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记忆》优秀教案
《记忆》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忆》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忆》优秀教案1
一、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鉴赏本文的艺术特点:
(1)形散神聚
(2)语气亲切、如话家常
(3)修辞手法
二、教学过程
1、导语:
我们初中学过高尔基的《海燕》,大家还记得吗?(学生回答)它的体裁属于什么?(学生回答)散文诗是一种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的文学体裁,既具有散文的形式美,更具有诗歌的意境美。
散文诗
抛弃了:
(1)诗的押韵、平仄等过于僵化的约束。
(2)散文的行文过于分散、拖沓的不足。
吸收了:
(1)诗的浓缩、内在的节奏感。
(2)散文的舒展自如、自由活泼的优点。
2、多媒体显示“教学目的”。
3、教师:今天早读我们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再读一遍课文,请大整体感知一下本文的思想内容(四位同学每人读一部分,教师说明课文的分段)。
提问:本文的话题是什么?请总结本文的中心。
教师明确:
本文以“记忆”为话题,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行为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从根本上说,这里的“记忆”是广大人民心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客观尺度。
4、阅读有效信息,回答下例问题:
(1)第一部分(2段)关于“记忆,是什么?”的问题,作者正面回答了没有?为什么?
(2)第二部分(9段)“关于记忆,究竟该怎样描述?”作者是否做了科学而准确的描述,为什么?
(3)第三部分(14段)关于“记忆究竟是什么?”作者是否下了科学的定义,为什么?
教师明确:
6修辞的鉴赏:
教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排比句很好,请同学读一下,(读后)本文成功的运用了排比手法,这两组排比句大多是精妙的警句,富有哲理,有气势,有分量,如果记住,是一种有益的积累。
提问:15---18段的比喻句具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明确:
比喻具有系列化的特点,每一种比喻中又作了生动的进一步比喻描写。
7、教师:本文了出现了五次对话形式的语段(1、2、3),(8、9),14,22,31段。这种假设“我”与“你”面对面的亲切交谈,一问一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教师明确:
语气亲切,如话家常,
这种“假设”的情境,有助于缩小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有助于使作者的“笔谈”变得和蔼可亲,如话家常。
8、对比阅读(阅读常乐群的《记忆》,填写下表,说说与本文的区别。)
记忆
常乐群
首先,谈谈记忆的重要性。说小点,回家需要记忆,说话需要记忆,几乎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记忆储存在我们脑子里的。说大点,学习需要记忆,搞科研需要记忆,可以大胆地说,记忆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记住东西就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的成绩就会有好有坏,原因何在?这就是记忆力的差别。一个人大脑的构成并无很大差别,为什么记忆会有很大差别呢?从医学角度来讲,差别就在于大脑的利用率上。要想增强记忆力,就得提高大脑的利用率。据科学研究,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的大脑只开发14%,看似不高的开发率就已使他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由此不难推出,我们普通人的大脑开发率就要低得可怜了。……怎样才能提高大脑的利用率呢?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多使用大脑,使大脑得到经常性的锻炼。大脑犹如一部机器,只有使其不停运转,并不时地用知识来润滑,才能提高它的工作效率。如果,将其长期闲置,就会生锈,变成一堆破铜烂铁。所以,我们平时要多思多写,长久下去,记忆力自然就会提高的。
韩少华《记忆》
常乐群《记忆》
体 裁
散文诗
说明文
语言特点
深沉含蓄,优美典雅。
通俗易懂,简洁准确。
研究“记忆”的角度
“记忆”的社会本质
“记忆”的生理本质
主 旨
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
说明了记忆的重要性和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方法。
9、结课:(抄自学生日记)
《记忆》优秀教案2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数数的能力,强化实物点数的能力。
2、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及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游戏内容:
1、准备1个苹果,2个皮球、3个梨、4个橘子;报纸若干张(其他幼儿熟悉物品皆可,家长可据情况引申)。
2、家长将准备好的物品散乱的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向后转,等家长用报纸把这些物品覆盖起来布置好之后,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坐好。
游戏时,家长对幼儿说“报纸下面覆盖了许多样小物品,把报纸掀开之后,很快的看几分钟,并要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个数”说完后,就打开报纸,让幼儿仔细观察约3分钟,然后用报纸遮盖起来。
最后让幼儿把物品一件件的说出来,有几个同类物品要说出同类物的总数。看是否说得多,说得对。
游戏指导:
1、家长布置物品时,幼儿不许回头窥看。
2、物品的体积不要太大,以小物品为宜,而且是幼儿认识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观看的物品根据幼儿的反应能力,可多可少,难度提高。比如:两个苹果、三个梨、三块积木、四只笔。
4、可以请小朋友来家中一同玩游戏。看谁说得多,看谁说得快。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能引起孩子的喜爱,活动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朋友喜欢的游戏为主。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
第2篇:记忆的策略教案(优秀)
《记忆的诀窍》
设计意图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法的探究是教师永恒的话题,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高效的记忆方法至关重要。
