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3 07:12: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卢沟桥烽火》读后感

抗战到底,保卫家园

——读《卢沟桥烽火》有感翻开历史的画卷,时间定格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段历史就从那开始。

那天深夜,侵华日军以一名日军失踪为借口,要过卢沟桥进宛平县城搜查,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士兵当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随即用大炮向卢沟桥攻击,我国卢沟桥守桥士兵与日军展开了激战。守桥士兵们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与日寇抡起大刀展开白刃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团结对敌。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此,一场伟大的、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掩卷沉思,那段痛苦让我心痛,又让我愤慨。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的将士为了国家的领土不被列强侵略,抛头颅、洒热血。一座历史的古桥被鲜血染红,伟大的历史将在这里上演。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正是战士们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给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

今日的我们,正沉醉在幸福与甜蜜当中,可谁曾想过,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昔日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血与汗换来的!但是我们又可曾想过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竟然敢对偌大的中国进行侵略?因为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得出的血的教训。卢沟桥的烽火正在鼓励着我们向前进,国家就在我们心中。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要用双手建设国家,让祖国迈向世界。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让祖国的旗帜更鲜艳!

第2篇: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感受歌曲的情绪。(课前)

2、在歌曲中,同学们关注到了“九一八”吗?就是九一八事变,你们了解“九一八”事变吗?

3、简介“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指名读)

4、然而,侵略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仅侵占了我国的东北,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魔爪伸向全中国。今天,让我们翻开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来看看那卢沟桥的烽火。

5、烽火是什么意思?(战争)所以,这是一篇描写战争的文章,都市要气势宏伟、悲壮有力。(指名读、齐读)

6、你看,这就是卢沟桥现在的照片,从他的桥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坑坑洼洼,它就是卢沟桥烽火的见证,让我们把思绪拉到82年前,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二、预习检测

1、出示第一组词语

A、指名读,关注三组多音字(喝问、魔爪、咽喉)

2、出示第二组词语

A读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一组是描写日本军队的、一组是描写中国军队的)B谁能把你理解的词语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出示学习单1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笔划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A交流(“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2、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卢沟桥事变过程的?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大家的预习都做得很充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出示学习单2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何“九一八 ”事变后,日寇要选择卢沟桥呢?

3、出示“卢沟桥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什么叫“咽喉要道”?课文中指——卢沟桥。

4、为什么卢沟桥成为咽喉要道?让我们一起看看地图。

5、过渡:要达到蚕食华北,进而把魔爪伸向全中国的目的,必须打通卢沟桥,所以敌人一直对卢沟桥虎视眈眈。可见,卢沟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6、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是否关注到这个词“妄图”,A妄图,就是狂妄地谋划。通过预习,你知道侵略者狂妄的谋划是什么吗?

B为此,它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

相机理解“蚕食”:蚕是怎样吃桑叶的?

看来侵略者是想一步一步的逐渐侵占我国,你觉得它们怎样?(狼子野心、卑鄙)你觉得当时的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境地?(生灵涂炭、四面楚歌)

7、1937年7月7日深夜,一个让中国人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卢沟桥事变爆发。课文详细向我们讲述了这一事件的经过。(出示学习单: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一节的介绍,而直接从第二节“1937年7月7日深夜……”叙述,有什么不同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A交流(这是事情的起因,有了这一节的,事件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也就更能体现出敌人蓄谋已久和险恶意图,没有这一节,事情的原委也就含糊不清了。)

总结:这节课一起了解了卢沟桥事变的起因,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卢沟桥事变的经

《怎样写好一件事》作文讲评课

一、选材要新颖 【问题选材】

【诊断病因】 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健康案例】

材料1:我很顽皮,一次把一个女生的笔盒藏了起来,女孩发现笔盒不见了,竟然大哭起来,原来笔盒里装着她的伙食费,她的家境本来就不好,她怎能不着急呢?我赶紧去找被藏的笔盒,却发现笔盒不翼而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终于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赔偿了笔盒和伙食费。

