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话高考(教师中心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9 07:13: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高考前夕话高考(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响水中学224600

一位哲人说,人生道路漫漫长,紧要处只有几步。一年一度的高考,无疑是广大考生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我们广大同学背负太多的希望:家长的期盼,老师的教诲,同龄人的攀比,或多或少地给我们带来压力。面对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高考,说不紧张,那不是现实,太紧张也没有必要。专家们说,考前有一种轻度的紧张是应该的。如何把这种既紧张又不太紧张的心情调整到合适的地步,这的确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充分地相信自己。经过十年寒窗的学习,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已经具备了参加高考的资格,足可以应付高考。再说,作为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全省四十万考生中,应该相信我绝不是中下游,在计划录取的12万本科生中,应该有我的姓名。只是这12万本科生的学校层次是不一样的,因此还得付出努力。

当然,自信必须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高考毕竟是选拔优秀学生的一种国家级考试,所以,考生必须要充分做好考前的各项复习准备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快好省地寻找自己的增长点,千万不能全面出击。无论哪一门学科,你都不能从头至尾再来一遍,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平均使用力量效果不好。要能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利用自习时间好好地巩固、提高。只要用心,就能精彩。

其次,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保持一颗平常心,切忌浮躁。要冷静地对待每一道题,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争取能超常发挥。不要自己给自己打倒了。遇到生疏的题目,要冷静,要知道人难我难大家难不算难;遇到容易的题目,也不要大意,要知道人易我易大家易我不大意。特别是作文,必须认真地审清题意,看清要求,千万不能看到一点就写。命题人要什么就给什么,千万不能转换话题,人家要你写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那你必须要写亲疏而不能写成淡漠。我们都为费莹莹惋惜,一个写作高手高考作文竟然得了25分,有人埋怨阅卷人评判不公,甚至有人怀疑高考阅卷的可信度。但我们仔细想想,也难怪阅卷老师,就费莹莹的作文《人情与节日》来说,最后一段连续出现三次“淡漠”这个词语,这是致命伤,“淡漠”与“亲疏”相差太远了。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要吃准题意,精心设计关键词,要让阅卷老师看出你写的主旨。不能改变话题,让老师跟着你转。其他学科考试也是这样,理解一定要正确,然后才有可能做对题目。

第三,要注意一些细节。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与人相处,包容周围的人和事,不因周围的人和事影响自己的情绪,努力营造好心情,享受复习迎考的每一天。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不随便涂抹,保持卷面整洁十分重要,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这能增强阅卷人对你的好感,笔下留情,不致于将你的好作文埋没。一上考场因为紧张,第一道题目看不清楚,可以放一放,先做下面那道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忽然想起第一题答案。只是不要把第一题忘了,以致要交卷的时候,才想起第一题还未做。要会展开想象和联想,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答题,不能总是凭猜读,或许你的猜读错了呢?最好的验证方法是根据课本知识和平时复习的典型题例,它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甚至使我们豁然开朗。

第四,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越是接近高考,越要注意休息,不能打疲劳战。即使在高考期间的那几个晚上,也要睡眠充足,吃饭保持七分饱,吃多了也影响思维的正常开展,精神要处在轻度兴奋状态。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保持精力充沛,养精蓄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高考,才有可能超常发挥,等你到了考场,平时担心的题目突然变得平易而又顺手,这就是哲学上讲的“顿悟”。

有了充分的准备,有了扎实的基础,顺利通过高考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可能的。愿每一位同学都能精心准备,顺利通过高考,圆上自己的大学梦。

第2篇:高考前夕家长应做四件事(教师中心稿)

随着天气变暖,2005年的高考也一天天地临近了。在孩子进行紧张备考的时候,作为他们监护人的家长能够在哪些方面为他们做些事情,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调整状态、取得好成绩呢?

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高考辅导专家,请他们就广大考生家长在高考冲刺及考试期间所应注意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给予回答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提问:高考临近了,希望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但孩子成绩一直不算突出,对自己没有信心,家长应该怎么做?

冯建:紧张、缺乏信心是不少孩子在大考前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即便是成绩突出的学生也有可能出现。作为家长来说,首先应该多和学校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沟通、联系,多掌握、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据此正确地调整好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结合孩子实际水平,规划求学目标。不要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定下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王极盛:在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紧张情绪时,不妨对他们说:“孩子,只要尽力就行。”孩子能从这样一句话中感觉到父母的支持、理解、信任和体谅,而且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因为父母说了这句听上去有些“纵容”的话而真的松懈下来,相反他们会卸下思想包袱,在梦想前变得更加义无反顾。

提问:在和其他考生家长交流时,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状态好、复习效率高,家长该怎么办?

冯建:盲目攀比是考生家长的大忌。人与人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应该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当成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而不能急功近利。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可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这样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家长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用孩子的优势去激励其弥补劣势。

尹宗禹:家长应该记住,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不要舍本逐末,为了在人前“露脸”牺牲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权利!

