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诗经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文学成就非常高,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诗经两首课堂实录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宽广,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有多么宽广。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有哪一些?
生:我认为母爱、亲情、友情等都是。
师:很好,这些情感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小桥流水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爱的赞歌,这些爱发自内心,出于真情,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写到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都会引用一句诗“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故意停顿,学生齐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走入古代文学经典——————《诗经》。请看大屏,关注学习目标。(打开大屏,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关注目标。
师:今天,我们将在了解《诗经》的基础上,积累本课的字词,感悟《关雎》《蒹葭》之美,并争取可以记忆背诵,大家有信心么?
生:(齐声)有。
师:昨天同学们预习自己搜集了有关诗经的资料,现在同桌两人稍加交流,互通有无,我们有个关于诗经知识的抢答题,一会看看哪位同学准备的更充分,表现得更精彩。
(生互相交流,互通有无。)
师:现在可以抢答问题么?
生:可以。
回答问题:1、《诗经》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师:地位崇高。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
生:(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
师:时间久远。 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生:共收录了305篇。
师:[共收录了311篇,但有六篇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因此是305篇,因此也叫《诗三百》。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成风雅颂。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诗歌皆出自“风”,多收录各地歌谣,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造。 师:大家的预习工作比较充分。诗歌的学习诵读非常重要,美读吟诵会启迪诗心,培养诗语。让我们领会诵读之美。
(大屏打出读诗指导)诗经属于民歌,是诗歌的最早形式,是古代先民用最自然的,没有修饰的语言把生活唱出来的,呈现四言的特点,因此,我们用最自然的呼吸,最自然的节奏,22拍,即可成诵。
咱们先在四人小组中选几句自己最喜欢的读读,然后推荐读的最棒的给我们范读。
(学生小组内诵读诗歌)
(生举手)
师:请问你是推荐别人还是自己读?
生:我自己读。
师:很勇敢,掌声鼓励一下。
(生读蒹葭)
师:咱们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好不好,谁来评价一下?
生:她读的声音洪亮,咬字清晰,总体来说读得很好。
师:哦,你评价的这么好,读的也一定很不错,不如你给我们读读另一首吧。我们给她配个乐。
(生配乐朗读关雎。)
师:有没有问题?
生:应该是窈(yǎo)窕(tiǎo)淑女,不是(yáo)(tiáo)。
师:对,听得很仔细。
师:有没有多音字在里面呢?
生:参差,好。
师:是好(hào)还是好(hǎo)?
生:好(hǎo)。
师:为什么呢?看“逑”的词性。
生:名词。所以修饰名词的应该是形容词好(hǎo)。
师:非常好,请各位同学看大屏。这些就是这两篇诗歌当中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的读音,现在我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这些字词需要我们同学记准记清,我们的语文学习非常关键的就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积累词语。
师:同学们美妙婉转的声音让老师也跃跃欲试,可以给个机会老师读读么?愿意听老师清读还是配乐读啊?
生:配乐读。
(师配乐读诗。学生鼓掌。老师致谢。)
师:读诗啊,一定要投入,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动。
师:在我们朗读了文本之后,我们要“知其意”,就是要了解文章讲了什么。咱们来走入诗经的内容之美。昨天同学们自由阅读了诗歌,并根据课下注释初步了解了诗歌大意。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的文章内容。
生:我解释的是《关雎》。在河中的小洲上,雎鸠鸟在不停的鸣叫,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采,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日日夜夜不管是醒还是睡我都在追求她。追求她而没有得到,日日夜夜不管是醒还是睡,我都在思念她。思念啊思念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两边地采摘,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我弹起鼓瑟而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地挑选,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我敲起钟鼓使她快乐。
师:哎呀,请坐请坐。他写的怎么样?
生:很美。
师:而且读的也很有情感。
师:听完他的注解之后,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是更好的解释?
生:我认为“寤寐求之”已经翻译成了“日日夜夜”,就不必再翻译成不管是醒还是睡我都在思念她。
师:睡着醒着不就是日日夜夜么?
