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五年级《高尔基和他儿子》说课稿
五年级《高尔基和他儿子》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高尔基和他儿子》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特点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升华到教会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二、说课标学段要求
课标中对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理解词句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本课正是扣住关键词句去谈自己的理解、感受、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核心部分。
2、指导学生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感受父子情深。
3、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核心部分。
2、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感受父子情深。
3、能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把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内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作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任务设计
依据本课重难点将任务设定为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六、说教学法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在片区“精致化三步导学,构筑学生课堂”的思想引领下,采用一个任务贯穿始终,一个大任务下设定两个具体的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在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内涵这一大任务下根据两件小事分别制定两个策略,栽花赏花部分抓关键词句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写信教子部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美好的东西,层层深入,挖掘“给”背后的深刻含义,进而理解重点句“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内涵。
七、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课
通过回顾两件小事,浏览课文,找出引人深思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任务就是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设计意图:引出并明确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
默读“栽花赏花”部分,先画出具体描写儿子栽花,父亲赏花的语句,再扣住关键词句,批注你的理解、感受、体会。小组内交流批注的内容,做好展示准备。
设计意图:先找出相关语句,再扣住关键词句谈理解、谈体会。在小组展示汇报儿子栽花时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在汇报父亲赏花时适时点出景物描写这一写作方法。然后教师引导思考:儿子走了,儿子给了父亲什么?回扣重点句,学生会由此总结出:“给”是快乐、美、孝心、陪伴、爱。
请用心品读“写信教子”部分,思考: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做好展示准备。
设计意图:在小组汇报展示时教师适时引导,理解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你认为还指什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你在什么时候给别人留下过美好的东西?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感受到安慰、鼓励、孝顺、奉献、宽容、理解、付出等都是美好的东西。
对于重点句的理解,更是层层推进,步步挖掘。由“给”,“拿”的字面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即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此时,再次回扣重点句,教师提问:高尔基“给”了儿子什么呢?深化“给”的内涵,使学生明确:高尔基给了儿子做人的`道理。他教育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也就是随时随地给人们以鼓励、帮助、支持、安慰。接着教师出示自己创作的“给是什么”的一首小诗,请学生仿说,这一环节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最后出示作家卡片,告诉学生高尔基一生都在努力践行着“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
(三)、检测导结
此刻,高尔基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身边,请看大屏幕,此时此刻,看着这位伟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两句话是什么?请写到准备好的卡片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堂感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检测了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八、说教学效果
1、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一个任务,两个策略,条理清楚。
3、由三个小组做主汇报,其他学生作补充,评价,小组合作、展示汇报走向成熟。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相对透彻,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实现了三步导学精致化。
九、说遗憾
对于小组的评价,可以再具体一些,语言要有针对性。小组建设的评价也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
十、说本节课的亮点
深刻挖掘中心句“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内涵,“给”是什么?联系学生实际,注入了“给”的实际内容,加之小诗的创作与仿说成为了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另一大亮点是板书设计,不但重点内容突出,而且丰富了“给”的内涵。
第2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五年级说课稿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五年级说课稿
说教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的重点,我把它落实在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高尔基)本文转载
说教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了,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同学都讲到了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2、其实,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就请你好好读读课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份爱。(生自渎课文)
二、教学“栽花赏花”
1、指名读2、3小节,交流: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
重点抓住“顾不上”、“一直”等词语重点体会高尔基儿子的懂事,相机引出填空:
儿子从苏联赶到 ,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他虽然只有 ,来到爸爸身边后,他顾不上 ,一直忙着 。然后自然而然地进行想象这该是一幅怎样忙碌的劳动场面啊,逐一出示:他忙得 ,但他 ,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
这样的句式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来体现“给”为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不亚于“拿”。
过渡:转眼间,春天来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出示图片)你们瞧,多美啊!你会
怎么形容它呢?让学生看着图描述,相机引导,还仿佛闻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小结:这原本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到处充溢着芳香,引来了蜜蜂和蝴蝶……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出示第四小节)指导朗读。
3、(出示花朵的图片)师:这些美丽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像什么?引导学生说话,使这些美丽的花朵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继而又提出: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些花儿像什么?这样对比式的提问,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此时,高尔基的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是儿子对自己深深的情,浓浓的爱。通过“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想到 ,因为 。”来帮助学生体会高尔基享受着儿子的爱,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快乐,儿子在院子里种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有对爸爸浓浓的爱。
指导朗读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高尔基)本文转载
三、教学“写信教子”
自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理解“美好的东西”。
师: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多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自己读读这封信。(生自读信)
高尔基的信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真能读懂吗?(生再读信,同桌讨论)
生交流,重点体会两个“美好的东西” (第一个指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像鲜花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一种情感:如对别人的一些关爱,付出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举例交流自己的理解。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给学生以充分读、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突破文章的难点找到了借力点,让学生有感而发。
朗读记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封信,把父亲的谆谆教导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四、拓展延伸
你们读懂了高尔基的信,他的儿子也读懂了父亲写给他的信,他有许多话想对父亲说,他会说写什么呢?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呢?
2、生交流,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些。
设计这个环节,为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做了铺垫。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写些什么?
五、总结
从高尔基和他儿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高尔基和他儿子间这份浓浓的父子亲情,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道理。(相机板书)
赠送名言,再次点出文章的中心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说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继续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围绕课文设计延伸作业,不仅能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语文能力。
说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爱
第3篇:语文五年级高尔基和他儿子说课稿
语文五年级高尔基和他儿子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五年级高尔基和他儿子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教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