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3 07:13: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谁能说一说自己与爸爸的关系是什么?

生1:父子关系。生2:父女关系。

师:那么你们与老师又是什么关系呢? 生:师生关系。

师:能单独说老师是师生关系吗? 生:不能。

师小结:是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些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①认识倍数与因数。

(1)课件出示教材31页第一个问题。

师:仔细观察两个班的队形,请你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2)交流计算结果。9×4=36(人)5×7=35(人)(3)回顾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你们说一说这两个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学生任选一题,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揭题):这些乘数和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有学习因数与倍数。(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现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31页“认一认”,并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1页第二个问题)思考: 1)读了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关于倍数与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在算式9×4=36中,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生2:在算式5×7=35中,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生3:倍数与因数指的是乘法算式中积和乘数之间的关系。生4: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时,只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研究。(4)质疑:在算式5×7=35中,能说5和7是因数,35是倍数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师指出:倍数与因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叙述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5)出示除法算式:75÷25=3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的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因数关系呢?

②你写我说:同桌间互相写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③深入探究,拓展延伸。

出示问题: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判断的方法)7,14,17,25,77 预设

生1:7的倍数有7,14,77,我是用除法找的。生2:我是用乘法找的,7的倍数有7,14,77。

师:通过用除法找7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整除的情况下,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才成立)师:7的倍数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要想找到100以内7的所有倍数,用哪种方法比较好?(体会用乘法比较好,有序思考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7的其他倍数有多少个?(学生操作之后汇报明确一个数的倍数有无穷多个,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师:质疑: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也是无数个的吗?(不是)

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把这个数从1乘起,所得的这个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是它本身,最小的是1。

3、课堂练习,反馈提升 教材32页1-6题

四、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

9×4=36

5×7=35 36是9和4的倍数。

35是5和7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5和7是35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有无穷多个,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第2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倍数和因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件出示第31页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计算两班各有多少人,列式计算汇报。教师板书:9×4=36(人)5×7=35(人)质疑:乘数与积有什么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一认。

因为9乘4等于36,所以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根据5×7=35,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强调:我们只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因数与倍数。

2、说一说。根据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课件出示)

3、议一议。

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课件出示)你们是怎么找的?7的倍数能找完吗?

明确: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个,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小结:一个数的倍数通常从1开始乘起,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有无数个倍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是它本身,最小是1.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学生交流汇报

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在小组中直接说一说,再让学生在班上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先找出4的倍数,再找6的倍数。

四、课堂总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3、4、6题.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像-

3、-

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9×4=36 36是4和9的倍数 4和9是36的因数

第3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 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 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9×4=36(人)5×7=35(人)

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 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 哪个数的因数吗? 学生口述练习。

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 知识吧!

二、探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本溪市桓仁县实验小学

王长华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1-32页。教学目标:

1、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经历“自学——梳理——应用”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与因数。

2、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养成乐于思考、大胆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正确描

述倍数与因数。教学流程:

一、交流并展示自学成果,梳理知识

1、小组交流自学成果,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主持人:课前,同学们已经自学了好多与“倍数与因数”有关的知识,下面请在小组内交流导学单上的自主预习模块。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倍数和因数的?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

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6页内容。例

1、例2和例3.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策略与方法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利民学校

侯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1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解决问题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利用因数和倍数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