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体积单位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课题 教时 (25)
学习
目标 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
重点 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感受体积、容积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认一认
1、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画出1厘米长线段和1厘米2的正方形积单位。
2、认识体积单位出示1cm2和1dm2的模型。
问:怎样的正方体是1cm3?1dm3?
3、体积单位还有哪些呢?
厘米3、分米3、米3。
二、做一做
1、 用橡皮泥或其他物品切出体积是1cm3的正方体若干个。
2、 再用1dm3的画龙点睛方体若个拼出2cm3、5cm3、10cm3
三、说一说
四、试一试
1、介绍容积单位,容器内盛放液体的量一般用升(L)毫升(ml)作单位。
2、1分米3的正方体,可以容纳1升的液体。
1升=1分米3、1L=1dm3
五、量一量
1、用滴管测量1毫升的水大约有几滴。
2、1小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后,认出1cm是长度单位。
1cm2是面积单位。
学生观察两个正方体,小的是校长为1cm的是1cm3的正方体,大的校长是1dm的是1dm3的正方体。
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
学生动手切出若干个1cm3的正方体,拼一拼、说一说。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打开书。观察容器是分别装有多少容积的液体。
说一说:“哪种物体的体积,容积大约是1升?”
学生可以动手实验。
板书设计
1cm
(长度单位)1cm2(面积单位)1cm3(体积单位)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的体积 教时 (26)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和实践活动,操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操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
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导入:
1、出示长方体
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做一做
1、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
2、说一说:
学生反馈自己的数据,教师带领导学生逐一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说一说
1、引导学生分板数据
2、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四、算一算
1、测量自己的铅笔盒,找出长、宽、高
2、计算铅盒的体积 学生活动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1、 学生进行思考。
○1学生体会“长、宽相高的时候,越高体积会怎样?”
○2体会“长、高相等时候,越宽,体积会怎样?”
○3体会“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集体进行反馈,说一说
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长方体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底面积×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sh
教学反思
第2篇:第二课时体积单位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体积,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师:我们还知道,物体不仅有体积,而且不同的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体积的有关知识。
二、分层学习
1、感悟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大小差别较明显的教具,让学生比较体积的大小。
(学生可直接用眼睛分辨出体积的大小)
(2)出示大小差别不明显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比较体积的大小。
师:我们还能用眼睛分辨出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该怎样比较呢?
(师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将两个物体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再比较小正方体的个数,从而得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3)出示两块积木,一块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另一块是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两块积木所含小正方体的大小不同。
师:你觉得这两块积木哪一块的体积大一点?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现在不能确定两块积木的大小呢?
生:因为每块积木所含有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不同,每块小正方体的大小也不同,不好比较。
师: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分别有哪些?
师:想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几个吗?
分别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师:我们知道长度单位用线段来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你们猜想一下,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生:用正方体表示。
(1)认识1立方厘米
①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摸一摸,再测量验证:它的棱长是多少?
②得出结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③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反馈:骰子、一节手指头等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⑤回顾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个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立方厘米,
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立方分米?
小组活动:认识1立方分米。
(2)认识1立方分米
①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学生说说它的概念。
②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③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学生举例。
(3)认识1立方米
①提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生: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
师:想象一下,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有多大呢?
②观察1立方米正方体的实物,派学生代表钻一钻,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总结: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个不同的体积单位,同学们,这三个单位通常是用来计量怎样的物体的体积的?
三、基本练习
1、看图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巧克力的体积约是8()
一台电脑显示器的体积约是35()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70()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0.5()
三峡工程第二次截流中抛投的一块大石料的体积约是3()
2、师:刚才我们认识并学习了这三个不同的体积单位,那么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出示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用它搭出一个立体图形。这个图形含有两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2立方厘米,也可记作2cm3。
如果用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要是用4个、5个、……呢?体积又是多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板书)
3、完成课本30页练习3和4
四、拓展练习
(可让学生用正方体模型摆一摆)
五、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3
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3
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3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点方面入手,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个例子等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1立方厘米。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立方分米,最后认识1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三、分层中及时匹配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地巩固。
学生学完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以后,我设计了一道看图填合适的单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加深理解。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重点认识1立方厘米,深化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在学生理解了“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以后,又及时跟进了一组练习,再一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层层递进,每个层次都匹配相应的练习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另外,在处理课本练习第4题时,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分层数方块的方法,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作了一个铺垫,注重了知识的前呼后应。
第3篇:体积单位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体积单位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
第4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 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宣圩小学:张亚平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
第5篇:体积和容积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执教:许建军(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小学)
指导:卓玉仪(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小学)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积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感知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