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苏教版八上《都市精灵》精品教案
苏教版八上《都市精灵》精品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八上《都市精灵》精品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能从文章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的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随笔,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现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不是很难,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从课文提供的材料去揣摩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课文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由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下列生字词:
栖(qī)息 黄鹂(lí) 老鸹(guā) 硕(shuò)大
肆(sì)无忌惮(dàn) 围剿(jiǎo)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精灵”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你读了课文后是否有新的认识?
明确:
联系课文内容看,精灵指可爱的动物。文中主要写的“精灵”有喜鹊等鸟类,红嘴鸥、鸽子、海兽、海鸟,还有小松鼠等动物;因为它们活泼、机灵、聪明,讨人喜爱,给人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作者以“都市精灵”为题,提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如果你是一个令人喜爱的都市精灵,你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2、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你能从中找出几幅?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前不久,昆山全票入选“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这是全体昆山市民的骄傲。你觉得昆山的魅力表现在哪里?
4、如何理解“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明确:
1、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
2、反差强烈的有:
(1)今昔对比的图景: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和如今“两只老鸹不老呱”的寂寞惨淡的景象进行对比。
(2)不同城市的对比:北京城“连乌鸦都久违了”的现状和旧金山“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的景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倡导每座城市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3、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精神风貌。
4、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
四、探究学习,增强意识:
欣赏短片《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讨论:
短片中快乐的小鸟为什么要流泪?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林中的小鸟真正快乐起来?
要点:不随便倒垃圾和排污;保护珍稀动物,禁止猎杀;禁止滥捕滥涝;禁止滥砍滥伐,设立保护区;与动物在同一地带友好相处;加强宣传教育等等。
五、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根据你已掌握的环境保护知识,请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市环保局写一份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书。
要求:建议内容要具体,指出问题要有理有据,改进意见要切实可行。
第2篇:苏教版语文八上 都市精灵1
《都市精灵》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都市精灵》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随笔,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细细品味,在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提高修养等方面给人启迪。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单元主题是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激情满怀,写动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却时满腔感伤,进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深意: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
二、学情分析:
1、文中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成语和特定语境中的特别词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需要课前做一些预习工作,例如:居高临下、肆无忌惮、无所事事、退避三舍、司空见惯、“孤城寡人”、“与狼共舞”。
2、八年级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接受作者所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师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2、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设想: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的设想是:因为作者要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所以,我的教学设计着重解决作者缘何而生感慨,这就需要立足文本,引领学生解析内容,品味语言,感受情感,进行语言实践,致力于帮助学生从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浸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我认为教学应该从“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讨论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小练笔”这几个方面展开。
结合以上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先放腾格尔的《天堂》然后导入):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那洁白的羊群,这才是我们人类的天堂。在那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是否也有这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作家舒乙走进《都市精灵》,去看一看都市中还留存有哪些动物,也去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
(板书课题)
2、教师借机简介作者舒乙。
3、教师先指名学生说说什么是“精灵”,然后补充介绍:“精灵”原指神仙精怪,文中指可爱的动物。接着,教师提问:“现在北京城内生活的精灵还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面对已少见鸟兽踪迹的北京,作者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小声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思考。这样就自然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