点评:选材来自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避开了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力求陌生。

材料2:大雨天,一男青年坐在一没有玻璃的座位边,不给旁边的老人让座,引起了全车人的不满,等男青年下车,大家才恍然大悟,男青年半身被淋湿,原来是给全车的人挡雨。

点评:公车让座本是陈旧的材料,但如果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二、写事情要完整、具体 【问题例文】

那一天中午,大家都到操场去玩。在篮球场上有一个陡壁,我们比赛谁能爬上那陡壁。文第一个爬了上去,但洋没有爬上去。文对洋说:“你是永远爬不上来的。”洋听了,心中忿忿不平,也回骂他,他们骂得越来越激烈,最后打了起来。我和体委分别劝架。这件事我做对了。【诊断病因】

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了?

【对症下药】

(1)下面我们就来补充这件事的经过,怎样才能把这一经过写具体呢? ① 在劝架的经过中,尝试多问几个怎样?

讨论自己小组的两个分解问题,达成共识后,把经过写在下面,力求具体。

②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呈现出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画面,再把这些画面拼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具体的片段了。请大家课后整理在学案上。【保健常识】

扩展情节法,就是多问一些“怎样”,但要注意,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需要详写,用扩展法,反之,需要略写的地方还是要用概括写法。

(2)再给这件事补充一个结果,做到合理、自然,水到渠成。

三、写事情要生动 【问题例文】

我拉开洋,洋甩开我的手。【诊断病因】 【对症下药】

①添枝加叶法:添加词语来扩展原有句子,使句子表意准确,语言活泼。我()地拉开()的洋,洋()甩开我()的手。②巧用修辞法: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我拼命地拉开()的洋,洋用力甩开我紧攥着他的手,像()一样又扑了上去。

③ 活用描写法:灵活使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健康PK】 例文一:

“铃······”下课铃吵醒了我,从兴奋的状态恢复了正常。“婷,你这道题好像没扣分呀。”“哦,是······吗?老师好像在总分上扣了······”我连忙掩饰,心想:好不容易才拿到一个第二名,我才不要说没就没呢,更何况老师怎么会算多分呢?我才不信,马上拿来一张纸,认真的计算。94分,算了三次还是94分,怎么会这样呢?我得的第二名确实不是真的吗?没关系,只要我不说出来,没人会发现的。但是,不说出来又会觉得自己良心不安,怎么办呢?我把事情讲给好朋友听,她只说了一句:“你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这一句话,我什么都不想了,直接去办公室找老师,老师改完分数后,说:“你虽然没有得到第二名,但你战胜了自己,这是真正的胜利。” 例文二:

心跳了一下,我能不能当个“差不多先生”呢?这么漂亮的100分我可舍不得丢啊!这个想法只在我的心里挣扎了半秒钟,不知哪一股力量,嘴角扬了扬,笑了一下,好像

对自己说了声“NO”,跟老师说你改错了。于是他减了我2分,划掉100,标上了个98。呵呵,这才对嘛。奇怪的是,我一点也没有大起大跌的感觉,相反平静得很。这才是我真实的成绩,98,已经心满意足了。

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学习,才会有机会获得满分的殊荣。如果只想靠运气的话,那不是人人都中彩票吗?

我想,我还要更努力,更谦虚,更拼命才行。当我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爬,不晓得突然有那么一天,我爬得好高好高,回头一看,地上布满了我的脚印,好看极了。

讨论交流:

两个片段各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例文一: 例文二: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四、学以致用

同桌之间交换作文,从新颖、完整、具体、生动的角度去互改。

我评改了 的作文,我也做一回小老师,给他(她)评评分吧。

五、品味赏析

课后欣赏品析附录中的优秀范文,我有什么收获?

习作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增强持续观察的意识;

2、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表达,在语言表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激发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引导探究乐趣。

我们在科学课上,已经做了许多实验,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吧,你们做过哪些实验,还记得吗?

二、组织活动,摄取习作素材。

1、我们现在到外面去做一个小实验,愿意吗?

