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论文
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论文
导语: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并收取费用的行为。下面小编分享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资产管理工作关系到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通过改进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资产日常管理水平、推进预算管理、实施绩效评价、优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举措,实现以资产管理推动高校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规范管理
1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本调查以高校为样本)发现,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资产管理体制与队伍建设
部分高校存在着对加强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把握不准和执行不力、缺乏资产管理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第一,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全校资产进行扎口管理的水平不高,培训次数少且间隔时间长,对相关资产管理制度不够了解。第二,资产管理部门缺乏资产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体系,高校资产管理粗放、处置滞后、使用效益及管理能效偏低。第三,学校部门之间、学院之间利益矛盾突出,资产管理推动难、整合难、协调难、监督难等问题并存。第四,部分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不清,服务不规范,业务素质仍有待提高。
1.2高校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大多数高校均存在新建校区房屋和土地权证未办理齐全状况。在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在账固定资产未粘贴条形码、新建或新增资产未及时入账、在学校的相关部门未备案等现象以及不能每年组织资产盘点、清查工作,仍存在资产清查账账、账卡、账实不符情况,部分高校无形资产未纳入资产管理范围,绝大多数高校存在闲置资产。
1.3资产购置与资产处置工作
资产购置方面虽然建立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存在资产购置不能按预算严格执行、内部采购制度不完善、对政府采购认识不足、采购监督不到位、重购置轻处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资产处置方面,存在不能及时处置报废资产,报废期限无法界定,处置资产的收入或损失不入账等情况。这些情况造成单位资产在使用、处理的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不能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1.4高校资产共享共用状况
部分高校共享共用的范围还仅限于校内,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例如:无法知道仪器使用寿命等有利于管理监督的信息。主要原因是各学院、各部门不够注重全校资源的配置与充分利用,无法达到最高使用效率。
1.5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
许多高校存在出租出借及对外投资归口管理混乱、相关的制度执行不力、缺乏相关制度、资产投资决策的制定没有相关专家的参与等问题。由于高校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以及必要的集体决策,形成了资产配置的不合理,导致结构失调、重复建设。并且,很多高校没有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导致产权制度不健全,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和权限落实不到位,造成资产流失。
1.6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
从调查情况看,被调查高校都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但有的高校没有与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另外,高校自筹导致该预算与校内预算不一致、政府没有出台预算定额也导致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在绩效评价方面,由于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学校无法有力约束管理人员,也无法最大限度发挥资产利用效率。
2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改进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改进高校资产管理体制。高校应根据资产管理工作的职能特点,进一步明确职责边界;应将资产管理工作摆到更突出的位置,强化各级人员的职责;应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组织体系,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分为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使用人等多个管理层次。加强队伍建设。各高校应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人才建设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业务水平等;增加人力资源投入,配备复合型人才管理队伍;采取培训、考核等日常人事管理措施,搭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和发展平台;重视资产管理人员的待遇问题,调动积极性。
2.2提高资产日常管理水平
各高校应规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加大宣传,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资产管理和使用应实行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通过清查资产、明晰资产产权关系来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高校应强化执行,加强资产配置、处置、预算管理、经营性以及共享共用资产管理等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注重采取简便易行、以评促改的方式将考核评价纳入日常管理中,积极探索教育宣传、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方式强化问责,增强激励与约束,保障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3完善资产购置与资产处置工作
高校应完善资产购置制度建设,重视并采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式。借助采购数据库加强对资产购置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信息库。建立完善的资产处置制度,将资产处置工作作为经常性的自查工作和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建立定期的资产清查制度,摸清家底。建立资产报损报废、转让变买、租赁抵押等规定制度,使各部门对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
2.4促进资产共享共用
高校应逐步扩大共享共用资产范围(校内、校际、社会),对外共享资产的使用,如仪器等。建立资产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补偿机制,把资产管理和预算收支管理、成本管理结合起来,准确计算费用、成本支出,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为实现资产的绩效评价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2.5规范资产对外投资与出租出借行为
高校应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和高校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明确投资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建立对外投资决策制度,拟定投资方案,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严格的论证,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按照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经营行为的跟踪问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正确核算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的发生。
2.6推进预算管理,实施绩效评价
推进预算管理。高校应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和高校理财能力。高校预算编制必须与资产购置密切结合,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资产配置必须以现有资产的配置及使用情况为依据。实施绩效评价。高校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将评价结果与增量配置、存量使用的激励与奖惩机制挂钩,通过绩效评价机制,真正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强化绩效预算的观念。
第2篇: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按照立法调研通知要求,现将资产管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公用房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无产权证书 据2013年综合调研统计,市直297个行政事业单位,有房屋及构筑物资产的共计165家,其中有房屋产权证或者土地使用证书的仅有64家,有房地产证书的家数仅为38.79%,没有房地产证书的单位占六成还多。未办理房地产证书的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历史形成的房屋管理不规范,基本上都没有证件;二是从现实来看,无证不影响实际使用,办证还要花费一定的费用,部门没有此项预算安排,没有必要主动办理;三是有些房屋项目虽竣工但决算没有及时验收或者资料丢失,难以办理证书;四是有些房产本身是违章建筑,无法办理证书。
2、部分房屋资产账实不符
一些单位忽视有关规定,没有及时提请竣工验收,也不办理竣工决算,一直挂于“在建工程”科目。盘亏的房屋资产仍挂在账面,不及时办理核销手续,造成有账无物资产名目。
二、国有资产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固定资产账。
2、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必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处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个别单位还存在不经审批擅自处置固定资产行为。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在认真实施执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5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等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同时,加大其宣传力度。建立起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宣传培训工作平台,大力宣传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从业人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进一步理顺各方面关系集中监管
建议进一步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局之间的关系,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使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能真正行使好相应的职责,房产占有使用单位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现相对集中监管。
(三)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措施
要逐步完善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统计及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资产出租出借)的行为,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要制定市级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
(四)进一步做好“两证”办理工作
房产证、土地证“两证”办理难,不仅仅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借鉴其他地方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抓紧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两证”的办理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
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形成的收入,要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取得的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要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的有关措施,规范和完善收缴方式,保障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能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四、对《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无修改意见。
第3篇:工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工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工会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工会资产的概念、性质和内容。为此国家从法律上对工会资产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明确的规定。<工会法>、<民法通则>和有关国家行政法规中均明确制定了工会资产性质的准则。
所谓工会资产的概念,即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而由工会拥有所有权(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的动产和不动产。它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的重要条件。工会资产具有其本身的属性,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制的资产,更不是由个人所有的资产,它是工会社团所拥有的资产。由于长期受重购轻管的影响,使工会资产管理工作处于薄弱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缺乏必要的手续、措施。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思想影响下,一些单位,对购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