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数字化标准界定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27 07:13: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产阶层数字化标准界定

中产阶层数字化标准界定

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结论:“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在我国,“中产”首次得到了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

6万的门槛怎么来?

“6万元-50万元”的标准来自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这项调查历时4个多月,发放问卷30万份,有效问卷263584份。据相关人员透露,完成这项调查最低人工费用支出600万元。 据相关人员解释,“6万元-50万元”的标准“并不是一个单向的推导,也是用结果验证了的”。测算的起点来自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相应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但对于购买力评价标准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是保密的,不能公布”。

根据三重换算而来的收入参考标准,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万元,上限是18万元左右,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最终被界定出来的标准是6万-50万。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由现在的5.04%扩大到45%。 6万到50万家庭年收入的界限,看起来似乎是让人充满希望的“中产”指标。

香港“中产”怎样划分?

但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的界定中,收入并不能够成为被强调的起点。

吕大乐说,在香港,对于收入的讨论并不多,“这不是一个太有用的分类”。就香港而言,月薪2万到5万港币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体了,但是,“这并不是等同于你就成了中产阶级”,“还要看你住的房子的房价,你的消费方式,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吕大乐界定中的香港中产阶级更重要的是按职业群体划分,同时强调“他们是成功透过教育渠道和凭着学历文凭而晋身”。 按照这样的评价标准,吕大乐认为,香港的中产阶级最多占到人口比例的20%到25%。这个群体并非家财万贯生计无忧,现在也逐渐被卷入裁员、失业的.漩涡。

“中产”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现实,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中高层领导干部成为“中产”的机会最大,因为他们占有资源,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

相关学者指出,在中国,“收入与社会地位事实上并非正相关”。比如学者教授,在发达国家都属于社会的的中产,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物质收入,但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学者的收入甚至有可能低于中等收入人群底线。

同样,在拥有政治资源的群体中,收入也成为并不可靠的指标,这个群体的工资并不高,但是他们由职务而来的可支配收入很可能远超于我们的视野。 对于私营企业主是否纳入中产,同样是一个“中国特色问题”。在西方的评价体系中,这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不属于新中产,但是目前的中国社会,这个群体却是中产强有力的支撑部分。

“中产”:更多是一种思想状态

如此看来,中产究竟是什么?在物化的指标和社会意义的评价之间,不同的视角甚至可以得出差异相当大的结论。在社会学者和经济学家的研究中,普遍认为,“中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一种思想状态而不是经济状态,或者说,不仅仅是经济状态。地位声望、教养职业、经济收入、社会交往,这些统统都是不能回避的指标。如果过分关注收入,关注的中心实质会发生改变。(摘选) 学者张宛丽衡量中间阶层的操作指标

1、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主要是指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具有专业技术资格。

2、职业的工作、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3、就业能力:拥有较高学历,掌握并提供市场稀缺的职业专业技能,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

4、职业权力:对其管辖的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调度权,对其上司及业务安排有一定的发言建议权。

5、收入及财富水平。

6、消费及生活方式: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个人及家庭消费,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为满足家庭成员丰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7、对社会公共事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2篇:中产阶层界定

我国中产阶层数字化界定 年收入6万是门槛2005-01-19华夏时报

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结论:“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在我国,“中产”首次得到了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

6万的门槛怎么来?

“6万元-50万元”的标准来自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这项调查历时4个多月,发放问卷30万份,有效问卷263584份。据相关人员透露,完成这项调查最低人工费用支出600万元。

据相关人员解释,“6万元-50万元”的标准“并不是一个单向的推导,也是用结果验证了的”。测算的起点来自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相应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但对于购买力评价标准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是保密的,不能公布”。

根据三重换算而来的收入参考标准,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万元,上限是18万元左右,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最终被界定出来的标准是6万-50万。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由现在的5.04%扩大到45%。6万到50万家庭年收入的界限,看起来似乎是让人充满希望的“中产”指标。

香港“中产”怎样划分?

但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的界定中,收入并不能够成为被强调的起点。吕大乐说,在香港,对于收入的讨论并不多,“这不是一个太有用的分类”。就香港而言,月薪2万到5万港币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体了,但是,“这并不是等同于你就成了中产阶级”,“还要看你住的房子的房价,你的消费方式,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吕大乐界定中的香港中产阶级更重要的是按职业群体划分,同时强调“他们是成功透过教育渠道和凭着学历文凭而晋身”。

按照这样的评价标准,吕大乐认为,香港的中产阶级最多占到人口比例的20%到25%。这个群体并非家财万贯生计无忧,现在也逐渐被卷入裁员、失业的漩涡。

“中产”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现实,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中高层领导干部成为“中产”的机会最大,因为他们占有资源,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

相关学者指出,在中国,“收入与社会地位事实上并非正相关”。比如学者教授,在发达国家都属于社会的的中产,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物质收入,但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学者的收入甚至有可能低于中等收入人群底线。

同样,在拥有政治资源的群体中,收入也成为并不可靠的指标,这个群体的工资并不高,但是他们由职务而来的可支配收入很可能远超于我们的视野。

对于私营企业主是否纳入中产,同样是一个“中国特色问题”。在西方的评价体系中,这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不属于新中产,但是目前的中国社会,这个群体却是中产强有力的支撑部分。

“中产”:更多是一种思想状态

如此看来,中产究竟是什么?在物化的指标和社会意义的评价之间,不同的视角甚至可以得出差异相当大的结论。在社会学者和经济学家的研究中,普遍认为,“中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一种思想状态而不是经济状态,或者说,不仅仅是经济状态。地位声望、教养职业、经济收入、社会交往,这些统统都是不能回避的指标。如果过分关注收入,关注的中心实质会发生改变。(摘选)