生:有一点重复。
师:好的,有见解。
师:其他的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没有举手)
师:也就是说,这位同学翻译的还是不错的,是吧?那么还有那位同学愿意为我们翻译一下蒹葭?不过同学们看一下文本,《蒹葭》还是挺长的,再仔细看,你有发现《蒹葭》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么?其实它结构上的特点很鲜明。
生:有很多的相似。
师:啊,这位同学说相似,对,看它四句一个章节,分成了———
生:三个章节。
师:对,这在诗经当中叫做“重章叠咏”。三个章节有很多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咏三叹,颇有音乐之美啊!我们这样,请三位同学将三个章节的意思分别呈现。
生1:河边的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的芦苇上凝结成霜,我那日日夜夜思想之人,就在河岸的对面一方,我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我又顺流而下,寻寻觅觅,那人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师:请坐,真是没有想到,我们同学自己在课下就能把词义诗意疏通到这个程度。非常精彩。第二小节。
生:河岸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我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而又艰难,我又顺流而上,寻寻觅觅,那人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师:翻译的怎么样?有没有问题?评价一下。
生:他翻译的有点错误。
师:有点错误?哪个地方?
生:他说顺流而上。
师:那么应该是?
生:顺流而下。
师:哪一个字是顺流而上?有顺流而上么?
生:没有。
师:对,没有。顺流而下,逆流而上。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的解释,课下有注释,做标记。
师:第三个小章节,好,这位男生。
生:芦苇丛中,晶莹的露珠还没有干,我所爱的那个人站在河水的另一边,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曲折,我顺流而下再去寻找她,她好像就站在水中的那块陆地上。
师:各位同学根据注释对文本做了解释,文中有很多的字需要引起我们同学的注意。比如说刚才这位同学翻译到的“道阻且右”那个“右”字。在我们现代汉语当中,它是一个方位词,在这里它要解释为“弯曲”“弯弯曲曲”,所以我们要注意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字词义的差别。
师:同学们对这两首诗的大意还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
(生没有举手)
师:其实,这两首诗歌,我们的课下注释非常详备,因此我们在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就做得比较好,比较到位。
师:在我们读其文,知其义之后,我们需要深入地思索课文内容。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博客,晚上我就浏览了我的博客,发现很多同学上发了很多感悟和疑惑,我把这些疑惑和感悟汇总,发现同学们对这两首诗的.疑惑集中在这三个问题上:
大屏打出问题:
1、关雎中的男主人公最后和女主人公在一起了么?
2、蒹葭中写了很多景物,不能选别的景物么?
3、关雎和蒹葭都是爱情诗,干吗选两首?
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现在我们就四人小组合作,从这三个问题中选取一个问题进行研讨探究,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探究的成果。现在,时间给你,回过头去。
(大家兴致勃勃,开始探究,发表个人见解)
师:时间差不多,同学们,老师看到大家都讨论的非常的激烈,那一个组想先来展示一下?
(生举手)
师:好,那一组,有请。
生:我们选择第二问。
师:第二问,大家一起看。
生:我认为蒹葭中选择那些景物―――清晨的冷雾还有露水,着朦胧的景物正好适宜两性之间爱情微妙的感受。
师:哎呀,说的太妙了,鼓掌吧!
师:理解的很好,语言组织的很好,情感表达的很好。
师:还有那位同学?这位女生。
生:我们选择第三题,我们觉得这两首诗不重复,因为关雎写的是追求一个女生的事,蒹葭写的是怀念一个人的事。
师:怀念?
生:哦,思念。
师:哎,两个词要注意,是有分别的。继续么?
生:关雎写的是特别直接的弹琴鼓瑟哄女孩开心,而蒹葭写的是在远方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去准寻她看她。
师:请坐。表达的意思是比较清晰的。她说关雎的意思是很直接的,大家有没有发现,关雎主人公的情感是非常的热烈的,那么,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关雎中的女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生:窈窕淑女。
师:哦,大家都引用了文本,就是“窈窕淑女”。那么用你的语言理解,这是什么样的女子?
生:我想应该是一个文静贤良的女子。
师:那么从这文本当中有没有依据支持你的理论?
生:因为君子好逑,一个贤良的女子才值得君子去追求。
(生鼓掌)
师:坐。很有道理。他说一个贤良的女子才值得一个品德高尚的男子去追求,同学们没有认为她只单纯的是个美人,我们可以看到注释,淑什么意思?
