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6 07:13: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欣然起行( )

② 念无与为乐者( )

③因起彷徨( )

④人问其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愉快地,高兴地 2.想到,思考 3.于是 4.原因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的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甲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同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乙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第2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理解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理解

【甲文】山川之芙,古采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晚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竟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和“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之美”(横线处分别用两个字概括)。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

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3篇:答谢中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习题答案

答谢中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习题答案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引导语:《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一、 填空

《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是 时期的思想家。有作品《 》。“书“的意思是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本文中的“康乐”是指 朝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沉鳞竞跃 9、夕日欲颓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