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14 07:13: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的教案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的教案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如何拓展体育课程,挖掘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如何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与空间,以满足高校扩大招生造成的体育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意义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将体育课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校内拓展到校外,以及星期天、寒暑假、节假日,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与空间,缓解了因高校扩大招生带来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问题,开阔了有效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思路。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它以自身的挑战性、冒险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目前,它已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课程模式,引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不仅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格局,而且还将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之余,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以“你可以做到,只是你从未体验过”为口号,以野外生存生活教学和实践为主要手段,强调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应依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选定以下内容: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野外定向训练,独立获取食物、饮用水训练,野外宿营、防寒、防潮、防毒技能训练和攀岩训练,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等方面。参加野外训练的大学生每天随身携带自己的帐篷、睡袋、防潮垫、两身换洗衣服、鞋、灶具、必要的食品和药品等,男生将负重15至20公斤,女生将负重10至15公斤。为安全考虑,每个小组将随行1名教师。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目标的制定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新拓展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它是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制定的课程的总目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按照五个学习领域来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新拓展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其目的在于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该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两个层面五个领域:

(1)基本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体验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乐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适应自然和挑战自然的能力,掌握提高相关体能的方式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改善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提高身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的侵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磨炼意志,改善情绪状态,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技能,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发展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产生强烈的体育锻炼欲望,体验挑战极限的乐趣,能自觉地参与、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过程。

运动技能目标:能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竞赛,挖掘身体潜能,提高技能,具备自我和指导他人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全面发展体能,达到较高的身体机能水平。

心理健康目标:在挑战性更强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总体设想与安排

1、总体设想

(1) 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常规教学和野外综合实践(或考核)。常规教学以理论课、实践课的形式在教室、操场、以及学校附近可利用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野外综合实践既是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训练课,又是对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综合考核,须在野外的环境中进行。

(2) 野外综合实践可根据学习进程设计成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难度。活动形式可分为基地式、穿越式、混合式。时间可利用双休日、节日长假、寒暑假等。

(3) 每学期可安排36—72学时(含野外综合训练的学时)。其中理论课、实践课、野外综合实践课的学时数比例以1:2:3为宜。

(4) 可运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可采用百分制评分+评语的方式),从五个学习领域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野外综合训练实践

(1)基地型:基地型野外综合训练是以大本营为活动基地,利用周围地形环境制定活动内容。该案例的活动时间为3天、难度较低。

第一天:从学校出发,中午到达目的地,建立基地,自做午餐。

下午13:30野外定向训练。下午17:30返回基地,野炊,晚21:30休息。

第二天:早晨5:30早餐,7:00出发,进行野外特殊路段行走训练。中午吃干粮。下午1:30进行丛林、碎石坡穿越训练。下午16:30前返回营地,做饭。18:30篝火晚会,同学谈体会交流。

第三天:早晨5:30做饭,7:30开始野外觅食,野外创伤处理,自救、互救、紧急求救等方法的训练。中午吃干粮。下午13:00整理行装、拔营返程。

野外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培训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艰辛、挫折等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为目的的挑战式拓展训练,从而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目的。

野外拓展的魅力来自于:

自然之美:海上日出、原始森林、鸟语花香、天然氧吧、浩阔星空。

挑战之美:丛林穿越、徒手攀岩、悬崖速降、扎筏泅渡、野外定向。

心灵之美:团队合作、相互信任、真诚交流、放飞梦想、高峰体验。

参训个人将会有如下收益:

1、体验野外探险乐趣自然、领略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刺激。

2、学习到基本的野外探险技术和生存技巧。

3、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身信心。

4、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

5、调适身心状态,乐观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

6、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

7、改善人际关系,学习关心和更融洽地与他人合作。

主要训练课目

训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1、基地训练:

野外生活技能:建设宿营地、野外用火必备知识和野外自我防护。

素质拓展技能:了解装备、掌握常用绳结、练习攀岩等相关技能。

团队初步建设:利用场地课目与团队拓展游戏初步建立团队,提升团队的信任度、沟通力、决策力,为下一步的野外项目做好准备。例如:求生墙、空中飞人等各种团体项目。

2、野外训练:

这是训练的主体。下面针对各个项目进行介绍,每个项目分为课程简介与训练目标。

天然攀岩

课程简介:这是一个野外素质拓展的经典项目。学员在经过基本攀岩技巧训练之后,穿戴护具,在攀岩绳的保护下,独立攀爬天然岩壁,登上岩顶。其间攀岩者面临的问题是线路选择,支撑点确定和技巧与力量的恰当运用。