2、组织学生到门口选好的树下找一只小蚂蚁,用樟脑丸在蚂蚁的前面划一道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做实验时动作怎样?(先……再……后……)

教师实验时说了哪些话?提了哪些疑问? 如果蚂蚁穿过这道“防线”,就在蚂蚁前面再划一道线,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等小蚂蚁跑累了,就在它的周围划一个圈,这个圈呀稍微大一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圈子逐渐缩小,比一角钱的硬币还要下,你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整个实验时,同学们的言行、神态及你自己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3、教师做实验,指导学生观察。

三、创设情境,交流活动发现。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回到教室,教师采访学生:小摄像师们,你们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2、反馈、评价。

①小组代表针对三个问题发表自己意见。引导针对一个问题作适当的描写。②师生共同评议。

3、口述练习,随机指导。

四、自主表达,拟定个性文题。

1、自主拟题。

如果以这次实验为题,怎么拟订?

如果以你的心情变化为题,怎么拟订?

如果以这节课为题,怎么拟订?

……

2、学生自由习作,放手试写全文,教师对习作基础差的同学进行指导。

五、互批互改,提高习作素养。

第二课时

一、同组交流习作。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引导学生分别就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就是否写出师生的言行、神态及心情变化等方面发表自己的建议。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推荐优秀片段或者全文,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三、修改作文。

四、学生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有趣的实验

先……再……后……

读后感教学设计

题目分析:本次习作是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要求学生从最近读过的书或看过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想法和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抒真情讲真话。

设计理念:“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点拨话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最近读了哪些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写一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或观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联系实际、点拨感悟

1、联系生活:同学们读的时候产生了哪些想法?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2、点拨感悟:同们的想法,就是读后的感悟。悟,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想,用不同的方法来想。下面一个小组选一个问题,讨论以下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三、指导习作、点拨思维

教师引导:读后感就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自己产生的感想体会写出来。“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在写读后感时,请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读懂原文,明确中心。要写一篇感情真实,令人感动的读后感,必须要认真读原文,特别是对自己深有感触、教育最大,受到深刻启发的内容(句子、段落)更要多读、多想,然后写出感想体会。写感想体会时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句子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还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特点入手。这个“感”也应是发自内心的。6

写出的这个“感”确实是读完文章后自己深受教育,深受感染的“感”,最好使读者读后也深受感染。

2、拟定一个醒目的标题。在写题目时可以拟定一个正题和一个副题。正题目是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点明读后感的内容或中心。副题目是指出所读文章的名称。题目要准确、醒目、简洁。

3、抓住重点,写出感想。一篇文章,很可能是它的内容令人感动,也可能是文章所揭示的哲理发人深省,还可能是因为文章的写作方法新颖,词汇丰富,意思表达得准确。写读后感,就要抓住自己感受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写读后感时要抓住所读文章的一两点,出发开去,集中笔力深刻、透彻地写体会感想。

4、要选好角度,找好结合点。为了把读后感体会写得较深刻,结合自己选好写作的角度很重要。这个角度就是能把自己的感想体会从某一点生发开去,开掘出有现实意义,有教育价值的感想。在写感想时,可以进行想像,通过联想,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感人的体会。写时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自己深受教育的体会。

5、读后感的写法:进入高年级,我们应该掌握以下两种读后感的写法:

第一种写法:

(l)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读什么书。读的书或文章名,应加上书名号。(2)抓住主要的内容介绍文章梗概或者引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在引用时,一定要引用对自己启发大、受教育深的。

(3)写出自己对文章或引用词语、句子、段落等的认识,也就是谈自己对这篇文章或词语、句、段的看法,进行议论。

(4)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受到的教育。写自己受教育时要谈自己受到教育的实例,用实例写出自己的感想。

(5)结尾时,要扣回原文,也就是自己的体会。结尾方法可由自己选择。

第二种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读后感。

(l)开头先交代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读的什么书或文章名。书名或文章名要加书名号。

