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1一4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2.能力目标:会根据数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会根据实物和数位比较数的大小。
3.技能目标: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提高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根据数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教具、学具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数位顺序表。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列各数。35 76 89 90 96 1002、老师读出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自主学习。
1、学习例4。(1)按照数的顺序。
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引导学生逐行完成并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涂色。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 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学习例5。
(1)同桌的孩子左边的摆42根小棒,右边的孩子摆37根小棒,比一比,谁摆的小棒多。引导同学们将两个都写在本子上,同时板书在黑板上;42 37。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上的数几个十和几一组成的?表示多少?(23)右边的计数器上的数几个十和几一组成的?表示多少?(25)”在计数器下板书:23 25。
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23 ○ 25)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指名学生在 ○ 里填上“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比一比,哪个数?指名学生演示比较。并把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42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自主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
47○37 88○90 □66 35○36 61○59 □□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第2篇: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知识,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见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33页例7的图表)、计数器、纸卡、粗线笔。
教学过程
一、自主活动,感受数的顺序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请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生: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
师:同学们翻开书第33页,请做例7。
生:认真填表,思考题中所提的问题。(同时,老师准备好例7挂图,请一位同学把挂图中的表填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填得对不对。
生:共同反馈,加强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记忆。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例7中的三个问题。
生:同学们讨论。
师:从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生1:第一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十位上的数字从第二位起,分别是1、2、3、4、5、6、7、8、9。每个数都比它上边的数大10。
生2:最后一列上的数分别是10、20、30、40、50、60、70、80、90、100,每个数都比它上一行的数大10。
……
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例7。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拍手掌,从100数到1:“100、99……”。
二、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与老师出示的75相邻的两个数都是75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找出来,写在你手中的纸卡上。
生:全班同学们在纸卡上写数字。
师:请同学们把75、74、76这三个数按照数的顺序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并且用不等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生:同学们写出三个数的顺序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三个数大小的见解。
师: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组的结论。
生:全班学生反馈。76比75大l,75比74大l,76最大,74最小。
师:48 、40、49谁大?谁小?为什么?谁来说说。
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 74、75、76与40、48、49这两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比较这样一组数的大小?请小组讨论。
生:讨论出这两组数的共同特点是:十位上的数相同,即有相同的几十个。因此,比较大小时,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即可。得出:比较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的大小,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个位上数字大的数大。
师:老师出示数30,比它小的整数十数都是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帮助老师写出它的好朋友。
生:写出数10、20。
师:请同学们把30、10、20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这三个数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
生:写出数的顺序,并在小组内交流10、2O、30大小关系。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10、20、30大小的关系。
生:因为两个10的和是20,所以20大于10;又因为20加10得30,所以30大于20,大于10。30最大,谁最小。
师: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写出比50大的整十数。并在小组内说说谁比谁大几十,谁比谁小几十。
生:小组活动,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师: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小人手中的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生:学生填卡片,然后师生再共同反馈。
师:同学们做得都挺好,但38<45,有的同学做错了,为什么38小于4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议一议。
生:小组议论。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38小于45
生1:38比40小2,而40比45小5,因此38比45小。
生2:38是三十多个,而45是四十多个,四十多个比三十多个大。所以38小于45。
生3:拨计数器,也可以得出38比45小。边拨计数器边说。
生4:……
师:请同学们在○中填上“<”或“>”号。
生:解答。
师:这三组数有什么特点?怎么比较这样数的大小,小组内讨论。
生:它们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同,比较这样数的大小,只看十位上的数字,哪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师:请同学们做书上第34页的“做一做”。
第3篇:《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一年级教研组 蔡雨婷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内容提要是通过填写数目表,探究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明确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从而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发现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
第4篇:《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数出末尾是0的数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