1、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阅读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文学馆内仍有各种鸟类及小松鼠栖息,但北京城已少见鸟兽踪迹,作者内心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悲哀。
2、再让学生找到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第6段),并勾画下来,然后让学生齐读。教师借机提问:“北京有作为自己标志和象征的动物吗?那么,哪些都市有这样的动物呢?作者的内心又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朗读课文7——10段,并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后总结:对北京鸟类的减少,作者非常的可惜,对拥有自己都市动物的昆明、上海、美国等地羡慕、佩服、赞叹不已。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3、教师又趁机提问:“一些城市动物逐渐减少,而一些城市动物与人和谐相处。为此,作者又提出一个什么观点呢?让学生找出并勾画下来(第11段),再齐读。让学生思考:作者的这个观点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小结:作者指出人与鸟、鱼、兽必须友好共处。动物的逐渐减少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责任在于人类。城市里有无鸟、鱼、兽可以视为“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的衡量标准。
4、让学生齐读第12段,思考:作者又有什么观点?勾画下来齐读。教师引导:作者认为“孤家寡人”并不正常,要“与狼共舞”。然后,让学生理解“与狼共舞”的含义,即“人与鸟、鱼、兽共存的和谐局面”。
5、教师启发:“人与鸟、鱼、兽共存的和谐局面”,我们用两个句子归纳出来,该怎么说呢?(教师板书)
三、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分析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疑:本文以“都市精灵”为题,有什么含义吗?通过学生的思考,使其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即使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使之与人类友好相处。本文题为“都市精灵”,传达的正是这样一个意思。
四、联系实际,抒发感受
结合以上教学,教师提出:谁来说一说,怎样才能拥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针对生态环境和保护动植物的方面展开论述。(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多叫一些人来说。)
五、延伸拓展,提高能力
1、请你为保护都市精灵拟一两句公益广告语。
2、教师启发学生:“在我们身边,在校园中,在自己的村子里,你有没有见到课文中提到的‘精灵’呢?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人们与它们的关系怎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结合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第3篇:都市精灵教案
都市精灵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都市精灵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课题中“精灵”的含义。
2、欣赏文中生动地描写和精辟的议论。
3、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中生动地描写和精辟的议论
教学难点: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联系学生实际,自己门前屋后还能经常听到喜鹊叫么?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村是这样子,城市呢?你们去过吗?那里的动物多么?我想除了高楼大厦,很少看到鸟儿的影子。所以我们今天,就要一起走进中国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的随笔《都市精灵》中,他告诉了我们即使在今天物质文
第4篇:《都市精灵》教案
《都市精灵》教案
《都市精灵》教案
《都市精灵》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语句的理解,从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体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倾听着班得瑞的音乐,我似乎可以听到晨曦初现时,云雀唱起的“太阳的赞歌”,似乎也能听到暮色渐浓时,夜莺演奏的“绿色的小夜曲”。在这个神秘的蓝色星球上,动物是人类很庞大的一个伙伴群体。它们是天然的都市绿化情况的天平,它们也是当代作家舒乙笔下的“都市精灵”。
二、七嘴八舌说精灵
下午的课,难免有些困倦,就让小精灵们来为大家进行一场脑力风暴吧。男女生同学比一比,大家一起来抢答。
(小组活动,男女生比拼)
说一说下列词语的具体内容
①行宫(现代文学馆)“一景”、“一宝
第5篇:都市精灵 教案
都市精灵 舒乙
教材分析
“用心感受品质生活,用爱共建和谐环境”
——《都市精灵》是一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随笔。文章用现在北京的“一景”、“一宝”,动物稀有而珍贵的现象开篇,与几十年前的北京“成群”“遮天”的现象进行纵向对比,又与其它拥有自己标志性动物的都市进行横向对比,以此抒发作者的情感,发表作者的观点,提出“与狼共舞”的都市生活,优化生存环境。学情分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人们愈来愈关注的话题,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对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能够理解和接受。本文的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语言也很富于表现力,使学生便于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设想
(一)、梳理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二)、体会、理解作者的观点(三)、联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二、教学目标
1、带着
第6篇:都市精灵 教案
《都市精灵》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揭示主题的写法。
2、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的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随笔,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现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不是很难,因此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从课文提供的材料去揣摩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课文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师总结导入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
第7篇:都市精灵教案
示范课教案: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邓州市赵集镇二初中
翟景雪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理解并说出“都市精灵”在文中的含义,了解作者通过叙述和议论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理解本文的主题。
2、能从文章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收获富有个性的创意和感悟。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的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教学设想:
《都市精灵》是舒乙写的一篇随笔,这篇课文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明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的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可能偏颇,只考虑到人对动物的保护,这样的理解把人凌驾于动物之上了,而应启发学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