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民情日记制度
民情日记制度
一、民情日记的形式:记载形式以叙述、分析评议、感想为主,适当辅之以说明,引用:记载的篇幅、时间、地点不限,记载的对象主要是村情民意。
二、民情日记记载要求:民情日记要随身携带,随手记录。记载要实事求是,真实地反映村情民意,民内容要着眼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访调研、接访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教育发展等方面内容开展记录,记录的内容必须完整,不仅要记录问题和情况,还要记录问题情况背景分析、起因、建议、设想和解决办法以及最后处理结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要有相关的落实措施,不能悬而未决。做到:重要活动,群众反映意见及办理结果,访贫问苦情况、新问题新措施四个必记。
三、民情日记实行首问责任制度。凡第一个接待或被访者,即为首问责任人。同时首问责任人承担工作责任,直至问题解决。
四、民情日记的分析。主要是实行民情分析会制度,集体研究分析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分别加以解决,要提出具体方案和要求,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措施,并对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答复或处理结果。做好反馈工作,对民情日记中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将处理意见和办事结果反馈结群众和有关人员,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在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通报,予以警示,接受群众监督。
五、民情日记的管理。记民情日记活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督导,每季度评选一次,对优秀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内容不实或不认真记录的,则给予批语或责成限期改正。
六、民情日记的延伸。要将记民情日记活动同理论学习和办事工程结合起来,要同各个时期的阶段性工作结合起来,要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宣传贯彻落实结合起来,作为密切群、干群关系,提高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操作途径来对待,要常抓不懈,不断丰富,完善民情日记活动,使民情日记和内容、形式、作用不断得以深化和延伸。
第2篇:民情日记制度
自治区派驻莎车县转变作风 服务群众工作队
民情日记制度
为深入了解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特制定此制度。
一、适用范围
工作队(组)全体成员
二、主要内容
1、社会稳定排查:记录排查到的群众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低保对象、老年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2、群众意见建议:记录群众对党建、基层民主、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救助、就业服务、慈善公益事业、社会治安等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工作安排及小结:记录每周、每月、每阶段的工作安排及工作小结。
4、参会及学习情况:记录参加社区党组织“三会一课”等情况。
5、办好事实事情况:走访群众的心得体会,帮助解决困难的典型事例,以及解决困难的新经验、新典型。
三、民情取得途径
1、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社区居民群众(每周两到三次);
2、居民来访;
3、上级转办或交办。
四、记录形式
采取一日一记的形式,填写统一发放的民情日记本。
五、工作要求
1、民情日记内容要求准确、详实地反映所驻社区实际情况,避免形而上学。
2、民情日记要重反思、重策略、重方法、重落实,避免文浮于事。
3、民情日记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与社区党组织沟通,并做好下情上报工作。
莎车县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队2012年2月27日
第3篇:民情日记制度
《民情日记》制度
一、记“民情日记”的范围为乡机关干部
二、“民情日记”统一印制、规范使用。
三、每个干部每周必须用2天时间深入村社、农户与农民交朋友,驻村干部每半年必须对全村所有的农户至少走访一次。了解群众呼声、愿望、疾苦,并分门别类记下来,主要记录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二是群众对党和政府及干部的意见;三是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对收集到的问题,能当面解难释凝的,及时办理,一时无法解决的,提交乡党委、政府联席会,研究解决,乡上仍无法办妥的,按程序逐级上报,并及时作好解释工作。
五、乡党委、政府将落实(聘请)监督员,对干部《民情日记》的记载和落实情况,实行跟踪审问和监督评议,确保件件有记载,事事有回音。对反映无记载或有记载无处理的,扣发责任人的月考核奖或年终目标奖,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