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课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课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学生初步懂得“不能迷信别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己动脑筋思考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我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
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我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想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
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⑴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⑵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⑶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⑷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学生思路,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⑸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好妈妈的话。
②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⑹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
①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
③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为什么怀疑?(结合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2、复习巩固生字,练习复述故事:
⑴看板书认读生字词语:朗志万伊琳娜
漫鱼鳞
哎呀哄骗
⑵试一试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今天学的故事。
三、小结提升
1、表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现。
2、谈谈老师与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3、能告诉我你们的收获吗?(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出示单元提示,再一次认识“做生活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的道理。)
四、练习书写
1、看田字格,说说自己难以写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个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检查,抓住典型讲评。
3、完成其余生字的书写。
【教后感】
1、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比较大的,就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开发。如本课中,我让学生猜想: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苹果,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的回答有:水漫出来;水渐渐升高;水满起来了……这说明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我们教学就是要经常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理解课文。再如当我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后,又说“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其中有个学生的思维很独特,他说,这条金鱼可能是塑料的。这个答案我也没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但我认为孩子的独特思维应该大加鼓励,所以我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的孩子,想得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这个答案老师都没有想到。”孩子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后肯定会去更多地动脑筋,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甚至是别人不敢想的东西。
2、板书的合理设计,作用很大。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词通过老师认真的书写反映在黑板上,给学生一个书写的示范,并可以长久进入学生的视网膜,另一方面将这些词语与人物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利用它概括语言,复述故事,巩固词语的运用,一举多得。
第2篇:课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学生初步懂得“不能迷信别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己动脑筋思考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我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
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我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想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
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⑴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⑵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⑶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⑷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学生思路,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⑸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好妈妈的话。
②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⑹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
①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
③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为什么怀疑?(结合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2、复习巩固生字,练习复述故事:
⑴看板书认读生字词语:朗志万伊琳娜
漫鱼鳞
哎呀哄骗
⑵试一试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今天学的故事。
三、小结提升
1、表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现。
2、谈谈老师与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3、能告诉我你们的收获吗?(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出示单元提示,再一次认识“做生活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的道理。)
四、练习书写
1、看田字格,说说自己难以写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个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检查,抓住典型讲评。
3、完成其余生字的书写。
【教后感】
1、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比较大的,就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开发。如本课中,我让学生猜想: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苹果,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的回答有:水漫出来;水渐渐升高;水满起来了……这说明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我们教学就是要经常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理解课文。再如当我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后,又说“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其中有个学生的思维很独特,他说,这条金鱼可能是塑料的。这个答案我也没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但我认为孩子的独特思维应该大加鼓励,所以我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的孩子,想得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这个答案老师都没有想到。”孩子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后肯定会去更多地动脑筋,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甚至是别人不敢想的东西。
2、板书的合理设计,作用很大。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词通过老师认真的书写反映在黑板上,给学生一个书写的示范,并可以长久进入学生的视网膜,另一方面将这些词语与人物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利用它概括语言,复述故事,巩固词语的运用,一举多得。
第3篇:课文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课文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
妈妈对伊琳娜说,“你动手做做看!”朗志万告诫孩子们,“要动手做做看。”几个小朋友在听了朗志万提的“奇怪”的问题后,是不是动手做做以后再回答的呢?朗志万到底“哄骗”小朋友没有呢?伊琳娜为
第4篇:《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第5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13.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读、说、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
了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郎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郎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图中的小朋友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