学者张宛丽衡量中间阶层的操作指标

1、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主要是指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具有专业技术资格。

2、职业的工作、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3、就业能力:拥有较高学历,掌握并提供市场稀缺的职业专业技能,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

4、职业权力:对其管辖的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调度权,对其上司及业务安排有一定的发言建议权。

5、收入及财富水平。

6、消费及生活方式: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个人及家庭消费,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为满足家庭成员丰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7、对社会公共事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国家统计局:正规统计中没有中产阶层收入项目20050120新京报

(记者申剑丽)针对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确认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年收入标准,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国家统计局未公布过相关数据。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家统计局城调队一份抽样调查显示,6万元-50万元是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年收入标准,到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由现在的5.04%扩大到45%.国家统计局新闻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国家统计局未公布过这一数据,在正规的统计口径中也没有“中产阶层收入”这一项目。她不排除统计小组或个人进行与国外类比研究得出相关数据,但不代表国家统计局观点,其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无法评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不应人为制造中产阶层。现在财富问题很敏感,社会平等和共同富裕问题更值得关注。

夏学銮说,从长远看,关于中产阶层的统计是有意义的,但应等到多数人生活状态良好的时候再进行,而且关于中产阶层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兼顾财富、权力、声望等。衡量“中产”不只是“收入”一个标准

近几年来,“中产”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不过,究竟什么是“中产”?”中产”具有哪些标志?中国有多少“中产”?又众说纷纭。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则提出了另一个标准:年收入在6万元到50万元之间。尽管国家统计局称这个数据未正式公布,但可以预料,这个标准肯定会引起争议。

事实上,试图通过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一个群体,或试图用一个标准来描述一个群体,本身就存在方法论上的偏差。在社会研究中,越精确的方法,反而越容易遮蔽现实。比如,以收入来界定中产阶层,吸引人们把注意力投向这个群体的金钱收入,而忽略了“中产”的其他特征,比如,职业特征、自我角色意识、社会声望、公共活动,尤其是其精神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新的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这个群体包括企业的管理层和白领工作人员、中小企业家、政府雇员、专业群体(比如医生、律师、IT工程师等等)、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是市场扩展、深化和社会逐渐发育的产物。

除了中小企业家群体略为特殊之外,这个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显著的:他们普遍地依靠其专业知识获得中等以上以至较高的收入,并维持了一种体面的生活。他们是消费的中坚,汽

车、房地产、旅游、文化、图书等新兴市场是由他们支撑的,他们引领着时尚潮流,也被时尚所主宰。

当然,他们的精神状态也自成一格。他们有房子有车(尽管都贷了款),普遍地对自己的收入和地位还算满意;他们是靠自己的专业才能而获得不错的收入和地位的,因为,他们相信个人奋斗,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境遇。

因此,有点保守,但也不拒绝变革,他们倾向于追求稳定基础上的变革;在权利遭到侵害的时候,通常会诉诸温和的、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在遭遇利益冲突的时候,追求理性的谈判,并且可以作出妥协。他们具有权利观念和公民意识,同时也知道如何以理性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权利。

“中产”的法律精神与理性气质,在近几年的城市业主维权活动中已经相当充分地表现出来。

同时,“中产”也在改变和塑造一种健康的社区自治网络。近年兴起的环保活动、志愿者活动,也都是中产群体发起、推动的。“中产”因为受过较多教育,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也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们也普遍地会以建设性心态参与社会和政治。

正因为此,学者们普遍希望中国尽快进入“中产”,即“中产”或中等收入群体占到人口的大多数,而目前,这个阶层还只占到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事实上,至少从统计的角度看,发达国家也确实都是中产社会。

不过,如何扩大“中产”在整个社会的比例,显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更深入的市场化改革,“中产”是依托于市场体系的;需要更多的人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为大学文凭似乎是“中产”的入场券;而这又需要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创造出更多知识型工作岗位。当然,最大的挑战在于,农民如何实现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中产”化。

就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的治理来说,也需要面对中产群体不断扩大的现实,而徐图改进。比如,政府究竟如何管理新形成的社区,如何以业主自治为基础塑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恐怕需要政府转变管理模式。一个逐渐扩大的理性的中产群体,也需要政府给予理性的回应,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官民互动格局。

我国中产阶层数字化界定:年收入6万以上2005-01-19 02:07:00

中产阶层在中国迅速崛起 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2004-11-04 14:07:42生活方式:这些年轻人将成为中产阶层的主力2004-09-22 10:23:18把钱用到最好的地方:中产阶层家庭理财攻略2004-09-13 21:10:03国家统计局调查称我国中产阶层进入重要形成期2004-09-10 15:05:15国家统计局调查称我国中产阶层进入重要形成期2004-09-07 13:20:25

上海中产阶层构成三分天 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2004-04-27 04:57:04

北京中产阶层争购乡村别墅 顺驰置地被市场空白2004-04-13 10:59:09

中产阶层乡村别墅抢滩京西北 三年将达500万㎡2004-04-07 10:27:49外国人看中国:中国还没形成真正的中产阶层2004-01-30 08:33:19调查报告:什么人组成了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2004-01-18 11:20:14

第3篇:中产阶层得到数字化界定 年收入6万是门槛

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结论:“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在我国,“中产”首次得到了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

6万的门槛怎么来?

“6万元-50万元”的标准来自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这项调查历时4个多月,发放问卷30万份,有效问卷263584份。据相关人员透露,完成这项调查最低人工费用支出600万元。

据相关人员解释,“6万元-50万元”的标准“并不是一个单向的推导,也是用结果验证了的”。测算的起点来自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相应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产阶层数字化标准界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产阶层数字化标准界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