(2)读完这篇文章或书以后自己总的感受。句子要简练,但要有一定的深度。(3)选择感受深的几点或文章的几句话、几段话进行夹叙夹议。具体写法是一点一点、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引用,然后分别谈自己的看法体会。在写看法体会时要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议论的时候,可以先谈认识,也可以结合事例进行议论。议论时所写出的体会感想要透彻、明白,要说真话抒真情。

第三种写法:

(l)要交代所读的文章或书名。

(2)写出这本书或文章的中心,围绕这篇文章的中心举个事例来说明自己受到的教育、启发,揭示所明白的道理。

四、自由习作、合作交流、点拨修改

1、自由习作,写出感想。(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教师点拨: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

五、集体评议、点拨评价

1、教师选择典型的文章(两篇:一篇是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

2、评选最佳,激发兴趣。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标题、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3、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习作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借鉴。

改写《如梦令》

教学内容:

改写《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教学目的:

1、通过“诗变词,词变文,词变歌”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从而改变单一的写作形式。

2、通过对古代诗句的改写,培养鉴赏和迁移能力。

3、感受古诗语言的特点,在想象中体会诗境,学会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把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现在正值春天,春雨淅淅沥沥,杜牧有一首诗《清明》,你们读过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会变魔术,在人们的智慧中,由七言诗可以变成句式长短不一的词,你们试试看怎么改?不会是吧?没事,我们来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多神奇啊!古诗的内含丰富深邃,而且和多种文体贯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的世界,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创造出华美的篇章。

[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古诗《清明》入手,另辟蹊径,改成词,更增加趣味。]

二、感受诗意,指导习作

1、刚才的诗与词都洋溢着深深的忧愁,让我们换个心情,夏天到了,我们穿越时空,来看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在夏天里,遇到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1)师配乐范读。

①师读后,生接着配乐读读——你们也来试试,写了件什么事?

②生回答。(概括词意)

(2)这是回忆的,所以在文章记叙的顺序上,这是运用了——倒叙的手法。

2、诗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曾经的游玩乐趣便跃然于纸上。今天,我们试着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加上自己的想象,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看谁写的最有趣。

(出示题目)审题:

(1)你看明白什么?

(2)要求的重点是什么?——围绕人物的活动进行想象,突出“趣”。

板书:趣——想象

3、想象情景,交流感受

好,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再感受这首词,—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想好后,赶快和身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师出示课件:音乐与词)

4、领悟意境,展开想象。(看荷花图)

(1)想象中你认为这次游玩最有趣的是什么?谁来说说?

预设: ① 沉醉不知归路—— 我们想想,诗人为什么而沉醉?(简单带过:借酒助兴)——提示:更多的是因为玩得真高兴,所以就“沉醉其中”;或是因为荷塘景色太美,“沉醉其中”。△把诗人就当做是你,你就在和朋友们在亭子里,怎样的美景使你沉醉?看到什么?(引导生按顺序描绘荷花、荷叶的样子,天、水等。)△景色醉人,和朋友一起玩的乐趣更使人沉醉。你们在玩些什么?(引导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描绘玩耍的情景:抓鱼,摘荷花,打水仗,游泳等。引导“笑”的描写)是呀,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更是沉醉在欢乐之中。②误入藕花深处——那么荷花塘深处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看图想象景色,想象此时的景色)再听听,听到什么声音?(青蛙叫,虫鸣,欢笑声等)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为什么抢着划?她们怎样抢着划船?(引导生想象人物的动作、快乐的样子等,及周围的环境。)在同学的想象中,诗人的这次游玩真是趣味盎然啊!那么待会改写的时候,我们就把刚才想象的内容写上去,如:荷塘的美景,人物的玩耍过程,我们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也要写。就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是自己。[ 评析:披文入情。古诗词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因此,我们在把学生带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9

和知识储备,引发相似联想,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切身感受其意境之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们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5、再次出示习作要求:

词人李清照,用短短 33 个字就把少年时这一趣事描绘得活灵活现,现在,我们就试着改写这首词,让我们更具体的感受词人快乐的心情。

再读读习作要求。取好题目,巧妙构思,开始写吧!