2.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记忆的规律、影响记忆的因素、科学的记忆方法。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将理论、方法融入学习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到高效的记忆法给自己带来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记忆的心理学定义、分类,影响记忆的因素。2.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3.通过交流分享,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记忆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活动实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课程准备
教师事先准备好测试学生记忆力的一些小活动资料。让学生准备好笔记。课时建议: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1.机械记忆力的小测试:
PPT上呈现一组数字,给学生看1分钟,随后隐去内容,让学生随后写出: 57,29,32,47,94,86,14,67,75,28,79,24 评断标准:12 超优秀,8~9 优秀,4~7良好,
2.集中注意时的记忆力测试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0 27 98 79 8 70 13 61 6 80 99 5 41 95 14 76 81 59 48 93 28 20 96 34 62 50 3 68 16 78 39
7 42 11 82 85 38 87 24 47 63 32 77 51 71 21 52 4 9 69 35 58 18 43 26 75 30 67 46 88 17 64 53 1 72 15 54 10 37 23 83 73 84 90 44 89 66 91 74 92 25 36 55 65 31 0 45 29 56 2 引导语:在上面这些数字里,找(圈)出任意连续的15个数字,比如0到14,2到16等等
评断标准:40秒~60秒优秀,60秒~90秒良好,90秒~180秒一般
过渡:我们已了解了自己的机械记忆和集中注意的记忆力情况,大家对自己的记忆力还满意吗?有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使记忆更高效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要了解记忆。
二、记忆(10分钟)1.记忆的定义:
记忆的字面意思是记住和想起,记—忆是一个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记忆的分类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0.25-5秒)、短时记忆(5秒--1分钟)、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终身)。3.影响记忆的因素。
引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先快后慢”,“先多厚少”。
(1)识记材料的性质:图解有意义的材料容易记住(乡愁诗、春散文、无意义的音节)。
(2)学习程度(不同的学习程度,学习材料的保持量图)。(3)材料的系列位置(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4)识记者的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
三、科学记忆方法(20分钟)
举例:快速记住汉字形体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记作:骨金小隶楷草行(古今小隶盖草房)
(1)串联记忆法,就是将所记忆的材料组合成简单的一句话,或是将他们放在一起,便于自己的记忆。
练习:用串联法速记下列词语:八面玲珑、三头六臂、七上八下、两败俱伤、六神无主、九牛一毛、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十全十美、一干二净
举例:快速记住下楼词语:气球、天空、导弹、苹果、小狗、闪电、街道、椰树
记作:我被气球吊上了天空,骑在一棵飞来的导弹上,导弹射出一个苹果,掉在小狗
头上,小狗受惊后像一道闪电似地奔跑,窜过街道,冲在椰树上,死了。(2)联想记忆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很容易遗忘,而奇特的事物就容易记住。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如果用奇特的超乎寻常的联想就能容易地记住。
练习:用联想法快速记住下列词语:足球
电脑
麦当劳
孔子 清脆
(优质解答:孔子坐在电脑前一边吃麦当劳一边玩足球游戏,窗外传来一位女孩清脆的呼叫,孔子,你妈叫你回去吃饭啦)
举例:快速记住下面数字:88255258
5178000
99790989 记作:爸爸爱我我爱我爸;我要你拨三个零;舅舅吃酒,拎酒拜舅
练习:地球中含元素百分数前三位的元素:氧、硅、铝;可谐音为:养闺女。(3)谐音记忆法,把枯燥乏味的记忆材料变成有意义的语言。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 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4)理解记忆法,对于那些容易记得学习内容,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把握材料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关系,将其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达到更加容易记忆的目的。(想象场景“大漠孤烟直”)。
(5)提纲记忆法: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综合,抓住主要脉络或关键信息进行记忆。(把一篇文章的主要脉络通过编写提纲的过程,分类,整理、综合、分析、概括成便于记忆的线索材料,整理者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消化了材料精神,深化巩固了记忆。)
四、总结、提升(5分钟):
引导学生注意记忆的规律和影响记忆的因素,寻找有效的记忆策略: 记忆的规律
规律一:记忆过程中,遗忘先快后慢; 规律二: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记忆; 规律三:处在中间的材料容易遗忘。记忆的策略
及时复习。遗忘从学习开始—结束就开始了,因此要及时复习。特别是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不易记忆的知识。
过度复习。一般来说,在刚记住的情况下,就停止学习,记忆的效果不会太好。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的背诵后仍继续学习背诵。但并不是毫无限制的超度学习,一般认为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各个击破。根据处在中间位置材料容易忘记的规律,在背诵课文时,可先将课文分成若干小段加以记忆,然后再串起来记忆;也可在晚上睡觉前和早上刚起床时安排较难记忆的材料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讲了记忆的一些基本知识,也介绍了一些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增强学习的信心,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3篇:《记忆画踢足球》优秀教案