训练目标:项目本身具有高挑战性,能够给参加者带来成就感。同时激励和强化顽强的斗志、取胜的信念,与磨练意志力,培养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岩降

课程简介:这个项目往往和攀岩相组合,成为攀岩的下一个环节。在项目中,参训者借助专业绳索器械,利用单绳技术,自己给自己放绳,背朝地面,如同飞虎队从岩顶降落到地面。

训练目标:本课目属于高心理挑战的科目。挑战心理恐惧,体验与自己抗争以及成功的乐趣。让学员重新认识自己,从而增强学员自信心。

溯溪

课程简介:参训者沿着溪流进入向高处行进。沿途要穿越天然障碍:灌木草丛、攀爬岩石、趟水浮游等。在溯溪过程中,团队成员透过相互帮助,克服挑战项目:水上滑索、绳桥过潭、沿途寻宝等。

训练目标:这是一项健康且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团队项目。它能让团队切身感受到在团队成员中的相互帮助,共渡难关中体现的团队精神。同时拓展个人与团队面对困难,面对体力、智力与心理三重压力的素质。特别体现团队的协作力培养良好的团队氛围。

救援行动

课程简介:这是一个寻人的团队竞赛项目。在项目进行中,每个队伍中的若干队员被教练带到野外(例如:洞穴)隐藏起来。假定这些队员与团队失散并且受伤不能行动。每个团队的任务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在山间搜索寻找队员,时间短的团队为胜。在项目进行中,失散队员与大队伍唯一的联络方式是一部对讲机。项目难度在于沟通的有效性、决策的准确性与行动的快速性。

训练目标:本课目有效地培养个人与团队的行动力、信息处理能力与决策力。也是对团队危机处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在项目中,参训者能够强烈体验有效沟通、有效团队工作的重要性,进而能充分注重实际工作中的沟通,避免沟通障碍、提升团队工作绩效。特别适用于部门工作团队训练与项目小组的专项训练。

野外生存训练确实有以下好处:

A、挑战自我,超越极限,重新认识自我,树立积极心态,激发个人潜质;

B、砥砺意志,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

C、拓展心胸,关爱他人,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D、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E、强健体魄;

F、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

G、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关爱自然。

四、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必备条件

(1)野外基本生活条件的获取

(2)野外基本技能学习

(3)简单生活用具的制作

(4)野外基本设备的使用

(5)基本体能训练

(6)特殊技能训练

(7)心理训练

(8)野外综合训练

(9)野外险情的处置

(10) 野外伤病的自救与互救

(11) 野外应急措施

(12) 野外求救信号的发放与接收

第2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的教案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如何拓展体育课程,挖掘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如何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与空间,以满足高校扩大招生造成的体育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意义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将体育课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校内拓展到校外,以及星期天、寒暑假、节假日,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与空间,缓解了因高校扩大招生带来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问题,开阔了有效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思路。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它以自身的挑战性、冒险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目前,它已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课程模式,引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不仅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格局,而且还将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之余,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以“你可以做到,只是你从未体验过”为口号,以野外生存生活教学和实践为主要手段,强调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应依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选定以下内容: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野外定向训练,独立获取食物、饮用水训练,野外宿营、防寒、防潮、防毒技能训练和攀岩训练,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等方面。参加野外训练的大学生每天随身携带自己的帐篷、睡袋、防潮垫、两身换洗衣服、鞋、灶具、必要的食品和药品等,男生将负重15至20公斤,女生将负重10至15公斤。为安全考虑,每个小组将随行1名教师。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目标的制定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新拓展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它是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制定的课程的总目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按照五个学习领域来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新拓展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其目的在于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该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两个层面五个领域:

(1)基本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体验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乐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适应自然和挑战自然的能力,掌握提高相关体能的方式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改善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提高身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的侵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磨炼意志,改善情绪状态,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技能,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发展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产生强烈的体育锻炼欲望,体验挑战极限的乐趣,能自觉地参与、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过程。

运动技能目标:能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竞赛,挖掘身体潜能,提高技能,具备自我和指导他人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全面发展体能,达到较高的身体机能水平。

心理健康目标:在挑战性更强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总体设想与安排

1、总体设想

(1)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常规教学和野外综合实践(或考核)。常规教学以理论课、实践课的形式在教室、操场、以及学校附近可利用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野外综合实践既是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训练课,又是对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综合考核,须在野外的环境中进行。