作文讲评课——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学会以细节刻画突出中心的习作方法。

2、培养学生按习作要求行文、评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以细节刻画突出文章中心的习作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讲评课,这可是同学们向老师汇报的好机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现自我,并有所收获,能做到吗?(1分钟)

二、直接导入,回顾习作要求,总评习作优点(5分钟)

这次我们要讲评的习作题目是《老师不在时》,针对这篇习作我们在上周四指导课上拟定了两个训练重点,谁还记得?

(1、写清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整体和个别表现。

2、明确自己得到的启示。)

师:很好!老师也正是依据这两个训练重点批改作文的。本次44篇习作质量较高,有这样的两点尤其突出(投灯片2)。为此,老师评出了本次习作的明星,他们是(投幻灯片3)。看着我们本次的明星榜,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那么谁愿意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学生简单交流)。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文章中都有精彩之笔,快拿出你的习作,看看你的进步吧。(学生看自己的习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看教师评语)

三、文海拾贝(8分钟)

师:这一条条波浪线勾画的就是这次习作同学们的成绩,这些成绩就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既然如此高兴和激动,那就慷慨地将你们文章中的精彩片断展现给大家吧,谁先来?(学生读文章中的精彩片断,边读边师生点评)

为大胆展现文笔的同学鼓鼓掌吧,其实刚才同学们所读的精彩片断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描写,“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叶芽能辉映出春天的生机。”这一滴水、一片叶芽就是细节。细节描写的作用就在于: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正是有了这些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才会有扣人心弦的文章。

三、出谋划策(10分钟)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篇我们同学的习作,读读这篇文章,结合我们的习作要求和刚才谈到的细节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并提出修改意见。(投灯片4)

真是众人献策文章妙啊!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是如此,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四、佳作欣赏(10分钟)

现在我想隆重推出本次习作的闪亮明星,想知道是谁吗?好了有请施怡同学。请你有感情地把你的文章读给大家听。(读略)看到教师给你的评价你高兴吗?站在这里,敢接受老师的采访吗?

1、当你面对这个文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文章中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3、你觉得还不满意的是什么?

师:的确,要完成好一篇习作,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看屏幕(投灯片5)

五、学习汇报(5分钟)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点滴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快乐,今天讲评课的重点是学习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生活中的细节是人生成败的根本。愿我们第一个人都能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用真情实感谱写出人生最美好的篇章。

六、作业

成长的烦恼

教学目标:

1、回忆成长中的烦恼,能运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具体写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能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烦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促进课堂多元对话。

教学过程:

一、猜测烦恼,沟通师生心灵,拉近距离。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烦恼,我就经常觉得挺烦恼的,大家猜一猜,我可能遇到过哪些烦恼。

虽然辛弃疾在词中写过:“少年不识愁滋味”,虽然有些人认为,在你们这个年纪,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可是我知道,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们也有许多烦恼,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成长的烦恼。

二、交流烦恼。

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思考时间,整理一下思绪,想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或者现在仍然还有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可以是你和老师之间的,同学之间的,还可以是家庭里亲友之间的,当然,也可以是学业上,社会给你的压力等等。)

有位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烦恼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下面,让我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吧,说出来之后,也许你的烦恼就会减轻不少。谁先来自告奋勇地说说自己的烦恼

预设:

1、如学生谈父母老拿自己和别人比。

可以通过以下对话引导学生说具体:你的父母怎么拿你跟别人比的,他们是怎么说的?有没有最难忘的一次?你父母拿你和别人比时你内心的感受怎样?

2、学习压力重,作业如小山

具体说说,你的作业怎么个多法?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这么多作业做起来辛苦不辛苦?作业一多你们心里肯定有想法,是怎么想的?

