐喻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动物隐喻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人们行为观念与思维模式的重要体现。是人类日常生活交流的重要基础。中英两国语言文化历史悠久,都包含了大量的生动形象动物隐喻。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不同使得汉语和英语都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动物隐喻词汇,通过分析、学习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英社会文化,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英文化的友好交流。

参考文献:

[1]刘舒。 国内近十年“动物隐喻”研究综述[J]. 现代妇女(下旬)。2014(11)。

[2]王亮。 动物隐喻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比较(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08)。

[3]左宁,刘国伟。 英汉习语中的动物词汇及其文化内涵浅析[J]. 山东工会论坛。 2014(03)。

第2篇:中英社会福利制度的异同点(定稿)

中英社会福利制度的异同点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渐步入改革阶段。其一,职工福利开始分化,部分单位的职工福利通过改制或承包走向社会化。其二,民政部门一社会福利社会化为改革方向,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推进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国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实现转型。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随着社会福利保障范围的逐步拓展,推进了社会福利制度有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

形成了家庭、社区、福利机构相结合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社会福利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日趋完善。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英国一社会服务作为广义的福利制度的概念,英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公共福利政策的覆盖面广,基础完备。

中英社会福利制度同:

都包括了对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精神残疾者福利的福利规定。

中英社会福利制度异:

老人福利:

中国:主要有退休养老保险、健康检查、保健服务、康乐服务、社区服务等项目。

一方面,政府、社会、家庭、个人都应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老年人有权利享受特殊的社会福利。(根据为老年人提供社会福利的单位的不同,老年人社会福利主要有收养性、娱乐性的和一般服务性的三种形式。)

英国:老人大都独住在自己家中或与家人一起过着无需援助的生活,但也有需要收容保护和治疗及护理的人。

对于老人的各种规定范围内的合理需求及保健医疗支出,包括恢复正常生活所需的支出,均通过国民保健服务免费予以提供。

有地方政府社会服务部门负责的福利服务:

1、有养老院收养需要保护的老人是地方政府的义务。

2、家庭寄养。

3、家庭援助

4、手足病治疗

5、家庭友爱访问

6、洗涤和膳食服务。

7、家庭生活用品的配备

8、娱乐中心及休闲活动。

残疾人福利:

中国:县级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减免农村残疾人的义务工、公共事业费和其他负担等。

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

从目前情况看,集中安置和分散是我国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两种途径,除此之外,还可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英国:残疾人福利是通过国民保健服务机构对身体残疾者提供治疗及在医学意义上康复服务。

轮椅辅助器具也通过国民保健服务提供。

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就是就业部的任务。在职工总数中,各企业有义务雇用3%的残疾人就业。

地方政府负责保护身体残疾者,还向残疾人提供住房,在公共设施方面,指导新建和改造现有建筑物,使其尽可能适合残疾人使用。

儿童社会福利:

中国:有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中国SOS儿童村

英国:地方政府在儿童福利方面提供:幼儿的养育,残疾儿福利,儿童的保护,强制性保护

精神病人福利:

中国:精神病人福利院是中国接受和治疗精神病人的福利事业单位,由卫生、民政、公安三部门分别举办,承担不同对象的收治任务。采取劳动治疗、文娱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把四种治疗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四结合”疗法。

英国:精神病人按其症状的轻重缓急,在医院的门诊部、短期住院部、中期疗养部和长期疗养部接受治疗。较重的病人可送到由社会事务部经营的医疗机构治疗。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为在社区生活的精神残疾者提供娱乐中心和俱乐部,并为智力低下的人提供技术训练的机会和职业介绍。地方政府还设立了训练中心和残疾人中心,收容保护那些不能再自己家中生活的人。

第3篇:浅析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点

浅析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点

浅析中韩两国思想文化的异同点 ——以两国的影视剧为例

【摘要】作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韩两国,都以儒家思想为根基,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种族上就有很深的渊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两国文化的差异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两国的影视剧入手,分析两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异同点。

【关键词】中韩 思想文化 异同点 影视剧

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在宇宙观、宗教、民间信仰、艺术创造和意象、价值观念、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两国的文化具有很多的共同点。早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甚至有些东西直接照搬照抄地拿回去,中国的文化对新罗国影响十分久远,新罗也因为吸收了中国的文化而逐渐强大起来。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和作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英动物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及其文化意蕴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英动物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及其文化意蕴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