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数学课程整式的加减 教案
数学课程整式的加减 教案
数学课程整式的加减 教案
整式的加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等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索数量关系表示规律。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式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式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
日历、粉笔、黑板、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寻找数量关系;
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验证规律。
★练习: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五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
活动二: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
问题1.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大的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
问题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 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问题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张呢?
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 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 人。
活动三:探索图表的规律
下面是2010年五月份的日历:
1.日历图彩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计算找出这个关系。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也成立吗? (学生观察日历方框中九个数,四人小组讨论并计算验证自己的结论,四人小组再任选一方框计算验证结论是否成立。)
2.这个关系在任何一个月的日历中也成立吗?
3.如果用a表示中间数请学生按前面找出的关系填出框中另外8个数。
(引导学生观察横,竖列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发现:
规律一,横列三个相邻数,后者比前者多1。
规律二,竖列三个相邻数,下一个比上一个多7
让学生想一想,并引导学生用代数式填写,如下:
a-8 a-7 a-6 a-1 a a+1 a+6 a+7 a+8
用式子表示九个数的关系:
(a-8)+(a-7)+(a-6)+(a-1)+a+(a+1)+(a+6)+(a+7)+(a+8)=9a
(使学生体会符号运算可以用来验证所发现的规律。)
规律三:方框中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这个数的九倍。
3、小结
其实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很多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很多身边事物所存在的数学规律。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去探索周围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4、作业
观察生活,编一道探索数学规律的题
六、预期的教学效果
1.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3.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第2篇:整式加减教案
§ 4.4整式的加减
万国栋
※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4、学习重点: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
5、学习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 复习检测
复习: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
※ 数学小游戏
把你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加上你家的人口数(小于10),记录结果;
我就知道你出生月份和你家有几口人。若结果为133 答案:你出生于8月份,你家有3口人
※
新课引入 ※ 整式生活秀
1、苹果每斤4元,小红买了x斤。桔子每斤3元,小丽买了y斤。(1)两人买水果共花了______
元。(2)小红比小丽多花了______
元。(3)你能表示两人共花了多少钱吗?(4)你能计算两个整式的差吗?(5)你能把结果化简吗?
2、七年级
(二)班分成公益活动小组,第一组有 m人,第二组比第一组的2倍少10人;第三组人数 是第二组的一半。七年级
(二)共有到少人?(1)第二组人数为:(2)第三组人数为:(3)全班共有到少人:
注: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整式加减
※ 探索方法
计算:2b3+(3ab2-a2+b3)-2(ab2+b2)注:探究整式加减的的实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总结整式加减的步骤。
※ 自主探究
1、求多项式2a2+3a-1 与4a2-4a+2的差。
22、先化简,后求值(5a2-3b2)-3(a2-b2)-(-b2)其中a=5,b=-3
注: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 巩固提高,B2xx1;1若多项式 A3x2x1计算多项式A-2B。
2005,y12、求(2x2-3xy+y2-2xy)-(2x2-5xy+2y-1)的值,其中 x222004※大家谈一谈(小组合作)
3、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2a2+2b2-3c
2,B=3a2-b2-2c2,C=c2+2a2-3b2,当a=1,b=2,c=3时,求A-B+C的值.”有一学生说,题中给出b=2,c=3是多余的,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 课堂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 作业设计 :课本P138
A组2.3.4.P139B组 3.4.※补充
2一个多项式A加上
3x
5x
得
2x
x
3,求这个多项式A?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整式的运算是解方程、解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开场,提高学生的活跃程度。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本节课不足之处,比如对活动时间的把控上,活动的时间少,准备不充分,幻灯片有错误。以致后面的教学实践不足,进行的有些仓卒;评价的方式有些单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因此,今后应注意:
1.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备课应该更充分,随时应对课堂的突发情况。
第3篇:整式加减教案
第24课时 2.2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2)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2.难点:多字母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2).
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的时间是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的时间就是2.1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是100t+120×2.1t,即100t+252t 1.类比数的运算,我们应如何化简式子100t+252t呢?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100×2+252×2=______;100×(-2)+252×(-2)=________.
(2)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
第4篇:整式的加减教案
整式的加减(2)教案
整式的加减(2)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 明其中 的算理,发 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 规律的问 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通过 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 子,摆 第3个需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
第5篇: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去括号法则,运用法则,能按要求正确去括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点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思维
1.根据题意,列代数式
① 周三下午,校阅览室内起初有a 名同学.后来某班级组织同学阅读,第一批来了b 位同学,第二批来了c 位同学.则阅览室内共有多少同学?你能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吗?
② 若阅览室内原有 a名同学,后来有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