生:善良。
师:那么这个女子除了美丽、善良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勤劳。
师:很好。因此,这样的一些性格特点综合起来,才是这个男子思恋她的主因。
(师板书 爱恋)
师:爱恋却不能得到,于是乎,就要——思念。文中是怎么描述的?
生:“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师:准确,那你知道什么是辗转反侧么?(板书 思念)
生: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师:好的。心里老有我思念的意中人的影子。同学们再想,这样的思恋到了极致会怎么样?
(生没有发言)
师:是的,我们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青春年华,爱情离我们还很遥远,大家缺乏这种情感体验。思念到了极致往往会产生幻觉了。(板书 幻觉)所以刚才这位同学 和老师私下交流说男女主人公在一起了,有很多同学支持这一理论是吧?
生:对
师:为什么?
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在一块才能我弹她听么?
师:有道理啊。
生:我们的理解,应该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经过他们的努力,他们应该在一起。
生:“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个男主人公表达的爱情这么热烈,女主人公一定是接受了。
师:老师感觉同学真的非常有浪漫的情怀啊,很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多好呢,不过同学们,实际上,和女子在一起只是作者的一种幻想。就是想象她能够和我在一起,我可以这样让她愉悦。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脸上有些失望,但我觉得你不用失望,为什么呢?老师再引导大家一下,很多东西,比如梦想,比如理想,远远地在那里,看上去非常美,我很想得到,你的到它了,什么感受?
生:满足。
师:是的,满足。那种渴望的心情呢?
生:消失了。
师:哎,消失了。是的,因此这么看起来,他没有得到,也是一种美好,是么?好的,再关主注一下第二题。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很漂亮。《蒹葭》中描绘了很多景物,找到。
(生寻找)
生:有蒹葭,有白露。
师:是的。大家看,深秋时节,露浓霜重,秋凉似水,忍不住会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小令。
生:《天净沙 秋思》
师:《天净沙秋思》里面也有很多的意象,也就是景色,这样萧瑟单调的秋天景色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情感?
生:思念。
师:对,一种忧郁或者伤感的情怀。这样的景物能够很好的营造一种凄凉落寞的情感基调。恰恰符合了《蒹葭》中的主人公一直在追寻却一直得不到的那种意境,远远地,在水中央,水之湄,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这样忧伤凄迷的情怀更加符合我们中国文人对于那种雾里看花的意境营造的需要。因此,这些景物作用?
生:非常大。
(师板书 景———人)
师:《蒹葭》中,景物为人的活动营造了一个合适的空间。
师:还有那一个组特别关注了第三个问题?
生:我认为不重复,刚才也谈到,关雎直接写追求,不是很含蓄,而是很直白,而蒹葭是描写景物营造氛围,才写后面的追寻和思念,所以,它是比较含蓄的一首诗。第一首是可以说是赋,第二首是兴。先咏他物引出情感。
师:这位同学懂得非常多,他甚至谈到了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师板书)赋、比、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在《关雎》中作者为什么要先写两只雎鸟?
生:我认为是托物言志。
师:初中我们学过不少托物言志的文章,那些视为经典呢?
生:《陋室铭》。
师:很好。那么大家思考,这两篇文章,《陋室铭》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有同样志向的人居住的陋室之上,和我们本文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一样的么?
生:不同。
师:是不一样的。那么“兴”到底是什么呢?“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四个字“由此及彼”。看到雌雄两只雎鸟很开心的在一起鸣叫,这样的情景下,他看到了那个勤劳美丽的女子在对岸采摘荇菜,于是乎产生了对女子的倾慕之情。这可以理解了么?
生点头理解。
师:我们以后再学诗经或者再学诗歌还会遇到兴的表现方式。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我们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评价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意思是作者为读者用文字描绘了丰富的画面,营造了独有的意境。再现意境,是读诗的最高境界。不是单单在诗的词句上下功夫,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读者在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的再创造。关雎前两句的意境美,作为老师,我是这么理解的,大家看一看:谁来帮老师读第一小节?