刚才同学的烦恼都是来自于学习方面的,有来自于其它方面的烦恼吗?比如说,来自于家庭的,来自于你和同学、朋友之间的。

3、可能的烦恼还有:起绰号、长得胖、同学之间误会、父母吵架、离婚„„

4、板书:“恼”,大家看,这个恼字什么旁?这就说明烦恼主要来之于哪里?只有写好了自己心理活动,才能让别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你内心的烦恼。拿出你的练习纸,把下面这位小作者的心理活动补写完整。(妈妈,请给我一点自由(片断)

那天放学回到家,我好不容易把作业做完,打开电视刚想放松一下紧张疲惫的身体。妈妈的“机关枪”就瞄准我“开火了”:“还不赶快去看书,都六年级了,还有闲工夫在这看电视!”说着,她一把夺过遥控器,啪,关了电视。我低着头,拉长了脸,心里

三、评讲片断:

四、范文引路

大家想不想知道我的烦恼,我还真有一个烦恼想跟大家说说。请大家默读,读完举手。

近视的烦恼

读初三那年,我的眼睛近视了,只好戴上了眼镜,跟着眼镜一起来的还有同学们奉送的外号“四眼”。戴眼镜可麻烦了,夏天一出汗,鼻梁上滑滑的,眼镜架不住,过一会儿就要向上推一推;冬天,端起茶杯来刚想喝口水,却发现眼前模糊一片,原来镜片上蒙了层水蒸气。我很爱运动,可是有同学叫我去打篮球、踢足球时,我总是摆摆手,因为有一次球向我飞来时我没接住,直接砸眼镜上了„„更让人烦心的是眼睛的近视日渐严重,戴着眼镜看东西也不太清楚,为此还发生过一件特别尴尬的事。

那还是在我读师范的时候,正赶上“五·一”放假,我兴冲冲地往家赶,已经两个多月没回家了,挺想家的。走到村口,看见我家门前有好几个人,在井台边忙碌的正是我妈妈。我远远地见了,有些兴奋,又有些激动,便喊了声:“妈,我回来了。”可井边的人什么反应也没有,我以为她没听见,紧走几步,又提高嗓门喊了声:“妈„„”这下她听见了,可是并没有答应我,只是放下手中的活看着我。我很纳闷,跑到跟前一看,脸腾地一下热到了耳根,原来她根本就不是我妈妈,只是那天穿的衣服与我妈妈的有些像而矣。这时,其他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个邻居边笑边说:“这孩子,读书读呆了,连妈都认错了。”当时我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保护好视力,闹出这么个大笑话,今后可有得他们取笑了。„„„„„„„„

这件事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从此碰上似曾相识的人,再不敢轻易相认了。可由此也有了另一种担心,怕遇上真正的熟人招呼都不打一个,大家就会误会我“目中无人”。唉,眼睛近视真是烦啊!

1、我的烦恼是什么?(一定要写清自己的烦恼是什么)

2、我通过哪件具体的事例来写我的烦恼的?(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烦恼)

3、我用了哪些写法把这个事例写具体的?(用上这些方法把自己的烦恼写具体)

五、明要求、写烦恼。

感快拿起笔,把你最烦恼的一件事写下来吧,注意写好人物的动作、语言,尤其要写好你的心理活动。

六、评改习作。

明确修改要求:听一听:他(她)的烦恼是什么?

说一说:他(她)写得好在哪里?

提一提:你觉得他(她)还有哪里需要修改?

七、给你的片断加个开头结尾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请课后认真完成它。

第3篇:卢沟桥烽火

5卢沟桥烽火

主备人:徐兰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

字词。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

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

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

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有关的词语:蚕食、如火如荼、挑衅、同仇敌

忾、蓄谋。、猝不及防、严词拒绝、万籁俱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4.在感受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录像,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令中国人永世难忘的卢沟桥事变时的战斗片段。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重温历史。(板书)

二、品读课文,学习写法。1.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课文是如何通过有条有理的描写体现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精选8篇)由网友 “眼里没了光”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卢沟桥烽火》,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4-29    阅读次数:39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卢沟桥烽火》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卢沟桥烽火》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