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试题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试题
一、认真思考,准能填好。
1.变换图形的位置可以有()、()等方法;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可以改变图形的()而不改变它的()。
2.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在我们学习认识过的平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还有()。
3.将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面积是原来的()倍。
4.下图中,将图中A平移到图B位置。需要将图A向()平移()格。
5.一个30
。的角,将它的一条边旋转()。可得到一个直角。
6.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7.按规律填出第5个图案:()
二、仔细推敲,准确判断。
1.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
2.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3.把一个图按1:3的比缩小后,周长会比原来缩小3倍,面积会比原来缩小6倍。()
4.下图中,小鱼向右平移了3格。()
三、反复权衡,慎重选择。
1.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5cm,增加的面积()cm2。
①等于25②大于25③小于25④无法确定
3.下列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没有用到平移或旋转的是()。
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圆④平行四边形
4.下列各组图形,只通过平移或旋转,不能形成长方形的是()。
①②③④
5.通过(),可以将图A变换成图B。
AB
①平移②旋转
6.下面4幅图中,图框()是下图按比例缩小的。
①
②
③
④
7.将一个周长12cm的正方形变换成面积为36cm2的正方形。实际是按()的比放大的`。
①1:3②2:1③3:1④4:1
四、动手动脑,认真操作。
画出图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再将画好的完整图形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1格。
图中圆的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O点的位置可用数对表示是()。将圆按3:1的比放大,并以O点为圆心画出放大后的圆。原来圆的面积和放大后圆面积的比是()。
请将图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以上就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试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2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1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的“图形与变换”,其中知识点有: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轴对称。我采用“先梳理--再动手操作--最后强化”的模式。
虽然对整个课的效果不满意,但是自己能够重视学生的讨论交流。能结合本班学情,对学生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的复习。例如:对等腰三角形在方格图中的旋转和平行四边形在方格图中的放大作了具体的指导。
可是为什么这节课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呢?反思如下:部分环节教学用时过长。首先,图片引入这部分教学用间过长。学生不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生:图A平移五格,得到图B。学生没有把握住平移的另一个关健要素。
较规范的描述应该是:图A向右平移五格,得到图B。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知识点会出现误时呢地?原因是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个章节的知识时,没有重视学生的语言描述。其次,放手让学生归纳整理表格用时过长。这个环节是用小组合作来进行的,学生讨论热烈。其中对“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变化引起了争论。生1:旋转前后图形的位置有变化;生2:旋转前后图形的位置没有变化,如果一个圆绕着它圆心旋转任意度数,圆的位置没变。生3: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变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2
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第二,利用教材主题图复习旧知,提炼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第三,运用教材的练习题,选择了2道有关轴对称的练习和一道综合题。
第四,拓展提升,设计了利用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对图形变换的操作与语言表达和设计图案两部分;
最后是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整个课堂流程还是比较流畅,可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第三个的综合环节没能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变换的方法(这也是课后跟陈主任交谈感受到的,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应该充分的让学生通过画并能表达出思维过程,平移时要先找到标准点或者线段,然后找准方向平移到要求的格数,最后观察图形定其它的点再连线。旋转时,一定要先找到中心点,定好点,然后找到一条标准图形绕定点旋转,旋转时一定要注意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放大或缩小时主要是根据比例计算出图形各条边的格数,然后根据图形进行描点连线。这些图形的变换最终都要注意图形的形状不能变化。)第四个环节没能让大多数学生去展示思维,去谈自己的如何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本堂课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个难点内容,课后通过与领导交流和自己反思,觉得这里可以让学生充分去展示,还可以多让些学生上台展示,同时对后面综合应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教大家边操作编阐述,让学生都明白其中的变换过程,从而突破难点,提升孩子们的思维与各种能力);“设计图案这里不应该拿复杂的图案去展示,这就显得比较假了”这是陈主任跟我说的,我当时也是慌乱之中乱投医,的确,课堂更应该接近真实的生活。
本堂课最大的成功点是孩子们都比以前更有进步了,回答问题时声音大了,表达清楚了,这说明孩子们只要是会的知识肯定会胸有成竹些,平时很难答出是因为不够自信和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我自己开始的教态和语言都还行,可后面还是因为时间有点慌了,还是自己基本功欠缺,平时锻炼少了,思想懒散惯了,有时真是不逼自己不会成长。
总之,这件事在这几天的担惊受怕中总算完成了,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只要付出就有收获。
第3篇: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 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
第4篇:《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资料》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资料》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
第5篇:《图形与变换》说课稿
《图形与变换》说课稿
排市中学 胡乾龙
一、说教材
《图形与变换》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它是对所学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放缩的再认识和整理。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变换方法。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
轴对称图形,能识别平移和旋转,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或放大和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