提问:很担心孩子落榜,是否应该提前为孩子联络复读、出国这样的“退路”?

冯建:作为家长,不应该提前给考生留后路,复读6月底以前不用考虑,出国留学对于18岁的学生中的大部分并不适合。孩子一旦知道自己有了“退路”,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

提问:孩子备考阶段家里常会来一些亲戚朋友看望他,这样是否对孩子有影响?

冯建:家长在孩子备考的时候应该减少家庭访客的人数和亲友来访的次数,并应该事先要求来访者少谈有关高考及考生情况的内容。这一段时间当中,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一般不愿意听太多的人说教。同时家长应改变自身不良习惯,为学生创造安静环境。为了保证孩子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长在孩子复习期间,切不可因为琐事或者孩子的学习问题及志愿问题发生争执,引起家庭战争;并且应该改变自己的一些例如喝酒、打牌、聚会等生活方式,力争给孩子一个静谧的学习空间。

尹宗禹:不少家长虽然明知孩子在备考,但是每天晚上仍然“雷打不动”地收看电视剧、球赛等节目,这是种自私的行为。在减少家中访客的同时也应该尽量减少外出的社交活动,在家里让孩子安心学习。

提问:孩子在家长面前经常会紧张,很多话不会向家长倾诉,家长应该怎么做?

冯建:在孩子准备高考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适时进行角色的转换,将自己从“主持人”变成“听众”,去倾听孩子的心事和苦恼,给孩子一个减压的机会。对于孩子的问题不一定要找到答案,关键是给他们一个沟通、交流、发泄的途径。

尹宗禹:孩子在努力备考的时候,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毅力去进行大量的复习、练习,家长能够做到的更多是制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他们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提问:在孩子高考之前给予一些物质奖励的刺激对促进他们努力备考有用吗?

冯建:家长万万不要给孩子任何承诺,如旅游、买东西、给钱等。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增长知识、财富,而非为某种物质目的而学习。

■适度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提问:孩子备考期间饮食起居是否需要特别安排?

尹宗禹:家长在孩子备考的时候肯定应该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注意不要让他们生病,但大可不必兴师动众,要注意“适度”,只是维持常态水平即可。

王极盛:除了注意孩子饮食卫生、睡眠充足之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把考试的时段调整为孩子脑力最充足的时段。考试前一天晚上也应照此执行。

冯建:家长应该学会调节考生兴奋点。例如北京新干线学校的复读生张鹏同学,在高考前两周左右每天的复习计划都模拟高考中的时间安排,在高考时状态良好,发挥正常。入学时557分,通过一年的复读提高了92分,以649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环境系录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此外,考前准备和高考进行中,不必买过多补品或者给孩子安排高档空调房,减轻孩子无形中的压力。

■正确指导孩子的志愿

提问:早些让孩子考虑院校和志愿是否对孩子向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复习备考有好处?

冯建:不必让孩子过早地关注招生院校和志愿填报(除个别尖子学生,报考清华、北大等)。每天从不同渠道得来的信息,会干扰考生情绪,无助于学习。如果抓紧考前这70天左右,成绩提高几十分,从而考上理想的院校,是很有希望的;而过多地关注院校,浪费学习时间,成绩下降,结果是零。当然家长可以关注,但不用太早传递给孩子。

提问:家长有想让孩子去学的专业,但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专业,该怎么处理这种矛盾?

王极盛:每个填报方案都是有利有弊的,没有绝对的好坏。如担心对志愿方案的考虑会牵扯孩子的精力,家长可以按照志愿表上的有关顺序,提前拟出两个以上的方案供孩子参考,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通过比较择优而定。

冯建:填报志愿不盲从。5月份填报志愿时要多和孩子交流,尽可能地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专长和性格等进行选报,切不可只按家长的希望和身边人的愿望进行选择。

第3篇:高考无需倒计时(教师中心稿)

近日,笔者到一所中学办事,发现其教学楼上挂着一块醒目的“高考倒计时”牌,提醒大家一年一度的高考马上要到了。大家都知道,悬挂“倒计时”牌是为了引起人们对重要事情的重视,一年一度的高考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和千千万万个孩子未来的前途,当然是大事。但笔者认为,高考前夕挂倒计时牌,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

其实,高考根本用不着提醒,学生本人就不用说了,只要一个家庭里有人要参加高考,全家人提前一年甚至几年都围着他转,好吃好喝地供着,好穿好用地养着,天冷了怕冻着,天热了怕热着,那架势比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还周全。可以说,高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事情。

面对来自家庭、亲戚朋友和社会的期望,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忧,高考前每一个考生都会面临巨大压力。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挂“高考倒计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高考前夕话高考(教师中心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前夕话高考(教师中心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