(2)野外综合实践可根据学习进程设计成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难度。活动形式可分为基地式、穿越式、混合式。时间可利用双休日、节日长假、寒暑假等。

(3)每学期可安排36—72学时(含野外综合训练的学时)。其中理论课、实践课、野外综合实践课的学时数比例以1:2:3为宜。

(4)可运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可采用百分制评分+评语的方式),从五个学习领域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野外综合训练实践

(1)基地型:基地型野外综合训练是以大本营为活动基地,利用周围地形环境制定活动内容。该案例的活动时间为3天、难度较低。

第一天:从学校出发,中午到达目的地,建立基地,自做午餐。

下午13:30野外定向训练。下午17:30返回基地,野炊,晚21:30休息。

第二天:早晨5:30早餐,7:00出发,进行野外特殊路段行走训练。中午吃干粮。下午1:30进行丛林、碎石坡穿越训练。下午16:30前返回营地,做饭。18:30篝火晚会,同学谈体会交流。

第三天:早晨5:30做饭,7:30开始野外觅食,野外创伤处理,自救、互救、紧急求救等方法的训练。中午吃干粮。下午13:00整理行装、拔营返程。

野外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培训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艰辛、挫折等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为目的的挑战式拓展训练,从而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目的。

野外拓展的魅力来自于:

自然之美:海上日出、原始森林、鸟语花香、天然氧吧、浩阔星空。

挑战之美:丛林穿越、徒手攀岩、悬崖速降、扎筏泅渡、野外定向。

心灵之美:团队合作、相互信任、真诚交流、放飞梦想、高峰体验。

参训个人将会有如下收益:

1、体验野外探险乐趣自然、领略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刺激。

2、学习到基本的野外探险技术和生存技巧。

3、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身信心。

4、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

5、调适身心状态,乐观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

6、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

7、改善人际关系,学习关心和更融洽地与他人合作。

主要训练课目

训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1、基地训练:

野外生活技能:建设宿营地、野外用火必备知识和野外自我防护。

素质拓展技能:了解装备、掌握常用绳结、练习攀岩等相关技能。

团队初步建设:利用场地课目与团队拓展游戏初步建立团队,提升团队的信任度、沟通力、决策力,为下一步的野外项目做好准备。例如:求生墙、空中飞人等各种团体项目。

2、野外训练:

这是训练的主体。下面针对各个项目进行介绍,每个项目分为课程简介与训练目标。

天然攀岩

课程简介:这是一个野外素质拓展的经典项目。学员在经过基本攀岩技巧训练之后,穿戴护具,在攀岩绳的保护下,独立攀爬天然岩壁,登上岩顶。其间攀岩者面临的问题是线路选择,支撑点确定和技巧与力量的恰当运用。

训练目标:项目本身具有高挑战性,能够给参加者带来成就感。同时激励和强化顽强的斗志、取胜的信念,与磨练意志力,培养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岩降

课程简介:这个项目往往和攀岩相组合,成为攀岩的下一个环节。在项目中,参训者借助专业绳索器械,利用单绳技术,自己给自己放绳,背朝地面,如同飞虎队从岩顶降落到地面。

训练目标:本课目属于高心理挑战的科目。挑战心理恐惧,体验与自己抗争以及成功的乐趣。让学员重新认识自己,从而增强学员自信心。

溯溪

课程简介:参训者沿着溪流进入向高处行进。沿途要穿越天然障碍:灌木草丛、攀爬岩石、趟水浮游等。在溯溪过程中,团队成员透过相互帮助,克服挑战项目:水上滑索、绳桥过潭、沿途寻宝等。

训练目标:这是一项健康且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团队项目。它能让团队切身感受到在团队成员中的相互帮助,共渡难关中体现的团队精神。同时拓展个人与团队面对困难,面对体力、智力与心理三重压力的素质。特别体现团队的协作力培养良好的团队氛围。

救援行动

课程简介:这是一个寻人的团队竞赛项目。在项目进行中,每个队伍中的若干队员被教练带到野外(例如:洞穴)隐藏起来。假定这些队员与团队失散并且受伤不能行动。每个团队的任务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在山间搜索寻找队员,时间短的团队为胜。在项目进行中,失散队员与大队伍唯一的联络方式是一部对讲机。项目难度在于沟通的有效性、决策的准确性与行动的快速性。

训练目标:本课目有效地培养个人与团队的行动力、信息处理能力与决策力。也是对团队危机处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在项目中,参训者能够强烈体验有效沟通、有效团队工作的重要性,进而能充分注重实际工作中的沟通,避免沟通障碍、提升团队工作绩效。特别适用于部门工作团队训练与项目小组的专项训练。

