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2、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③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1、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2、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3、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三、作业
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第2篇: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字句,并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3、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复习回顾:
1、师:课前,先请同学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师: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听到了婴儿啼哭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婴儿嬉笑的声音。
2、师:同学生听得真仔细,听了刚刚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生:婴儿刚刚出生时在大声啼哭;婴儿开心的笑了。
哭声和笑声昭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3、评价语:是啊!随着一声“哇、哇”的啼哭声,一个小小的生命便降临到了这个世界。都说生命极其宝贵,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说生命及其短暂,因为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4、师: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进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生齐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课题和我们之前读到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也就是说,这个课题中出现了两个词语,而且这两个词语是?
生:相同的。
师:是同一个词语的重复,对吗?
生:对!
师:说得真好!那像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谁来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热情的呼唤!像他这样高声的读(全班齐读)谁还想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也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不屈的挑战!像他这样大声、有力的读。(全班齐读)
5、评价语:是啊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这样,读的有味道,读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8课,有感情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把句子读通顺。在读的过程中,请你仔细的想一想: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你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PPT出示提示):
体会句子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
抓住标点符号体会
通过联想或想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师:刚刚看到很多同学读的声情并茂,老师都被感动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学生举手回答)
师板书: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学习飞蛾求生部分:
1、师:同学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其实是三件极为细小、极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们却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这三个故事想一想: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额、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请你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如果你对这个句子有很深的体会,可以再旁边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间带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2、评价语:刚刚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认真的.做批注,真好!读书就应该有这样良好的习惯。
3、师: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来,让我让我们一起走进“飞蛾求生”的故事。
(学生自读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师:“极力”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预设:生:用尽全力
5、师:说得真好!飞蛾那种极力求生的欲望让作者没有想到,让我们也没有想到。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放了这只原本讨厌的飞蛾呢?
预设: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为作者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所以放了它。
6、师:同学们,飞蛾为了求生,它竭尽全力,可是若要结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这天差地别的力量悬殊面前,飞蛾却极力鼓动着翅膀、奋力挣扎,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问问你们:知道飞蛾的生命有多久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九天!飞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为了这短短九天的生命,这只小小的飞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挣扎,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为什么这只小小的飞蛾会做如此挣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假设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只飞蛾,会在心里怎样鼓励自己活下去?
(预设3名学生说)
7、评价语: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只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师: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飞蛾强烈的求生的欲望
(二)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部分:
1、师:默读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并加以体会吗?(预设1名学生找句子)
2、出示重点句:“那小小的种子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3、师:读着读着,有没有一个词跳入你的眼中,让你特别有感受呢?
预设: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师:此处连用两个相似的词,说明了什么?
预设:作者没有想到,出乎意料。
4、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板书“不屈”)
从哪里感受到的?(冲破,坚硬)
揣摩“不屈”“顽强”的意思。
5、师:此刻,面对墙角的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内心情感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不可思议
震撼/震惊
感动
师:所以,杏林子站在墙角看到了这样几句话:(PPT出示,生齐读)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决心。
6、师: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静听心跳这一段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师板书:对自己负责。
(预设1人找)
7、出示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8、师:我们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这句话中有哪两个关键词?
(“使用”“糟蹋”)
9、师: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说)
10、师:看来大家的确理解了“糟蹋”这个词,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么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作者是怎样“糟蹋”自己的?
(师简述:当时杏林子忍受着剧痛,生不如死,于是她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
11、师:现在你们知道课文中的“糟蹋”是指什么了吧?那么该如何好好使用我们的生命呢?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2、师: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大家?
(生个读)
预设:自豪——自豪地读
激动——激动地读
兴奋——兴奋地读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自豪、激动、兴奋的心情一起告诉大家,告诉全世界。
(生齐读)
师:所以,作者对自己说:我要对自己负责,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我们读出作者的态度!(生齐读)
13、师: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间,杏林子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一共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说、有散文、还有剧本,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将一生所得的稿费全部损出来,成立残障基金会,帮助了100多万无助的残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三、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
(生自由说)
2、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教师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兴荣,因为顽强拼搏而茁壮,因为负责、珍惜而充满魅力,这就是生命。
2、师: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3篇: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
第4篇:《生命》语文教学设计
《生命》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图: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5篇:语文教学设计《生命生命》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思考。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了解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因为热爱生命,盲女孩安静竟然用双手拢住了睁着眼睛的蝴蝶,用心触摸到了春天;因为热爱生命,又盲又聋的海伦·格勒学会写作,学会说话,成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本文的作者杏林子,十二岁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因病辍学,却数十年坚持自修
第6篇:语文《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语文《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涵的道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不堪的毛虫,可能脱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学习生字词。
1、 出示词语。
2、 抽学生领读。
3、 师强调字音。
4、 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变划出以上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
句子读通顺。
2、读完后,想一想,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3、 汇报。
4、生默读文中所讲的三件事,画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想一想,这三件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