《记忆画踢足球》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足球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记忆画出踢足球的精彩场面,培养学生的有意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同时教育学生热爱体育活动,锻炼好身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踢球场面的记忆引导,踢球姿势、动态的形象分析和把握。
难点:球员动作、表情的刻画以及运动场面(画面)的布局。
教学准备: 足球赛的影象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谈话导入 。
1、提问:
①你喜欢足球吗?
②你踢过足球吗?
③你看过足球吗?
2、介绍有关足球的知识:球队的人数,球场的要求,比赛的规则等。
板书课题:记忆画 踢足球
二、新授。
1、观看足球赛的.影象资料。
在观看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球员的动作。
2、摹仿表演。
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铲球、带球过人、传球、射门等动作。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动作躯体与四肢的变化。
第4篇:记忆教案
记忆有方
设计理念:记忆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们通过记忆来积累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记忆的参与。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内容增多,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学生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意记忆,由机械记忆为主转向意义记忆为主。了解一下遗忘规律,掌握一点记忆方法和技巧很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记忆的含义,以及自己的记忆特点
2、通过参与活动体会记忆方法的重要性,了解记忆的规律知道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的增强记忆效率
教学重点:了解记忆的特点,体会各种记忆方法对学习的帮助 教学难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 教学方法:游戏,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名监狱看守交给一个犯人一封信,让他照着念。在历
第5篇:记忆教案
《记忆》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记忆的过程和规律。2.通过简单的活动使学生体会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机械记忆力的小测试:
呈现一组数字,给学生看1分钟,随后写出:
57,29,32,47,94,86,14,67,75,28,79,24 评断标准:12 超优秀,8~9 优秀,4~7良好,
知道了自己记忆力的情况,同学们可能会想怎么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记忆力,或者该怎么提高,那么,什么是记忆呢?
(二)教学过程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也就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叫做记
第6篇:记忆(教案)
记忆
教学目的:
1、理解记忆的内涵及其对人生的积极作用
2、了解寓哲理于形象之中的艺术特点
3、学习富于情感、洗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2、理解本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生动鲜明的形象所寄寓的深刻哲理。
安排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上,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会留有不同的记忆。其中有些是令人愉悦振奋的,有些是让人痛心遗憾的,正确对待这些已逝的岁月能激励自己奋然前行,反之也可能使人心灰意懒。什么是记忆,怎样正确地对待记忆,记忆有什么作用,要想弄清这个看似平常却又十分深奥的问题,让我们一起从韩少华同志的散文《记忆》中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板书课题《记忆》韩少华
三、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这篇文章作
第7篇:记忆教案
“不做小金鱼”
——提高记忆效率
[设计理念] 记忆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们通过记忆来积累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记忆的参与。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内容增多,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学生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意记忆,由机械记忆为主转向意义记忆为主。了解一下遗忘规律,掌握一点记忆方法和技巧很重要。[教学对象] 初中学生
[教学时间] 15min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粗略地了解记忆和遗忘的基本知识;
2、学生能利用遗忘规律和掌握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记忆的特点,体会各种记忆方法对学习的帮助 [教学难点] 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1、游戏
2、讲授法
3、讨论法 [教
第8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优秀教案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博士、硕士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释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想象力十分丰富的诗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释题:移植的意思是:①把播种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②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
3读了标题后,你对标题所揭示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二、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标示出诗节,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