那片小洲,风中曳(yè)荡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zhuó)灼欲燃的花朵,蚱(zhà)蜢像酒徒那样吮吸朝露,蝴蝶二三结伴,忽东忽西,戏耍正欢。水鸟儿雄雌和鸣,呼朋引伴;比翼双飞,时起时落;交颈而戏,好不亲热。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让我心旌(zhǐ)摇动。对岸的曼妙姿影胶着(zhuó)我的眼光,那是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善良女子啊,是我梦寐以求的好伴侣。
生读。
(师引领学生分析写法,如合理的想象及句式、修辞、词性等方面的特点)
生在实例中有所领悟。
师:诗经两首,美轮美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唯美的画面,请同学们课下选取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展现其中的意境美。假如你要用文字描绘的话,应该通过合情合理地联想与想像,侧重时间、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刻画。
师:博客上有同学给老师留言,说怎样才能记忆地更快更容易,其实语文的记忆有很多种,今天老师給大家带来一种新的记忆方法———手语记忆法。
(此时铃声响起)
师:铃声响起来了,怎么办?学不学?
生齐声:学。
(师与同学们一起做。)
师:这样的记忆法还可以用到很多文章中。课下我们将其纯熟。这节课,我们全情投入,赏析了关雎蒹葭之美,用短短的45分钟来鉴赏博大精深的诗经选篇,自是远远不足的。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泉,开阔、丰盈、简单、洁净,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希望课下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走进诗经,品味古典魅力,感受华夏文明!谢谢同学们!
第2篇:诗经氓课堂实录
诗经氓课堂实录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诗经氓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1、导入新课
师:“今天考考大家,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下句是什么?”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生A:“ 《诗经》。”
师:“对,这句是《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中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三大类,其中“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通过预习,已知《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卫风·氓》,看看女主人公是如何叙述自己的辛酸历程的。”
2、请同学们朗读《卫风·氓》,要求:正音
本诗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可老师领读,示范朗读全诗,培养学生正确诵读习惯,及语感 。
3、研读课文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回忆追述,用对比的手法来叙事。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部分(1、2)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生B:“讲述了女主人公和氓约定婚期。”
师:“不错,这一部分追述了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生C:“从女主人公‘送子涉淇’ ,又劝氓‘无怒’,可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的姑娘。”
生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热情。”
师:“很好,很明显,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这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写氓,但是‘将子无怒’ ,反面衬托出了男主人公氓的狡黠。从这一部分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3-5)
翻译
师:“这一部分是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同学们根据翻译,默读一遍,思考各章分别讲了什么?”这一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E:“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生F:“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生G:“第五章:简述自己婚后不幸生活的`遭遇。”
师:“很好。这一部分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同学们看到课后第三题,题目上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兴,就是以眼前景物引起所咏之辞。女主人公以桑叶的盛衰引起人生感慨,得出人生经验。那么在这一部分流露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H:“悔恨、沉痛。”
第三部分(6)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感情基调为何?”
在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明确:表述了“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4、总结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明确:本诗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布置作业
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第3篇:《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 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南陔、 白华、华黍、由康、崇伍、 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欢迎阅读。
师:同学们对这两首诗的大意还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
(生没有举手)
师:其实,这两首诗歌,我们的课下注释非常详备,因此我们在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就做得比较好,比较到位。
师:在我们读其文,知其义之后,我们需要深入地思索课文内容。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博客,晚上我就浏览了我的博客,发现很多同学上发了很多感悟和疑惑,我把这些疑惑和感悟汇总,发现同学们对这两首诗的疑惑集中
第4篇: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
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
引导语:《诗经采薇》相信很多人都学过,而有关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
课前全班齐背《采薇》,请五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采薇》的五个诗节,并简单批改指正。
师:古人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在我们这个以诗为经的民族,《小雅·采薇》表达的是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表达的是抵御外侮的同仇敌忾和对军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忆。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进行了扎实的朗读和背诵,这节课就几个问题,同学们将查找资料和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我们共享学习的成果。
生:《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薇,是野豌豆苗。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棠棣之花有什么喻义吗?
第5篇:《诗经·采薇(节选)》赛课 课堂实录
《诗经·采薇(节选)》课堂教学实录
师:(先板书:诗)谁能背一两句诗给我听听?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背的诗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把感情都投入进去了。还有谁来背?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你又背出了一句千古绝唱。谁还能背? 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师:你背出了感情,我也想比划比划,可以吗? 生:可以 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觉得我背得怎样?
生:---------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出自《诗经》,叫《采薇》(板书)“薇”字比较难写,拿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
生:----师:字形是什么?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