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说课稿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课内容是公民法律常识的重要主成部分,它前承第一单元“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后续第三单元“维护文化、经济的权利”。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也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针对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不能认识和分辨侵犯自己人格尊严权的行为,和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某些不良行为,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尊重他人,并履行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加强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人格尊严权以及它所包括的各种权利的内容、表现、法条、维权方式。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初步学习法律知识,学生会无从下手,加上学生们维护自我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观念有待加强,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难点放在:对于以学的知识点学会进行归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履行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复习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于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让别的同学完成习题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并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2篇:《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八年级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学习目标
了解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增强法制观念,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二、活动方案
【活动二】知识点过关★(组长组织成员按要求掌握下列知识点,15分钟)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
人格尊严权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2、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利。
名誉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3、侵犯名誉权的表现:
侮辱行为,公然漫骂他人、讽刺、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都属于侮辱行为;
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4、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
答:(1)主动与那位给予不公平评价的人沟通,找出原因
(2)“身正不怕影子歪”,坚持以和为贵,让时间来证明。
(3)如果这个不公平评价已经侵犯了人格权时,应用法律武器维护。
5、什么是肖像?
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6、肖像的重要性: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
7、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
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8、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没有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9、肖像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做?
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10、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
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1、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
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改变自己的名字);
盗用他人姓名(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某种活动)、冒用他人姓名(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
12、姓名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活动三】案例分析(要求: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讨论、黑板展示,再全班交流20分钟。注意看清人物、行为,问什么答什么;思考题目解答的角度及要点;说出解题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1、某校女生张某、李某去某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俩偷了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这生提出反对。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
(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3)你从这一事件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小智因皮肤黝黑,有同学给他起了个“黑炭头”的外号,并且在同学中散播。其他同学一见到小智都叫他“黑炭头”,小智的心里很不好受。(1)该同学的这一做法侵犯了小智的什么权利?
(2)如果你是小智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
(2)说明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任何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当自己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2、(1)该同学的这一做法侵犯了小智名誉权。
(2)小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告诉那些同学他对此很反感。如果他们还是这样做,你可以不理会他们,每次他们这样叫时都别回答,久而久之,那些同学也会觉得没劲,也就不会再叫了。此外,小智也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制止他们。如果因为同学起的外号,造成严重后果的,小智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味地忍气吞声或者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都是不可取的。
第3篇:《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范文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维护人格尊严》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知道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么的,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寻求救助,知道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正确保护法律公民的人格尊严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个法制治的国度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学好本框题内容是有重要意义和指导意义,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
第4篇: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设计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设计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设计
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第二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
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课前准备:
搜集学生在艺术周美术长廊中的人物画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目:
(1)、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2)、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