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的教程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14 07:12: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中秋咏月诗词的教程设计

关于中秋咏月诗词的教程设计

一、 目标全解:

1、 了解作者,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 能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占5分钟 (解说:初一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三、解题

1.《十五夜望月》。

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作品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2. 题目解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第2篇:中秋咏月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一、 目标全解:

1、 了解作者,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 (解说:初一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三、解题

1.《十五夜望月》。

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作品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2. 题目解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等障碍。

(2)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停顿,流畅朗读。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解说: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解说:贯彻读思结合的教学原则,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3)《十五夜望月》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思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的非常委婉动人。

(解说: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3.欣赏品味及课堂训练。

(1)(解说:在同一首诗中各句话侧重表达的感情是有区别的,要指导学生把握体会。用词语替换的方法体会诗歌遣字用词的技巧。)

五、布置作业

1. 怎样体会后两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 背诵并默写《十五夜望月》。

第二课时

一、 目标全解:

1、 了解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第3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我的思念是圆的》(现代.艾青)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熟读《我的思念是圆的》。

2、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传说。

3、理解三首诗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4、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借月亮这一意象抒发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

教材简析:

本课选取的三首诗,虽然所写时代不同,诗体不同,然而共同点是都写于中秋节,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主旨和格调方面,又各有特色。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写中秋节中较有名的一首。它在写诗人赏月思人的同时,由己及人,联想到普天下的人此刻都在仰头望月,思乡怀人,于是产生奇妙的想象,这满天明亮的月光都化成了一条条思念的情丝,它穿透了空间距离,将相互思念着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精选20篇)由网友 “汪之江”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中秋咏月诗词的教学设计

关于中秋咏月诗词的教学设计

1、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方法:朗读、交流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同学们可知道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年中那一夜的月是最圆最亮又最容易引发人们的思乡情绪的?对,是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瞧,多美多富有深情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诵读——

二、阅读主场

一)合作学习

1、学生分别诵读三首诗,教师评议。

2、教师分别诵读三首诗,学生评议。

3、通过简述,分别引导学生理解这三首诗的基本内容,品味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教学重点: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十五夜望月》。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这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二、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秋咏月诗词的教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秋咏月诗词的教程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