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夜游宫诗歌赏析
人去西楼雁杳,
叙别梦扬州一梦。
云淡星疏楚山晓。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
说与萧娘未知道。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赏析:
本词写梦,一反以往先梦后醒的手法,而是点明“叙别梦”,再以平缓的语气略叙梦境。上片叙梦。“扬州一梦”暗示十年欢爱永诀。“叙别梦”三字勾连今昔,写词人梦中与杭州姬妾相晤,诉说西楼永诀,十年梦醒之种种悲欢,真乃梦中叙梦,悲上添悲。“云淡”四句具体描摹梦中情景,依然在西楼欢会,拂晓时分云淡星稀,乌鹊悲啼,催促着情侣离别,于是河桥伫立,执手惜别,情话绵绵。下片写梦醒后的离愁。“雨外”三句,就醒后听到的雨声、蛩声传情,想象蟋蟀声如织机穿梭声,遂推想细织多少霜丝,巧妙地写出自己感物伤怀,离愁染白鬓发。“说与萧娘”,乃指借蟋蟀悲啼转告杭州姬妾,给词人双鬓细织多少霜丝,她自然不会知情,亦是一种奇想。最后“向长安”三句,以词人遥望杭州,寄情爱姬,独对秋灯,忧愁衰老为结,点明怀思对象乃杭州姬妾,以无言凄寂的相思传达不尽的哀愁。陈洵在《海绡说词》谓此词“沉朴浑厚,是清真后身”。确实如此,是梦窗词又一风格。
第2篇:夜游宫诗歌赏析
夜游宫诗歌赏析
人去西楼雁杳,
叙别梦扬州一梦。
云淡星疏楚山晓。
听啼乌,
立河桥,
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
细织就霜丝多少?
说与萧娘未知道。
向长安,
对秋灯,
几人老?
赏析:
本词写梦,一反以往先梦后醒的手法,而是点明“叙别梦”,再以平缓的语气略叙梦境。上片叙梦。“扬州一梦”暗示十年欢爱永诀。“叙别梦”三字勾连今昔,写词人梦中与杭州姬妾相晤,诉说西楼永诀,十年梦醒之种种悲欢,真乃梦中叙梦,悲上添悲。“云淡”四句具体描摹梦中情景,依然在西楼欢会,拂晓时分云淡星稀,乌鹊悲啼,催促着情侣离别,于是河桥伫立,执手惜别,情话绵绵。下片写梦醒后的'离愁。“雨外”三句,就醒后听到的雨声、蛩声传情,想象蟋蟀声如织机穿梭声,遂推想细织多少霜丝,巧妙地写出自己感物伤怀,离愁染白鬓发。“说与萧娘”,乃指借蟋蟀悲啼转告杭州姬妾,给词人双鬓细织多少霜丝,她自然不会知情,亦是一种奇想。最后“向长安”三句,以词人遥望杭州,寄情爱姬,独对秋灯,忧愁衰老为结,点明怀思对象乃杭州姬妾,以无言凄寂的相思传达不尽的哀愁。陈洵在《海绡说词》谓此词“沉朴浑厚,是清真后身”。确实如此,是梦窗词又一风格。
第3篇:夜游宫古诗注释赏析
夜游宫古诗注释赏析
夜游宫①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②。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③。有谁知,为萧娘④、书一纸。
[注释]
①夜游宫:调名可能取汉成帝“宵游宫”意。
②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
③单衾(qīn):薄被。
④萧娘:唐人泛称女子为萧娘,男子为萧郎。
[赏析]
此词为即景抒情之作。写接到情人(萧娘)一封信后的沉痛情绪。落叶、斜阳、江水,千里不绝,是立在桥上的'词人视角所及。而江水“沉沉千里”,是词人心潮的表征。由“斜阳”而“黄昏”,而“灯火”,揭示出词人长久地伫立于冷风之中,酸泪欲滴。下阕写室内愁怀。古屋寒窗,凄凉森冷但“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却是“萧娘书一纸”!结尾点出主旨。
第4篇:《夜游宫》译文及赏析
《夜游宫》译文及赏析
原文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词人的朋友。 ②雪晓清笳乱起: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 ③想关河: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 ④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⑤青海际:青海湖边。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⑥睡觉:睡醒。 ⑦漏声断:漏声尽。指夜深。漏,古代计时器。 ⑧自许句: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⑨残:此指头发脱落稀疏,意即年老。
译文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
第5篇:夜游宫古诗注释赏析
夜游宫古诗注释赏析(共9篇)由网友 “CharlesLeung” 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夜游宫古诗注释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夜游宫古诗注释赏析
夜游宫古诗注释赏析
夜游宫①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②。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③。有谁知,为萧娘④、书一纸。
[注释]
①夜游宫:调名可能取汉成帝“宵游宫”意。
②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
③单衾(qīn):薄被。
④萧娘:唐人泛称女子为萧娘,男子为萧郎。
[赏析]
此词为即景抒情之作。写接到情人(萧娘)一封信后的沉痛情绪。落叶、斜阳、江水,千里不绝,是立在桥上的词人视角所及。而江水“沉沉千里”,是词人心潮的.表征。由“斜阳”而“黄昏”,而“灯火”,揭示出词人长久地伫立于
第6篇:《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诗歌赏析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诗歌赏析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前人评清真词,多认为其词之风格为富艳、典丽,细密多变,但这首词作却写得颇为明快晓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相思之情叙写得相当动人。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首二句,词人描述眼中所见之情景,西下的夕阳,余晖透过树叶,把斑驳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再往前看,江水翻卷着细浪缓缓地迤逦而去。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为思念之情缠身的词人,恰逢薄暮时分,更觉愁思难耐,悠悠不尽的愁思,亦如眼下流淌不绝的江水。后四句:“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原来此时词人是伫立在桥上。词人目光迎着刺眼的秋风,凭栏远眺,疑望着黄昏时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