野外生存训练确实有以下好处:

A、挑战自我,超越极限,重新认识自我,树立积极心态,激发个人潜质;

B、砥砺意志,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

C、拓展心胸,关爱他人,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D、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E、强健体魄;

F、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

G、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关爱自然。

四、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必备条件

(1)野外基本生活条件的获取

(2)野外基本技能学习

(3)简单生活用具的制作

(4)野外基本设备的使用

(5)基本体能训练

(6)特殊技能训练

(7)心理训练

(8)野外综合训练

(9)野外险情的处置

(10)野外伤病的自救与互救

(11)野外应急措施

(12)野外求救信号的发放与接收

第3篇:野外生存生活

“野外生存生活”实践课意外事故案例分析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综合实践活动,首次于2002年7月展开共有7所大学约140余名学生,分别在黑龙江帽儿山、湖北神农架和浙江大明山3个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1周的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训练。第2次于2004年7月在黑龙江帽儿山,共有来自中、日、韩三国20多所大学20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了第二次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全新尝试———为期1周的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训练。两次实验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吸引了广大大学生的目光,他们对参与此项体育课有极高热情和兴趣,一些高校已开设该课,选课人数可谓“爆满”。实验也证明,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不仅是对现有体育课的拓展,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还是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野外生存教案

野外生存教案

第一课时(简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野外活动的趣味性。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野外活动的相关知识。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实践积累,学会方向的辨别。

2.通过阅读地图,获得野外信息,熟悉地图的种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堂小组合作,使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在探讨中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介绍我们学校的地理校本课程《生活与地理》,模块之一是:野外生存。教师自我介绍。1.投影图片:《中国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分布》,(图片来源:《高考地理复习地图册》-顾宜群主编)

我国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概况介绍 2.活动讨论问题:

喜欢邀友人出门游玩吗?如果不随旅游团出去,你会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生存训练课作文

生存训练课作文

上周黄老师跟我们说:“去娃哈哈小学上生存训练课,就是学游泳和教你怎么应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求生技能,学会保护自己”。这时,我们全班欢呼起来,当时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很兴奋。

很快到了周一,也就是9月9日。早上我们一来到学校就开始讨论这个热门的话题:你游泳镜是什么颜色的?你游泳衣是什么样子的.?你带了几条毛巾等等这些聊不完的话题。时间过得很快,到了中午吃好午饭,公交车就开到校门口来接我们了。上车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我们一进大门就惊叹着说:“娃哈哈小学真大呀!”接着我们了来到了游泳馆,换好衣服站在垫子上。教练先教我们做了热身运动,接着一个一个都下水去了。教练先教我们憋气、放松、把身体浮在水面上,接着教我们学了自由泳,这样来回游我慢慢的掌握到了窍门,觉得游泳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时间过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生存训练课作文3篇

生存训练课作文3篇

生存训练课作文1

星期二上午,我们上了两节很有意义的生存训练课。

第一节是游泳课。我们来到了泳池。教练指导我们,先从下水憋气开始。从小就胆小怕水的我,从来不敢把头埋进水里。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像天鹅饮水一样把头埋进水里,我心里又惊又怕。“付羽萱,赶紧憋气啊!”老师的催促声激励了我,我大着胆子,紧闭眼睛,把头埋进了水里,结果阵阵充满腥味的水涌进了鼻孔,我被呛得大声咳嗽,难受极了。稍作休息,吸取了经验的我先屏住呼吸,再慢慢把头浸入水中……整个世界安静了许多,岸边的嘈杂声变得虚无缥缈。三秒,五秒,十秒……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居然能在水下憋气十八秒!

然后是理论课。老师说:“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如果逃脱。”第一关是地震逃生。首先判断要逃生还是要躲避。低楼层的同学直接走楼梯逃生;高楼层的同学最佳的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生存训练课作文【精】

生存训练课作文【精】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存训练课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上周黄老师跟我们说:“去娃哈哈小学上生存训练课,就是学游泳和教你怎么应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求生技能,学会保护自己”。这时,我们全班欢呼起来,当时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很兴奋。

很快到了周一,也就是9月9日。早上我们一来到学校就开始讨论这个热门的话题:你游泳镜是什么颜色的?你游泳衣是什么样子的`?你带了几条毛巾等等这些聊不完的话题。时间过得很快,到了中午吃好午饭,公交车就开到校门口来接我们了。上车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我们一进大门就惊叹着说:“娃哈哈小学真大呀!”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